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伏尔泰 | 上页 下页


  伏尔泰也写了这些东西。由于摄政王以前也常混迹于圣殿集团的纨绔子弟中,伏尔泰对他的情况相当了解。他写了两首小诗,讽刺摄政王,其中一首暗示摄政王与自己的女儿德·贝利公爵夫人有乱伦行为。尽管奥尔良公爵摄政时期被一致公认为是法国长时期以来最宽容、开明的时期,但他仍未对伏尔泰开恩并加以容忍,而是把他流入到一个偏远的小镇。这一次又多亏了老阿鲁埃的活动,伏尔泰被改为流放到巴黎附近的苏里。

  苏里公爵是他在圣殿集团的朋友,因此伏尔泰在这次流放中过的非常舒适,并且他在这里找到了继奥令波之后的第二个情人——苏珊娜—卡特琳娜莉佛尔。莉佛尔小姐喜爱演戏,这一点倒是与伏尔泰不谋而合。再加上她性情开朗,长相漂亮,使得伏尔泰对她产生了感情。1719年伏尔泰再次被流放到苏里时,两人感情更加深厚。但最后由于伏尔泰一个朋友的插足,二人最终分手了。

  伏尔泰被获准回巴黎后,完全放弃了法律学习。

  老父拿他也无可奈何了。可是伏尔泰不仅不愿听从父亲的话修习法律,而且还不思悔改,继续写一些要惹恼朝廷的诗。最终,在一篇名为《在幼儿的统治下》的诗作中,他的讽刺的笔调揭露了宫廷的腐败和朝政的混乱,其中又涉及了那位摄政王的丑事,最后得出结论:“法国将要灭亡。”这下子摄政王可是龙颜大怒。他对伏尔泰说:“阿鲁埃先生,我打算让你看一件你从没见过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巴士底狱。”

  这次对话不久后的一天早晨,伏尔泰还没有起床,就有两个警察来到他的住处,把他和他的仆人客气地引进马车送到了巴士底狱。这样,年轻的伏尔泰第一次进入了巴士底狱,这一天是1917年5月17日。

  在伏尔泰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矛盾的事情。的确,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充满着矛盾。而他的这一特性,在他年轻时就已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在大路易中学时实行社会等级制度,不是贵族的伏尔泰对贵族及其特权一直怀恨在心,可是同时他又喜爱和贵族子弟交往,并以自己的母亲有贵族血统而感到骄傲;他憎恶耶稣会以及耶稣会给予他的教育,可同时他却又和不少的耶稣会教士私交笃厚,把他们看作良师益友;他反对宗教,可同时自己却又是一个天主教徒,并曾试图使自己的情人皈依天主教,以使她能到法国和自己相聚;他坚持自己的志向,不愿听从父亲的安排去学习法律,可他仍然几次屈服于父亲而去做违心的事。

  凡此种种,说明了伏尔泰既有出众的聪明才智,在他的生活中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弱点。也许正因为如此,使得伏尔泰的整个人在后世看来更加扑朔迷离,无法掌握。在他整个的一生中,这种矛盾的情形一再地出现,这正是伏尔泰性格中最典型的特点。

  §三、巴士底狱

  23岁的伏尔泰被投入了巴士底狱。巴士底狱不仅在法国,而且在全世界的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里原来是14世纪时建造的炮垒,后来被改为监狱,专门关押一些重要的政治犯和法国名人,不少人因思想、言论触怒统治者都被关在这里饱尝铁窗之苦。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革命党人摧毁。只因写了两首小诗就被关进大牢,这种刑罚可真不轻。其实,由于巴士底狱里关押的大都是一些有影响有地位的人士,他们仍能享受较好的待遇,可以带仆人同住,可以得到毛毯书籍、蜡烛、镜子等用具,伙食也不错,犯人也不必交伙食费,由国库支付。国王还免费赠送优质葡萄酒。白天,犯人可以自由活动,聊天、下棋、打牌等娱乐自便,还可享受取暖和洗衣服务。

  虽然伏尔泰在狱中日子过的不错,可是像他那样活泼的青年,怎么能随随便便地打发长达11个月的牢狱生活呢?因此虽说他被禁锢在铁窗四壁之中,他的思想和文笔可没有因此而失去自由。其实,在他入狱之前,他就早已开始构思一部史诗《享利亚特》和一部戏剧《俄狄浦斯》。在监狱里,生活舒适,环境安静,伏尔泰没有什么别的事好让他分心,他正好利用这段宁静的时光完成他的创作。再说他被关进牢里,心中满怀着对当政者的愤恨,这更能刺激他灵感的发挥呢。我们几乎可以想象的出,他在监牢里踱来踱去,一面思考着犀利的嘲讽,一面幻想着英国完善的法律以及被法律保护着的个人自由。对于这些自由,不久他就享受到了,同时也就认识的更深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