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伏尔泰 | 上页 下页
引言


  1791年7月1日清晨,巴黎市民成群结队,早早来到了庄严肃穆的圣吉纳维夫教堂。这是一座1757年修建的宏伟建筑,具有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它平面呈十字形结构,交叉处有高高耸立的穹隆顶,四翼是较低的覆有坡屋面的扁平穹顶,正面仿照罗马万神庙的形式设计建造,东翼是科林斯柱式的柱廊和三角形心花。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把这里改作安放革命党崇敬的伟人的先贤祠。

  一个多月前,大革命后成立的国民议会曾两次发表公告,决定把一位遭旧制度迫害的伟人的遗骨迁葬先贤祠,并在这里补行国葬。今天,巴黎市民倾城出动,正是为了亲眼目睹这一非同寻常的葬礼。

  突然,先贤祠外肃立的人群骚动起来,远处的大路上,一辆运着黑色棺木的马车正朝这里匆匆驶来,人们猜想,这可能就是星夜兼程从香槟省赶来的灵车了。随着灵车的靠近,人们发现灵柩两边还有两幅黑色的挽幛,挽幛上写着非常醒目的两行大字:

  他为卡拉、拉拜尔、西尔文和蒙巴义洗刷了耻辱。

  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的理性飞速发展,他为我们的自由铺平了道路。

  “卡拉的恩人来啦!”经过很长时间的等待,人们终于盼来了他们崇敬的伟人。人们真诚地为他的亡灵祈祷,为他能在巴黎先贤祠安息而欢呼。

  灵车在人们的欢呼和抛洒的鲜花中缓缓驶向先贤祠,黑色的灵柩在雄壮的《马赛曲》中徐徐入墓。

  人们安葬的这位伟人就是伏尔泰。

  有人说,中世纪是上帝的时代,17世纪是君主的时代,而18世纪则是伏尔泰的时代。伏尔泰一生致力于揭露和批判黑暗的封建制度和宗教统治,“为行将到来的革命而开导人们的头脑”。被人们誉之为“欧洲思想界的泰斗”,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伏尔泰在84载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享有崇高的荣誉。他刚刚20出头就成为著名的悲剧作家,被誉为“高乃依和拉辛的继承人”。此后,他在哲学、史学方面又先后写出了多部震惊世界的巨著。1743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他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曾一度成为法国国王和王后的宠臣,普鲁士国王、俄国女皇和波兰前国王等也和他有十分友好的关系;他出入上流社会,王公大臣、贵妇名媛都把他敬为上宾;他的许多同窗好友都担任国家要职,他与许多贵夫人的关系也非同一般。

  但是,他也经受过无数次痛苦的磨难。在18世纪受迫害的自由思想家中,还没有一个人像伏尔泰这样受到如此之多的“殊荣”,有案可查的流放或“自愿流放”--逃亡,就有七八次之多,最长的一次竟达29年之久。他两进巴士底狱,这是孟德斯鸠、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诸辈,甚至卢梭也没有“享受”过的。就连《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也只进过一次监狱,还不是“最高档次”的巴士底狱,而仅仅是文森监狱而已。伏尔泰不懈地为争得生活与精神的自由、正义和法律而呼唤。他是反暴政、偏执和酷虐的斗士。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整个杜会都倾听着他的声音。如果单就其赫赫威望而言,他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就远比同时代的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要大得多。与他同时代的评论家杜威尔纳说过:“任何国君也不能有如此类似的威望来控制舆论。”伏尔泰以他毕生的斗争经历证明,他是一个健全而伟大的人,是他的时代的肖像。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的那样:“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伏尔泰的雄辩天才和嬉笑怒骂的嘲讽才能,曾经令反动教会和专制统治者闻风丧胆,自由思想家和进步人士则对此万分崇拜和钦佩。他的这一非凡的才能,时至今日仍无人能望其项背。他一生都在不停地思考,不屈地斗争,不倦地写作。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遗产。他90多卷的浩繁著述,涉及到自然科学、历史、哲学、文学、政治、法律、美学等各个领域,并且在诸多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他所处的时代的精神之王,他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巨人!

  灵魂总是有生有灭的,但是塑造一个时代的精神却是不朽的。伏尔泰死后,他的心脏被人们精心地装在一只盒子里,存放到了巴黎国家图书馆。盒子上刻着他生前一句最能体现他的性格的话:

  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法国人民为法兰西民族拥有伏尔泰这样一颗伟大的心灵而骄傲和自豪。尽管伏尔泰预言的法国大革命已经过去200多年,但是伏尔泰不朽的英名仍在法兰西广泛传颂。伏尔泰作为世界文化巨人也必将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但愿我们的青年朋友都能像伏尔泰那样,孜孜不倦地追求自由、平等,崇尚科学、理性,奋力进取,勇敢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以饱满的热情豪迈地跨入充满希望的21世纪。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