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史迪威 | 上页 下页
四六


  3月17日,史迪威从腊戍飞往重庆。第二天中午,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兼外事局长商震将军陪他一起面见蒋介石。商震曾是晋军将领,并非蒋介石的嫡系,只是由于他粗通英语,才担任了现在的要职。

  史迪威汇报了缅甸战况和与英方商定的作战计划,即中英两国军队在东吁至卑谬一线组织防御,首先阻止日军进攻,尔后伺机反击夺回仰光。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要求蒋介石同意尚未入缅的远征军立即开动,并要求将第5军主力调往彬文那及其以南地区,支援第200师作战。

  蒋介石仍对英国人满腹狐疑,他担心如果远征军推进过远,一旦西线英军溃退,就会陷于危险境地。况且仰光被日军占领后,滇缅路实际上已经断绝,缅甸南部对中国已失去意义。因此,他主张将远征军主力部署在曼德勒地区,守住缅北的中印交通线。史迪威反复陈述了在东吁一线展开作战的理由和意义,直说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蒋介石同意予以考虑,但未置可否。

  从蒋介石那里出来,商震对史迪威说:“他这个人太自私。不仅在对外上,对内也是如此。”商震是史迪威早相识的老朋友,现在由于工作关系使他们的友情更加密切。他赞成史迪威的作战计划,想为老朋友帮个忙。他说:“我去找军政部和军令部商量一下,争取让何应钦、白崇禧和徐永昌、刘斐支持你的计划。然后让这两部的部长和次长去向蒋介石报告,要求他予以批准。”

  第二天,也即3月19日,史迪威在重庆度过了他59岁的生日,按照中国的传统算法,他已进入了“花甲之年”。马歇尔给他发来了生日贺电,电报说:“有你在中国,对总统、对史汀生和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宽慰。”这些赞扬之词当然也是对史迪威的支持和鼓励,但他却无法派出史迪威最需要的美国地面部队。

  史迪威惊奇地发现,商震的工作产生了效果。军政、军令两部的首脑都同意他的作战计划,并且为此去拜见蒋介石,敦请他予以批准。蒋介石随后又一次约见史迪威,似乎很大度地对他说:“既然已经把前方指挥权交给你,自然可以按你的计划去安排。第5军新22师可以南调,但是第96师必须放在曼德勒。”他站起来,在地图上围着曼德勒画了一个圈,接着说:“这里是缅甸防御的关键。别管南方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必须在这里保持有力的防御力量,组织坚固的防线,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住它。”

  蒋介石并没有满足史迪威的全部要求,但史迪威对取得这样的结果仍然感到十分高兴。他觉得:“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刘斐一致赞同我的观点,这可以被看作是一场重大胜利。”“考虑到蒋介石的承受力,他已经作出了相当宽宏大量的让步。”他略略思考了一下,表示可以在蒋介石规定的战役框架内行动,但要求保证他的独立指挥权,特别是“一旦战斗打响,我必须有采取行动的自由”。蒋介石同意了。

  第二天,蒋介石向远征军发出手令,要求“对史参谋长之命令应绝对遵守”,并指示“凡在国外部队,以不轻进、不轻退二言为要诀。在前方全盘形势有利于出击、反攻或捕捉战机时,应决心出之以积极行动。”但是,他的顾虑并没有完全打消,那天晚上他又找了史迪威,再次叮嘱说:“一定要注意英国人的行动。你可以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守住单谬,我们就一定守住东吁,中国军队绝不会先于英军撤退。但是,如果他们放弃卑谬,我就把所有部队撤回来。”

  3月20日下午,史迪威在重庆举行了来华之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自从他一到重庆,就成了新闻记者们注意和追踪的对象,但他一直谨慎地避开他们,因为他对一切还心里没数。经过两个星期紧张和忙碌的工作,他觉得开始有了点头绪:中国入缅部队的指挥权已经交给他,同英国人也已作了接洽和交涉,关于缅甸的作战计划已经得到批准……他向记者们说:“我对中国军队充满了信心。我要用事实向人们证明,中国军队不亚于任何同盟国的军队,而且一定能超过他们。我相信会有一天,中美两国军队将共同进入东京,那将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一天。”

  3月21日,史迪威乘飞机离开重庆,经昆明赶往腊戍。

  史迪威重回腊戍之时,中国远征军的前哨第200师,已在东吁以南地区与日军发生战斗。日本第15军占领仰光后曾稍作休整,随即便兵分两路开始北犯。西路第33师团,沿伊洛瓦底江右岸向英军进攻;东路第55师团沿锡唐河谷地和仰光至曼德勒的中央铁路向中国远征军逼近。后者是日军的主要攻击方向,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率指挥部在第55师团之后跟进。3月19日,第55师团先头部队进入远征军第200师在普尤设立的前沿警戒阵地,中国军队以突然的出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由此打响了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第一仗。20日,日军调集兵力向第200师的防御阵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听完腊戍参谋团关于前线战况的汇报,史迪威立即签发了他的第一号作战命令。命令第5军第200师坚守东吁防线,掩护军主力展开;第5军新22师立即由曼德勒开赴彬文那以南地区,准备支援第200师作战;第5军第96师由腊戍开往曼德勒,作为总预备队;第6军第93师、第49师和暂编第55师一部,在萨尔温江东岸之景栋、孟板、莫契一线占领阵地,监视泰国境内的敌人,并掩护第5军东侧安全;第6军暂将55师主力交由第5军指挥,配合东吁防线的作战。待全军完成部署,相机向日军发起反攻。命令发出后,史迪威连夜赶到眉苗的指挥部。

  22日一早,他从眉苗出发,前往第5军设在漂贝的指挥部。第5军是远征军最精锐的一支部队,在目前的部署上又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军长杜聿明还身兼远征军代理司令长官,这个军的作战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远征军的战役全局。

  史迪威上次来缅甸时,曾经对杜聿明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他知道杜聿明曾率领第5军血战昆仑关,给日军王牌第5师团以沉重打击。他认为杜聿明精通战术,有旺盛的进攻精神,随时准备作战,是个优秀的指挥官。但他只看到了杜聿明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另一面。

  杜聿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黄埔系的核心组织“复兴社”,是最受蒋介石信任和赏识的军事将领之一。1932年国民党组建第一个装甲兵团,他出任了团长;1938年,在该团基础上编成第一个机械化师——第200师,他晋升师长;同年底,第200师扩编为第5军,他又在不久荣任军长。第5军是国民党的王牌,蒋介石的嫡系,也是杜聿明起家的老本。初入缅时,蒋介石让他统一指挥第5、第6两军,随后又担任远征军代司令长官,他十分得意地把自己看作远征军的统帅。对于史迪威的到来,他的戒虑与不满比蒋介石有过之而无不及。

  3月4日,蒋介石在腊戍第一次告诉杜聿明,要他听从史迪威的指挥。杜聿明马上机敏地问道:“如果史迪威的命令不符合校长的决策,那该怎么办呢?”蒋介石回答说:“你直接打电报向我请示后再说。”事后,蒋介石似乎觉察到了杜聿明对史迪威的不满,又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要他必须“绝对服从”史迪威的指挥。3月11日和21日,蒋介石又两次致电远征军,规定了史迪威的指挥权,但杜聿明仿佛摸透了蒋介石的心思,始终并没有把史迪威放在眼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