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史迪威 | 上页 下页
三三


  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全撤走了,日军成了这里的“主人”。史迪威对中国政府缺乏统、的防御政策和计划感到失望。中央政府、蒋委员长这时方调集兵力进行作战了。两广部队愿效力中央,白崇禧到南京担任了参谋总部次长,大批川军正开往前线,共产党的部队编为第八路军,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已在陕西誓师,正向华北敌后挺进。

  9月24日,日军占领保定。3万日军兽性大发,在保定恣意烧杀奸淫抢掠长达一周之久。日本兵像鬣狗般的凶残,越是得手越发贪婪嗜血。9月25日,八路军的第115师在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多人、打了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一个胜仗,人民受到振奋,蒋委员长也给予褒奖。这也引起了史迪威的注意,认为共产党掌握了确实值得研究的战术。几个月后,史迪威同到过五台山八路军总部并随军转战几个月的史沫特莱,花了整整半天时间,探讨、分析平型关战役和八路军的高超战术。

  8月中旬开始的上海保卫战,整整打了3个月,打破了日军要3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全世界关注中国。中国被看成是在为民主国家而战,大批记者拥到中国来采访这场战争。蒋介石的目的本来就是想引起全世界的注意,他调重兵保卫南京,设想南京有外国使馆,会把外国牵扯到战争中来。然而,在中国实际出现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大撤退。

  在北平,史迪威不得不同日本占领军打交道。为此,他从东京借调了一名语言教官——马克斯韦尔·泰勒上尉(后来曾任美军参谋长)。在日军占领张家口后,他们两个人在日军大佐陪同下前往张家口参观。史迪威提出了一些令对方难堪的问题,被铃木将军轰出了办公室。他怒不可遏!后来,日军飞机在美国使馆上空150英尺的低空盘旋,进行恫吓,他被气得暴跳如雷。只是出于职责需要,在泰勒劝说下,他才违心地面带笑容同对方交往。史迪威难以忍受这种屈辱,一再要求华盛顿对日施加压力。然而这不但毫无结果,还接到了陆军部转来的指示:“切勿采取任何会使我们卷入战争的行动。”并按这个指示精神,撤销监视日军调动情况的观察站。不久,日军又安排美方人员到城外参观,日方特意通知史迪威说,邀请的人员名单中没有他。史迪威在给美国的大女儿、二女儿的信中说:“我自7月8日以来发泄的怨恨,加在一起,足以浮起一艘战列舰。”

  进入9月前后,每天都有成批的外国人员家属离开中国回国。美国国务院唯恐美国侨民发生意外,鼓励侨民回国。9月7日,总统颁布命令,要全体美国侨民离开中国。同时,国务院和海军部也命令所属人员的家属全部回国。但是,陆军部却没有给史迪威下达任何这类指示,他的家属—一他的两个女儿后来又从美国来到中国同他们在一起——一直呆在中国,直到他1939年离任回国。

  1937年12月,史迪威离开北平,乘船从海上绕过山东半岛,然后由陇海线到郑州,再向南到达汉口。从南京迁来的国民党政府和各外交使团都在这里。在此后的8个月当中,这里是中国的首都。蒋介石把他的总部设在武昌,外交使团挤在汉口江畔租界区的几幢洋楼里。美国海军长江巡逻队的旗舰“吕宋号”停泊在江边。市区一片混乱。

  史迪威到达汉口一周后,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本人想就此胁迫中国结束战争。他们实行的残酷杀戮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中国,认为与其毁灭不如同日本言和的人大有人在,其中有的是政府官员,后来投降日本的汪精卫就是他们的代表。但不容许投降,反对与日本达成和解的占大多数。史迪威写道:“蒋介石无法罢手。他向全国发出过号召,全国人民作出了响应,现在不得不继续打下去。”17日,蒋委员长公开重申全力以赴继续抗战。他说:“日本的军事力量终有枯竭之日,到那时,中国就能取得胜利。”这时,日本在大陆上的兵力已超过100万人。詹森大使说:“中国现政府既不能同日本媾和,也不能同日本决战。”

  12日,发生了日本飞机袭击美国停在长江的“帕奈号”炮舰事件。舰长等48人负伤,2人死亡。史迪威坐立不安,焦急万分。因为他的助理武官罗伯茨上尉正在舰上。但直到下午他才得知罗伯茨平安无恙,而且当舰队长负伤后,他代理指挥,领着水兵们上岸,表现不错。日本随后就“帕奈号”事件表示了歉意。史迪威见政府不再追究日本人,怨恨、抑郁的心情更加重了。

  由于中国军政部不准史迪威到前线去,只准他在汉口,他得不到关于战局的任何可靠的情报,派到战场上去的助手也搞不到任何东西,他的“醋性子”发作得特别厉害。他正式请求外交部允许他到前线去看看,仍未获准,只有怒气冲冲地呆在汉口。他有个黑封皮的小本子叫“伤感簿”,专门记载令他不快之事。而这一段的不快一个连一个,“伤感簿”差不多要记满了。

  令史迪威开心的是,他竟和15年前的老相识冯玉祥将军在武汉重逢了!冯是来找他的“把兄弟”老蒋,要求改组政府,让共产党人入阁。他们谈得很痛快,史迪威写道:“这个老家伙看上去身体挺好,满怀希望,说他还能继续打半年仗。”当时,史沫特莱在援华委员会工作,到了武汉。史迪威常去找她谈论共产党人的情况。有一天,她正往一辆卡车上装东西,史迪威问她装的是什么?她说:“药品。”史迪威说:“我告诉你一件事,国际红十字会的仓库里堆满了新运来的药品,其中还有新的黄胺药品。”他让史沫特莱到仓库里去要一些来,给她喜欢的军队去用。

  史迪威就在这时通过史沫特莱结识了在汉口的中共代表周恩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周恩来向他讲了共产党、毛泽东主张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全民抗战的方针,八路军“独立自主”的作战原则与意义,这些对史迪威是完全生疏的。叶剑英知道他是自北平来的,告诉他八路军的贺龙将军在晋西北,刘伯承将军在晋东南,还有聂荣臻部、肖克部、吕正操部,在晋察冀三省广大地区、平津保城市周围收复了国民党军队丢掉的国土,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北平西山门头沟一带都在八路军手里。

  听到这些,史迪威感到亲切、振奋。他曾听说,叶剑英年轻时曾是孙中山的警卫上校,是东洋式“刺杀”冠军。作为军人,史迪威对周、叶都怀有敬意。他们一道进餐后,史迪威深感共产党领导人“谈吐坦率,举止彬彬有礼,态度友好,同国民党身着毛领大衣、脚穿踢马刺靴的新式拿破仑们形成鲜明对照……那帮家伙一个个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他后来总是说,周恩来仪表英俊,很有涵养,文质彬彬,深得外国人喜爱。提到叶剑英,他总是说,同大多数红军战士一样是好样的,稳重,才干超群。同这些为中国革命的理想奋斗而没有被权力腐蚀的热诚而精力充沛的人交谈后,史迪威感到他们同国民党将军那类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裂隙”。

  当史迪威获准可以到外地去时,他先到了江西和湖南,发现前线已经沉寂下来,但没有一处在进行和谈。后来,他又到了河南的第32军军长商震那里,并随他到了徐州,终于看到了中国的前线部队,但他马上又产生了悲观情绪,因为他们毫无进攻的打算。他抱怨“蒋介石根本不是个军人”。后来在汉口他第一次见到了从华北八路军中归来的卡尔逊。卡尔逊撰写的关于八路军的报告,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卡尔逊十分钦佩朱德总司令和八路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史迪威一样,厌恶国民党官员的萎靡不振。两个人都认为,南京的失陷,中国的惨败,“主要原因是国民党行政腐败”,“他们对祖国的前途毫无责任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