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史迪威 | 上页 下页


  6月12日,阿奎那多宣布菲律宾独立,成立革命政府,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全部被推翻。9月15日,菲律宾革命议会开幕,制定宪法。1899年1月,正式通过菲律宾共和国宪法,宣布菲律宾共和国的成立,阿奎那多宣誓就任共和国总统。

  但是,美军源源开进马尼拉之后,便逼迫菲律宾军队完全撤出马尼拉。12月10日,美西签订巴黎和约,美国正式把菲律宾据为己有。1899年2月,美菲战争爆发。菲律宾人民奋起捍卫民族独立,英勇抗击美国的侵略。美国一面进行军事镇压,一面在革命阵营内部制造分裂。阿奎那多投降美国后,杀害了坚决主张与美军血战到底的鲁纳将军,砍倒了保卫民族独立的一面大旗。但就在阿奎那多被俘,宣誓效忠美国之后多年,菲律宾人民仍然长期坚持了争取民族解放的游击战。

  史迪威到达第12步兵团后,被分配到1营4连。这时,菲律宾群岛上还有不少人用古老的大砍刀继续进行游击战。他们常常向被美军占领的地区发动猛烈的攻击。史迪威在日记中记述了他抵达菲律宾的头三个月里,仅在宿务省就有803个摩洛族人被打死。

  有一次,队伍在开往海岸的行军途中,遭到了“大砍刀”的袭击,史迪威受惊不小。1905年2月,他所在的第4连开往萨马岛(三描岛)的甘多拉河上游,与普拉杰族人作战。这里和邻近的莱特岛都曾是菲律宾人民的起义区,遭受过美军的大肆烧杀,但许多人坚强不屈,没有放下武器,仍然在丛林中打击美军。

  第4连的进剿任务非常艰难。史迪威和其他美军士兵一道整天翻山越岭向圣何塞进发,到处是沼泽地、蔓草、泥浆、山丘、断层、瀑布,天黑时在树林中宿营。士兵们站着就睡着了。整夜下雨,士兵们满身是泥。

  率领第4连的是福尔斯上尉。他指挥200多人在岛上丛林中奔波了两个多星期后,一无所获,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士气低沉。后来,第4连在帕奈沿海小小的吉马拉斯岛上住了下来。生活再不像行军那样艰苦了,完全是休整,操练,熟悉教令,步枪、手枪射击训练,偶尔搞搞战术演习。再就是打网球,赛船,有时晚上还可以跳舞消遣。

  史迪威对岛上居民的生活很感兴趣。他观察过儿童用羊齿菜当风筝玩;他还仔细察看过当地人偷粮食的办法:把石板楼板凿穿个孔,再把粮食袋子钻个洞,让粮食顺着凿穿的楼板孔儿漏进下边等着接粮食的口袋里……

  官兵们都认为史迪威点子多,他很快便成了营地俱乐部的主要成员。有一天,他想把驻地气氛活跃一下,决定和“骑兵笨蛋们”——他一向这样称呼骑兵—一组织一场比赛。史迪威的目的是想借此证明一下步兵的优越性。比赛开始前,他让步兵们排列在战壕里,并发给他们几条白床单。号令一发出,骑兵们迅猛冲向战壕,这时步兵们从战壕里一下子站起来挥舞白床单,把那些跑近战壕的战马惊吓得乱作一团。优胜当然非步兵莫属了。

  4连连长福尔斯上尉在对史迪威的鉴定报告中,称赞他各方面都表现突出,说他“特别聪明、刻苦,办事成效卓著”。

  1905年8月,史迪威接受了美国陆军部交给的两个任务:一个是翻译一本日俄战争中日军围攻旅顺口的法文小册子;一个是翻译一部西班牙文的《智利军事地理》。

  翻译那部西班牙文著作的工作史迪威很快便完成了,但翻译那本法文小册子,他却费了好大工夫。使他十分惊讶的是,日本和俄国的陆军共投入了50万兵力,为争夺旅顺口,双方不仅使用了近千门大炮,还使用了机关枪、速射炮等新式武器。不论胜者、败者,都是为了争夺中国的土地,并把战火造成的种种灾难加在中国老百姓身上。他是第一次在书本上见到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惨景。

  本来,在1905年元旦之后,他便听说日本人攻陷了俄国军队守了近一年的旅顺口。西点军校的一位前辈学友、在菲律宾征战多年的资深上尉——潘兴,调往东京任美国驻日使馆武官兼军事观察员。与潘兴同时到日本任军事观察员的,还有刚自菲律宾回国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和他父亲阿瑟·麦克阿瑟中将。5月,俄国海军波罗的海舰队主力在对马海峡被日军全歼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让前陆军部长鲁特出任国务卿,为其后调解日俄冲突做了准备。

  罗斯福如此关注日俄战争,有人说他是“亲日派”,总统。但他在此期间的深谋远虑,却事出有因。

  美国前国务卿约翰·米尔顿·海曾为美国争得在华利益,提出过“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政策,他说过:“谁了解了中国,谁就能执今后五百年世界政治之牛耳。”日俄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也断言,美国今后的历史主要取决于美国在与中国相邻的太平洋上的地位,而不是与欧洲相邻的大西洋上的地位。

  史迪威所翻译的法文小册子,详细记述了俄军由顽强坚守旅顺口,到俄军中将率残部向日军投降的全部经过。美国陆军部所以要紧急译出这本小册子,是想把了解俄军作战,同潘兴、麦克阿瑟父子等对日军作战的直接观察,汇总起来,以求能从各个方面作出分析。史迪威通过这次翻译,提高了综合分析军事情报的能力,了解了大规模作战中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对于日军进攻作战的特点有了较深刻的印象。

  由于史迪威翻译的两本书有重要价值,1906年2月他接到通知,要他回西点军校现代语系任教官。他成了1904年西点毕业生中第一个由菲律宾回国的人。

  但是按陆军部的规定,史迪威还必须在第12步兵团服役一年。于是他在完成西点军校教官的任期后,1911年1月带着刚结婚的妻子威妮弗雷德·A·史密斯,又乘“谢尔登”号回到了菲律宾。

  这次,他是在距马尼拉市很近的麦金利堡兵营驻防。不久,他被升为中尉。他每天的职责是带兵操练,到兵营学校听课,组织士兵们进行独木舟划船比赛,有时还教士兵们就地取材,在河上架设竹桥。到9月,他已攒了三个月的假期,威妮此时已怀孕四五个月,两个人商定,利用假期多看看东方,行程是先同威妮到日本,然后她回国等待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史迪威再到中国去。

  史迪威在日本每天写日记,但主要是记实,没有判断和看法。他对日本还不熟悉,无止境的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使他陪妻子在日本游览了一个半月。

  11月中旬,他的妻子威妮回了美国,他则转身西行,11月23日在中国上海登陆。这时,推翻满清皇帝统治的武昌起义,刚刚取得胜利。孙中山尚在国外。向武昌反击的清军又夺回了汉口,而拥护辛亥革命的江浙联军在准备攻占南京。史迪威的假期有限,只得由上海赴香港,途中在厦门逗留一天。一到香港,传来义军占领广州的消息,他转身赶到广州,并沿西江逆流而上,航行200多英里,到了广西的梧州。返回广州后,他于12月9日起程返回马尼拉。这次旅行使史迪威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正是:来去匆匆十七天,上海滩到广州湾;一览中华真面目,绾住情结系来年。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