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冈村宁次 | 上页 下页
四七


  ◎第十七章 九江之战

  九江防御系危安,蒋公运筹有定见;
  冈村击败张发奎,打破武汉外围线。

  话说历史名城九江,坐落在长江南岸,位于从安庆到武汉这段长江的向南弯曲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不待多言。

  还在6月中旬,国民党统帅部就在“对武汉附近作战之意见”中指出:“武汉已为我抗战之政治经济及资源之中枢,故其得失关系至巨。惟武汉三镇之不易守,而武汉近郊尤以江北方面之无险可守尽人而知,更以中隔大江外杂湖沼,尤非可久战之地,故欲确保武汉则应东守宿松、鄱阳湖,北扼双门关、大胜关、武胜关诸险,依大别山脉以拒敌军,并与平汉北段之积极行动相呼应。若敌悬军深入则可临机予以各个击破,或在大别山预为隐伏待其深入,出奇兵以腰击之。如此方可制胜,方可以确保武汉。否则据三镇而守,于近郊而战,则武汉对我经济资源上之重要性已失,所保者,仅此一片焦土而已,且受敌之包围,则势如瓮中之鳖,固守南京之教训实殷鉴之不远,故欲确保武汉并始终保持武汉为我政治经济资源之中枢,则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为上策……”

  根据当时的情况,应当说国民党统帅部的作战意见是正确的。它的主旨就是“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即在武汉的外围远方抗击日军。

  鄱阳湖畔的九江城,正是武汉以东外围防线上的一个要点。对此,冈村的心里是清楚的。

  九江防区归中国第9战区第2兵团总司令张发奎将军管辖。他深知九江对于武汉会战的重要性,7月10日他匆匆离开武汉,14日抵达瑞昌,15日到达九江。他的兵团原在鄂东待命,这次继续东移至江西九江据守,当时部队虽已经陆续到达指定位置,但阵地构筑,后方设施及地方战时组织,尚未就绪。张发奎分别召集会议,亲自部署并巡视指导,严令部下做好迎击日军进攻的准备。

  张发奎,字向华,1896年生于广东省始兴县。早年就学于武昌陆军预备学堂,参加过辛亥革命。1921年,他是孙中山广州大本营警卫团第3营营长。北伐开始后,他作为师长,率部参加攻打汀泅桥、贺胜桥等重大战役,有“铁军英雄”之誉。当时,叶挺就是他手下的团长。后来发动八一南昌起义的贺龙所部及叶剑英等人,也都曾隶属于他的部下。

  作为粤籍将领,他与蒋介石关系不睦,并参加过武力讨蒋,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发奎在南京面见蒋介石,告其“今后中国的出路,唯有抗战之一途”。蒋当即口头答应,并许他“日后抗战充先锋”。

  “七七事变”爆发后,张发奎义愤填膺,表示:“如果这次再不能对日作战,那么我就入山为僧,今后永不问世事!”

  “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张发奎任右翼军总司令,1937年9月16日,他指挥部队与登陆的日军展开血战,击伤日海军旗舰“出云”号,他的炮兵曾有“神炮”之美称。在淞沪抗战最困难的时候,他仍表示:“誓流最后一滴血,尽最后一分力,死守下去!”

  如今,日军又即将进攻他的部队负责防守的九江,这位当年的“铁军英雄”会怎样表现呢?

  来九江防守之前,张发奎知道冈村宁次从东北调来就任第11军司令官,指挥的第一仗就是攻九江,肯定要格外地疯狂。所以,他曾向蒋介石报过一个方案,内称:为免早期被敌突破登陆成功,影响以后作战,我兵团拟以第4军、第70军及第60师为预备队,分置于马回岭、瑞昌、妙智铺等九江侧后地带,以便支援第一线作战,并预定以黄老门东西之线为第二线预备阵地,以便状况不利时行逐次抵抗。

  蒋介石见报怒目:“张向华未战已有轻弃九江之念,此断然有悖全线防御计划。”当即否决了此案,并交待张发奎:九江必须死守,决不能让日军攻陷。

  张发奎感到压力很大。作为一名战将,他非常清楚九江乃武汉门户,九江不守,全线影响极大。可外界舆论众口一辞:九江外围地形对守军有利,守住九江应无太大问题。外界舆论越这么说,他越觉得压力大,心里越有气。老实说,他对守住九江没什么把握。九江外围虽说江、湖地障对防御者有利,但这只是对旧式战争而言。如今他既无炮舰,又无战机支援,江、湖只能限制自己。而冈村的部队沿江、湖可以随意登陆,他为此还得处处设防、分散兵力。外界舆论的乐观估计和自己使命的艰难使他坐卧不安,战斗还未打响,他的心就有些发虚了。

  对张发奎的名字,冈村并不陌生;对九江,他也是熟悉的。1926年秋,北伐军的张发奎部队在九江、南昌一带与军阀孙传芳作战,他当时正以军事顾问的身分呆在孙传芳的九江前线司令部里。那次,孙传芳让张发奎部队打得节节败退,冈村见势不妙带着偷到的华中地区军用地形图,化装坐小木船登上日本军舰,才捡回了性命。这次会战他要打的首仗,就又碰上了张发奎,心想此人不可小瞧。

  冈村预定进攻九江的先头部队为波田支队、后续部队为松浦淳六郎中将率领的第106师团,进攻时间为6月23日。

  波田支队的实力相当于日军的一个旅团,但支队长波田重一的军衔却比一般旅团长的少将衔高一级,是个中将。该支队的官兵多为台湾青年,适应亚热带气候,日军大本营把它从台湾调来,旨在让它在酷热条件下进行武汉会战发挥作用。而该支队也没有辜负日军头目的希望,连连攻下了安庆、马垱等要点,其强悍、拼死精神毫不亚于日本的本土官兵。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被迫将宝岛台湾割给日本,台湾成了日本的“领土”,台湾人成了天皇的“臣民”,许多台湾人在日本当局推行的“日本化”过程中还起了日本名字,侵华战争中的日本军队有不少台湾籍官兵。

  7月20日,冈村将自己的战斗指挥所设在彭泽。22日,为了更靠前抵近指挥作战,他又将战斗指挥所向前推进到湖口。“结果,我这军司令官的位置,竟处于最前线的步哨线上——湖口的石钟山下,这是很特殊的情况。当天曾有一位旧识海军军官来找我,他根据常识判断军司令官的所在地不在安庆就在彭泽,但找来找去一直找到最前线才得相见,甚为惊讶。石钟山是鄱阳湖水人长江处的小山,山上有座幽雅的寺院,据称此处风光甲长江,由这里观察敌情、地形甚为爽快。”

  7月22日晚,长江及鄱阳湖水面上,天空阴沉昏暗,雨前的劲风刮起来了。九江城内第2兵团指挥部里,张发奎将军有些心神不宁。他总有种预感,这样的天气,也正是日军偷袭的时机。他吩咐部下:“今天天气不好,马上通知九江各岸口,尤其姑塘守军预11师加强戒备,决不能疏忽。”

  23日零时,半夜的风更大了。鄱阳湖面,狂风掠过,掀起阵阵巨浪。大风的呼啸声、湖水的拍打声,淹没了数十艘正向姑塘扑来的日军登陆艇的马达声。波田支队冒着瓢泼大雨,已经偷偷抵进到距姑塘登陆地千余米处。

  就在中国守军发现这一意外敌情的那一刻,湖中鞋山小岛上日军炮火扑天盖地地向姑塘守军阵地飞来。团团火球映红了姑塘黑漆漆的夜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