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风云人物 > 坚韧不拔-戴高乐 | 上页 下页
一三


  美国垄断财团对德国军国主义的扶持是多方面的,特别是“道威斯计划”起了重要作用。这个计划是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协约国赔款委员会所属的一个专家委员会提出来的,于1924年8月在伦敦会议上通过。“道成斯计划”为外国资本(其中70%是美国资本)进入德国打开了大门。除了根据计划向德国提供的八亿马克贷款外,大量的外国资本通过购置德国企业股票等方式流入德国。据统计,在1924—1932年间,投入德国的外国资本达318亿多马克,而这期间德国支付的赔款只有114亿多马克,在偿还贷款方面交付了78亿多马克。德国利用这些资本恢复了信贷制度和商品流通,恢复了生产,更新了工业设备,实现了主要工业部门的现代化。德国很快地恢复和发展了自己的重工业,首先是冶金工业和军事工业,重建和加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

  美、英垄断资本还在技术、装备、燃料和原料方面支持德国。从20年代起,美英垄断资本就开始帮助德国获得提炼人造汽油和人造橡胶的先进技术。

  1933年2月1日,美国军人托拉斯杜邦·德·尼·摩尔公司,不顾凡尔赛和约关于禁止德国输入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的规定,同德国缔结了一项出售军人的协定,把飞机发动机和战斗机出售给德国。不久,英国的维克斯一阿姆斯特朗公司也同德国签订了出售军火的合同。英国及其自治领向德国提供了它所急需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合金等战略物资;美国向德国大量供应石油;德国需要的生铁、废铁、铁矿石也是英、法等国提供的。

  在美、英垄断资本的支持下,德国的经济从1925年起就开始迅速发展,并以比英国快得多的速度增长。在1921年至1929年间,德国工业生产平均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长,而英国在同一时期的年增长率只有1.7%。到1927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达到战前的水平。

  1929年德国的工业总产值以及钢、铁、铝、电力等的生产已经超过英法,跃唇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与此同时,德国资本的集中和垄断有了很大的发展,蒂森、克虏伯、法本等一小撮垄断巨头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他们对德国重新军国主义化和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统治阶级在逐渐恢复经济实力的同时,还竭力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他们要求归还德国的殖民地,修改德国的东部边界,废除赔款和取消对德国的军备限制等。德国对东方邻国怀有侵略野心,它借口保护国外日耳曼人的权利,阴谋把日耳曼人聚居的地区合并到德国,并为进一步侵略制造借口。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声称,德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目的是“保护在国外的

  日耳曼人,保护生活在外国桎梏下的一二千万同胞,改变我们的东部边界——收回但泽、波兰走廊和修改我们的东部边界”。

  1925年,他还说,争取归还和获得新的殖民地是德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政策的迫切任务”。1924年8月,德国政府正式向战胜国提出下列要求:接纳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给予行政院常任理事席位,解除德国的战争责任,给德国殖民地委任统治权,修改凡尔赛和约有关军备条款等。

  1925年10月,在瑞士罗迦诺召开的英、法、德、比、意、波、捷七国会议,对助长德国的扩张野心也起了很坏的作用。在这次会议上,德、法、比、英、意草签了莱茵保障公约,规定各方单独地或集体地维持德法、德比边界的领土现状,三国保证互不侵犯和互不进行战争,遇到争端通过调解和仲裁解决。但是罗迦诺会议不顾法、波、捷三国的要求,拒绝对德国东部边界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保证。这表明,罗迦诺会议向德国敞开了向东方邻国和苏联侵略扩张的大门。会议还决定让德国加入国联。

  1926年9月,国联第七届大会根据罗迦诺协定,通过关于接纳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和关于给予行政院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决定。这样,德国就在政治上取得了和战胜国平等的权利。罗迦诺会议是帝国主义列强企图在凡尔赛和约的基础上调解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在政治上纵容德国向东方扩张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的里程碑。

  德国加入国联以后,关于修改凡尔赛和约的喧嚣越来越高。德国统治阶级的各种代表人物及其喉舌开动宣传机器为归还德国殖民地大肆鼓噪。战前的各种殖民主义组织又重新复活,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殖民主义协会。1930年5月26日,在一次德国银行代表和金融界、工业界大亨的会议上,制定了一个名为《关于德国殖民地问题的主要原则》的文件,叫嚣“必须致力于德国独立自主的殖民活动”,还说“不能认为凡尔赛和平条约关于不许德国参与解决殖民地问题的状况是一成不变的。德国有权利在殖民地活动和独立自主地开发不发达的海外国家”。德国对殖民地的要求,不能不加剧它同两个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和法国的利害冲突。

  德国军国主义在恢复经济实力的同时,还采取种种手段重整军备。它不顾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变相地保存了总参谋部的班底,在各种“俱乐部”、“民间组织”的名义下,为建立空军和扩充陆、海军作准备。它秘密地或公开地储存了大量有战争经验的军官,作为扩充军队的骨干,并非法地组织和训练非正规的军队,以作为战时扩军的基础。到1930年,德国的军队和半军事部队已达37.4万人。在军事装备方面,早在1922年,德国国防部就和克虏伯公司签订了一项研制大炮和坦克的协定。

  1928—1929年间,德国开始秘密地建造飞机、装甲车和坦克。到1929年底,德国已有12个飞机制造厂,6个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在研制坦克方面也取得了成果。它还秘密地在西班牙等国建造潜艇和其他军舰,并积极从事军用化学、人造汽油等方面的研究。

  面对着德国军国主义的重新崛起,戴高乐少校忧心忡忡,他与一些与自己见识相同的人努力唤起法国公众舆论警惕日益增长的外来危险,竭力主张建立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以便抵御即将临头的、来自莱茵河波岸的进攻。但是在军内军外,阻力很大,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在这个期间,戴高乐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到星期一晚上,他就到离蒙帕纳斯大街不远的迪梅尼尔酒家同几个朋友聚餐。参加这个小小聚餐会的并非全是军人。他们的当然主席是埃米尔·梅那上校。这位上校在1932年与戴高乐初次会面时,已年过八旬,但仍然精神焕发,妙趣横生。尽管两人年龄很不相当,但却情投意合,一见如故。在当时面临德国军国主义新的挑战的情况下,两人都主张唤醒国民的国防意识,尽快建立一支十万人的机械部队。戴高乐准备把他们讨论的意见写成一本书,但梅耶却表示异议说:“不,那样太慢了。书可以后出。眼下写一篇文章就满不错啦,但必须是一篇爆炸性的文章。至于题目嘛,戴高乐今晚提到过,就叫‘建立职业军’吧!”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