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骁勇善战-崔可夫 | 上页 下页 |
七〇 |
|
苏美两军在易北河胜利会师后,希特勒的帝国被分为两半。南部由凯塞林元帅指挥,包括德国东南部,半个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的大部,南斯拉夫西端和意大利北部;北部由海军司令邓尼茨指挥,包括挪威、丹麦、大约半个普鲁士和东部的一部分“堡垒”。实际上此时的柏林已成为最后一个“堡垒”。但是,希特勒及其手下仍心存幻想,下达了一个又一个无法执行但又颇激动人心的命令。克莱布斯不停地用电话向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报告“好消息”:温克率军前来解救希特勒;3个装备精良的营“已经到达”;邓尼茨从潜水艇训练营里选派了最优秀的军人前往首都。 但是,魏德林将军终究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他在度过这“充满希望的一天”后,像往常一样,在市内视察了一圈,刚刚有的一点乐观情绪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苏军已经从西面、西南和东面攻进市区,柏林的陷落实际上已近在咫尺了,德军的基本集团己被分割,士气低落,他们除在一些要塞、永久火力点、地下掩蔽部、楼房地下室和城市街区顽固抵抗外,已无强大兵团阻击苏军的凶猛冲击:崔可夫在垂暮之年忆起1945年春天柏林的局势时说: “我的结论是:当时不管敌人进行任何抵抗,要想获得成功已经是绝对不可能的了。”希特勒在4月22日的作战会议上也不得不第一次公开承认,由他发起的战争已经输定。 不过,对希特勒这样狂热的战争狂人来说,即或是行将就木,他也在妄想着有朝一日时来运转,出现戏剧性的转折。为了等到这一刻的到来,保住柏林,他授命负责作战指挥的参谋长约德尔上将,迅速从西线撤回全部部队,投入坚守柏林的战斗。指示海军元帅邓尼茨放弃海军面临的一切任务,通过空中、水上及陆地尽速将部队调人柏林。但是,希特勒的幻想再次破灭了,苏联的近卫坦克第1、第2集团军,突击第3、第5集团军与近卫第8集团军协同行动,组成一个具有强劲“钻”力的圆锥形战斗队形,对敌军开始了迅猛的向心突击。 崔可夫是位勇于创新的猛将,善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运用不同的战术,并敢于打破传统的战术模式,创造新的战术。在柏林巷战中,崔可夫发现,在以往的城市巷战中,坦克常常是成纵队沿街道推进,结果屡受攻击;但坦克成几路纵队展开冲击,又常常发生堵塞,一旦遭到敌军反坦克兵器的攻击,一损俱损,伤亡很大。强击柏林的战斗展开后,崔可夫命令坦克改变过去单兵种作战的战术,步、坦、炮和工兵密切协同,全力弥补坦克在巷战中翼侧易于暴露的弱点。由于近卫第8集团军采取了新战法,大大减少了坦克的损失,并加快了巷战中的推进速度。 城市作战与野外条件下的作战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城市作战对进攻者来说,其困难要比在野外作战大得多,大兵团司令部对作战进程施加影响的难度则更大。如果大兵团司令部和指挥员死守教条、事事过问,势必带来不良后果。针对城市作战的这一特点,崔可夫热情鼓励各级指挥员乃至每一个战士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依据战斗发展的具体情况,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最大程度地打击敌人。作为兵团的指挥员则应充分相信各分队指挥员的聪明才智,并且与大兵团首长、参谋人员深入第一线了解情况,现地指挥。 在崔可夫的号召下,各级指挥员在突击柏林市中心的第一天里,指挥战士从夺取一个掩体、一栋楼房、一条街道开始,步步为营,打破了敌人的顽强抵抗,向前推进了3—4公里。集团军右翼进抵布里策尔一茨维格运河;左翼及主突方向上的部队占领了布利茨和马里恩多夫两个市区,正沿特尔托夫运河推进。 崔可夫善于总结以往的战斗经验,对部队在斯大林格勒战斗中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尤为重视,崔可夫认为:强击群、强击队具有根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对巷战的胜负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具体的巷战中,他要求自己的部队必须避开笔直的街道,充分利用房屋被打穿的缺口、后门、篱笆门、庭院以及偏僻的窄巷突袭敌人;必须注意敌人埋伏在建筑物内的地雷、诡雷和应用地雷;必须周密侦察,摸清情况,绝不能莽撞蛮干,要力争稳扎稳打;必须根据不同的战斗目的,采取不同的战术,各分队在冲击一个街区时,遵循的应是分割的原则;冲击一栋房屋或一个街区时,则需要同时从几个方向实施进攻,避免单一的正面强攻。 在兵力、兵器应用方面,崔可夫要求各部队应依据建筑物的性质决定兵器的使用。城市作战以近战为主,自动枪占有重要地位;城市防御是以坚固的阵地和固定发射点组成的,这又需要有大威力的火炮、坦克炮、迫击炮支援步兵的行动,以直接瞄准射击摧毁敌人的坚固防御点。近卫第8集团军在崔可夫的指挥下,上下一心,富于创造性,创下了许多佳绩。 切尔尼亚耶夫少尉指挥近卫步兵第79师第220团的强击队,他受领攻打阿尔特一马肯大街与塔肯多夫大街交叉路口的一座高大石头建筑物的任务后,命令重机枪指挥员弗拉先科和两名反坦克枪射手压制敌军射击窗口,瓦西列夫斯基中士用45毫米火炮消灭了敌人的机枪发射点以及其它发射点,其余部队则利用敌火力遭到压制的一瞬间,边射击、边向前冲击,迅速接近了楼房,然后向地下室、窗内扔出一排排手榴弹,重创敌人。 涅斯捷连科中尉率领的近卫步兵第39师的强击分队受命强渡特尔托夫运河。当他们抵达河岸时,大火熊熊,浓烟弥漫,敌我双方谁也看不清谁。 涅斯捷连科果断命令炮兵压制对岸敌人的火力发射点,利用浓烟掩护强渡了特尔托夫运河,攻抵泰姆泊尔霍夫机场。泰姆泊尔霍夫机场是敌人在柏林市剩下的最后一个可供飞机起飞的机场,它的失守将意味着柏林城防部队失去了航空支援,意味着希特勒、戈培尔之流已无退身之路,只能暴尸柏林了。 由于泰姆泊尔霍夫机场维系着纳粹头目们的最后一线生机,为了守住这块出逃的最后堡垒,敌人在这里部署了包括、有高炮部队、党卫军分队以及坦克部队的大量兵力,由东、南两个方向沿跑道边缘组成了一个U形防御体系。崔可夫对夺占这一空中桥梁尤为关注,为了一举拿下这一空中桥梁,他派出近卫步兵第39、第79两个精锐师迅速包围了机场,用炮火控制了飞机跑道,用机枪火力切断了通向跑道的各条道路,控制了机场。到4月26日中午,泰姆泊尔霍夫航空港为近卫第8集团军攻占。在争夺机场的战斗中,一向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近卫步兵第39师第117团团长格里岑科不幸牺牲。 崔可夫惊悉这一消息后,十分悲痛。在后来的岁月里,每当忆起这段往事,他总是要提到格里岑科的事迹。 苏军连续不断的攻击,把德军挤压在越来越狭小的地域,其兵力、兵器密度随着战线的日益缩短,战斗队形空前密集,苏军遇到的抵抗也越来越强。 在狭窄的地域作战,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一场严峻考验,敌我双方均已无法展开队形实施机动,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近乎肉搏的殊死战斗。4月26日夜在选帝侯大街教堂前广场上发生的战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崔可夫部的强击群与独立重型坦克第34团大胆跃进,迅速拿下了横贯城市南部的两条铁路线,并创下了一辆坦克抵御了100人进攻的佳绩。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