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热血豪胆-巴顿 | 上页 下页 |
六四 |
|
为了兜售“一路突击”计划,蒙哥马利自8月17日以来就利用各种手段试图说服艾森豪威尔。他列举的主要理由有3点;第一,他的计划将会给德国人造成更大的混乱,至少能占领德国的鲁尔区,夺取德国的工业基地。第二,在北部,德国人的“西墙”已不复存在。第三,伦敦和南英格兰正在遭受德国导弹的袭击,北部的进攻路线将能以最快的速度摧毁德国的导弹基地。 布莱德雷主张“两路突击”的理由似乎不如蒙哥马利那样充分,但却更能打动艾森豪威尔的心。布莱德雷认为:将主攻方向置于英国人一侧,特别是掌握在蒙哥马利之手,将会刺伤美国人民的感情。因为此时,驻法美军的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英军(很快就能达到100个师),如果采取“一路突击”方案,大部分美军将会被置于无用武之地,不仅美国的公众舆论无法接受,对于罗斯福竞选其第四任总统也是十分不利的。况且,“两路突击”将会增加战役的成功率,加快进攻的速度。 在这场争论中,巴顿继续处于一种微妙的境地。从内心深处,巴顿是“一路突击”论者,认为一个单独方向的推进对盟军最为有利,对德军的打击也最沉重。但他认为,突击的方向应该在南路,而不是北路。南路的敌军力量薄弱,路段平坦,便于快速突进德国腹地,围歼德军主力。而且他是美国坦克部队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坦克战专家,大刀阔斧地快速进攻是他的拿手好戏,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平心而论,艾森豪威尔是赞同布莱德雷的方案的,他曾公开表态支持“两路突击”计划。但最后,在蒙哥马利软硬兼施的游说和要挟之下,他终于又倒向蒙哥马利一边,同意他的“一路突击”主张,但为了表示公允,他又一次作了调和。8月29日,他下令:由蒙哥马利北路部队承当主攻任务,而第3集团军将尽一切可能向默兹河挺进。这一命令看似公允,实际上对巴顿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它意味着蒙哥马利得到了后勤供给(特别是汽油)的优先权,而巴顿的第3集团军的供应却一下子被削减了一大半,他的汽油供应则几乎降到了零,单凭这点供给是不可能发动大规模攻势的。 巴顿简直怒不可遏,因为他的进攻计划将会由于严重缺油而化为泡影。 8月30日,第3集团军所需的40万加仑汽油的指标中只有3.2万加仑得到兑现。由于汽油严重不足,参谋长加菲不得不命令第12军在进军康麦斯的途中停止前进。巴顿听到这一消息后十分生气,他亲自给第12军军长埃迪打电话,命令他:“继续前进,直到发动机油于滴尽,然后步行前进!我们必须而且一定能够拿下默兹河的渡口。” 此时巴顿认为,盟军最高司令部是有意不给他汽油,以防止他快速推进。巴顿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一时期,盟国远征军司令部已经把分配汽油指标作为控制下属活动的一种手段,以防止他们各行其是。艾森豪威尔正在以实际行动支持“一路突击”计划的实施,防止巴顿过早地通过“西墙”进入德国腹地。 等待上级的配给看来是毫无希望了,如何解决汽油问题呢?巴顿心中有数。此时他想起了一个人。 自从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战斗激烈,部队调动频繁,巴顿的部下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从1941年本宁堡集训一直到战争结束,巴顿的后勤处长始终是一个人——沃勒尔·马勒,一个坚毅而机敏的后勤军官。 沃勒尔·马勒,1895年生于怀俄明州的老拉塞尔堡,西点军校1918年毕业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德国和法国工作了4年,在步兵部队担任过各种职务,从指挥和参谋学校毕业后主要在后勤部门工作。自从1941年在本宁堡担任了巴顿装甲军的后勤处长后,一直追随巴顿,转战非洲和欧洲。马勒被认为是一位传奇式的后勤军官,“是整个欧洲战区最会捞取物资的后勤处长……他按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办事,总是要比别人先行几步”。 早在战役开始之初,马勒就预见到部队的用油量将会剧增,因此,在大量收集各种物资的同时,他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多地收集和储备汽油。8月7日至16日,后勤部每天供应第1集团军约6000吨物资,而给第3集团军则多达1.3万吨,其中半数以上是汽油。但由于部队马不停蹄地快速推进,汽油仍时时感到供不应求。特别是当部队渡过塞纳河,巴顿正要放开手脚大干一番的时候,汽油等物资的供应却急剧减少,使巴顿的处境变得极为艰难。对此,马勒感到愤怒不已。但他并没有像巴顿那样大声咆哮,而是绞尽脑汁,尽最大的努力搜刮汽油,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和手段。对此,巴顿采取了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 汽油的来源之一是战场上的缴获。例如,在攻占桑斯时,缴获了德军10万多加仑汽油;在夏龙又获得10多万加仑;9月3日,在利格尼一昂一巴洛瓦,又缴获了10万加仑汽油。对待这些战利品,马勒采取了特殊处理方式,既不上报,也不记录,而是尽快地发到部队手中,以解燃眉之急。汽油的另一个来源是:马勒鼓励部队利用一切方式和途径攫取汽油。在他的鼓动下,有的部队把开入巴黎的卡车连同车上的汽油一同掠走。有的士兵偷偷地用管子把别人油库里的油抽走。还有一些人员则冒充第1集团军的人,去油库冒领了不少汽油。巴顿也经常鼓动下属这样做,只不过不像马勒那样露骨而已。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关注,他还常常乘坐着油箱里只剩下一点汽油的吉普车来到布莱德雷的司令部,临走时总忘不了加满他的油箱。 9月初,巴顿部队进入马恩河畔的一个小山谷。这里是著名的产酒区,到处洋溢着醉人的酒香。他们缴获了大批好酒,有上等的白兰地、烈性酒、葡萄酒和香摈,酒瓶子上大都印有“德国国防军成员专用”的字样。巴顿灵机一动,立即吩咐部队给每一位为他运送汽油和物资的飞机驾驶员送上一份厚厚的礼品。这一措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空军部队的飞行员都争先恐后地为第3集团军运送物资,这当然正中巴顿下怀。 就这样,巴顿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奋力挣扎着前进。他直率地告诉他的下属军官们,他要对付的敌人有两个——德军和自己的上司!对于战胜德军巴顿是满怀信心的,对于能否制服自己的上司,他却感到犹疑不定。但是有一点巴顿从未动摇过:“我们一分钟也不能耽搁,速度就是胜利!”在巴顿精神的鼓舞下,第3集团军全体将士士气高昂,斗志旺盛,每一个人都强烈地渴望向莱茵河进军,他们的直觉告诉自己:假若他们继续前进的话,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住他们。巴顿手下的许多参谋人员和指挥官来自骑兵部队,与巴顿一样,他们继承了骑兵部队快速、勇猛的传统,内部关系融洽,是一个办事效率高而具有献身精神的整体。第3集团军的大部分士兵自跟随巴顿作战以来,很少遭受过失败。对他们来说,跟着巴顿作战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快速运动和辉煌胜利的经历,总是处在胜利进军的兴奋之中,法国人对他们热烈欢迎的情景,新闻媒介对他们的赞美和表彰,更进一步鼓舞了他们的情绪。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