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贝多芬 | 上页 下页


  当然,约翰也没有完全忘记自己作为父亲的义务和职责。他先教长子学拉小提琴和弹奏钢琴。他所传授的技法和技巧都是从老路德维希那儿学来的。一段时间过去,他不无遗憾地发现,次子和三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音乐的悟性比较欠缺,似乎前途渺茫。但贝多芬却屡屡让他意外、惊诧:小贝多芬能很自然地驾驭五线谱,轻松而灵巧地处理好每一个音乐细节!

  看到贝多芬,约翰的亲朋戚友马上会想到最近发现的一个音乐天才——莫扎特。人们隐约感到:眼前的这块璞玉终究有一天会要琢磨成惊世骇俗的大器。

  大约在1774年间,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约翰策划了一个新奇、大胆的活动。一天,在当地的报纸上登载了一则醒目的广告,内容大致如下:约翰之子贝多芬及学友阿弗唐克准备办一个合奏音乐会,一位年仅6岁(实际只有4岁)的贝多芬将给各位太太、先生带来无穷的欢乐和惊喜;他俩将演奏风格迥异的风琴协奏曲和三重奏……将给整个宫廷带来极大的荣耀!

  这则广告的推出,使整个波恩为之震惊。

  邻居们清楚这则广告里所包含的内容,贝多芬学习音乐、练习演奏的活动全在他们的视野之内。贝多芬还很小,父亲约翰就强迫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自从搬到费斯恰家之后,他更是强制性地督促贝多芬练习钢琴,贝多芬手指麻木了,可还得继续不间断地弹奏……大滴大滴的泪珠顺着他的小脸盘流下。这一段时间,维格勒和他的同学也正在后楼练琴,他们都看到过贝多芬这样的遭遇。

  嘉·费斯恰(房东的妹妹)记得:一个幼小的孩子,站在风琴的踏板前,受着父亲严厉的训斥和无情的棍击;而那孩子则只能站在高大的风琴前,伤心地流泪。

  似乎不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轻率地评论这种教学方法的得失。

  贝多芬对当时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极为反感,曾先后两次转学。后来,他再次转到一所拉丁文学校。他所学到的拉丁文知识对他后来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他从未学过数学,所以,他终身对这门课程毫无了解。

  在歌剧创作中,贝多芬能流利地使用法文,而且运用得相当出色;因创作而需要的意大利文,他也颇为熟悉。他对学校灌输的知识,总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挥、理解。

  父亲约翰早就注意到,其他孩子的演奏技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他的管教很严格;但贝多芬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只是还难以作公开的演出。约翰的教材中有指法训练和音乐理论,并对指法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孩提时代的贝多芬不乏顽皮的天性,常在练习演奏中加上一些自己的东西,指法上也时不时有几个错误动作。若长此以往,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与精力。

  房东费斯恰不失时机地向约翰提出了一个建议:演奏是一门特殊的技艺,老师必须先详尽地讲解每一个细节;不然,学生将无所适从。

  这次,约翰失去了他的忍耐,大声地反驳费斯恰的忠告:你这个家伙在捣什么鬼?让你的高见见鬼去吧!以后你还是少来些胡说八道!

  约翰对儿子的行为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把他送到宫廷乐队去演奏。当时的乐队指挥是路奇雪,一位富有经验而出色的音乐家。但他也是一个傲慢狂妄的人,根本就没有把贝多芬放在眼里,他认为贝多芬只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学生而已。后来,贝多芬的演奏技巧大为提高,他就按自己的意愿开始了创作。父亲大失所望,自己心中的空中楼阁彻底坍塌了。

  看到父亲失望,贝多芬也觉得难过。他并不憎恨自己的工作,音乐在他看来,仍是美好的。有时,他也恨父亲。上课对贝多芬而言,简直是一种折磨,他极不愿意接受不合理的谴责。但是,酗酒的父亲却毫不留情地扼杀他的想法,可怜的贝多芬只能在内心藐视这位不公正的、不受尊敬的老师。贝多芬对父亲的每一个挖苦的字眼,都无能为力。不公正的际遇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情。父亲对他的眼泪根本无动于衷。他不允许儿子有任何出格的思想渗入到器乐演奏中去。贝多芬所需要的是真正的指导和详细的解释,而这些,贝多芬的父亲却根本做不到,结果当然是格格不入,经常发生冲突。贝多芬却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职业音乐家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给他日后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贝多芬曾试图回想,在童年时代,自己究竟跟谁学的?究竟学了一些什么?究竟是哪个流派的?对此,他只有一点模糊的印象。因为,他是集音乐大成的开拓者,无所谓师从,而又无不师从。

  男中音歌唱家波法弗在1779年跟随格鲁斯曼歌剧团来到波恩,不久,便与贝多芬相识,并且住在一起。他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成了贝多芬的老师。贝多芬说:“常常是我们在等父亲深更半夜从酒馆回来后,急急忙忙从睡梦中爬起来,开始练琴,直到第二天东方露出晨曦。”

  贝多芬8岁时,就跟随宫廷风琴家艾登学习。艾登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音乐家。是他,启发了贝多芬对乐器奥妙的了解。当贝多芬长高到能用手触摸到琴键并用脚踩到风琴踏板时,他就转到波恩的一座修道院,接受科学的指导;另外,还接受修道院另一位风琴师的指导。这里的风琴比以前用过的更大,键盘更多,贝多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贝多芬刚10岁。

  贝多芬刻苦勤奋地学习,一切有条不紊。贝多芬音乐学习的欲望永无止境,有的课程他早已学完。

  对于独奏乐器,贝多芬并不十分喜欢。他独独钟情于复杂的钢琴、配器、和声。“这种愿望是有益的,”老师们谆谆教诲他说。他对各门功课有了深刻的了解后,立刻把精力投入到了创作之中。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不是没有错误的,因为从孩提时代起,我就非常敏感,往往当灵感到来时,我还不知道,一旦记录下来,却是十分成功的旋律。”

  他在柴萨的门下做学生时,创作了一首风琴曲。柴萨大为惊异,像他这种年龄的儿童,是不该搞创作的。

  艾登去世后,歌·尼法在1781年任宫廷风琴师。他也教过贝多芬,并在波恩住了两年多,对贝多芬的影响很大。他青春焕发、朝气蓬勃、才思敏捷,有着严谨的、详尽的教学方法。他使性格暴躁、学识尚浅的贝多芬有所克制和收敛。他正是贝多芬所渴望和急需的那类老师。他扩展了贝多芬的眼界、丰富了贝多芬的知识、充实了贝多芬的头脑。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