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彼得大帝传略 | 上页 下页
一八


  没有颁布过宣布彼得堡为首都的官方命令。但在1713年宫廷、枢密院和外交使团便都迁往彼得堡了。

  彼得为什么把作为国家地理中心,而长远以来又和地方保持经济联系的莫斯科放弃,而将首都迁到新的尚未建成的国家的边陲去呢?

  部分是由于个人的好恶:他对古都不抱好感,从小就认为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比克里姆林宫好。莫斯科使彼得联想起那股反对改革的势力,因为旧都是他和索菲娅权力角逐的场所,也是守旧势力的顽固堡垒的象征。

  当然,问题并不仅在于此。新都是通向欧洲的门户,它象征着俄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它从此有了与西欧各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交往的捷径。此外,彼得堡不仅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最重要的军港。

  彼得把彼得堡称为“天堂”,当然不是指目前由一些粗陋的木头房子和土坯屋组成的城市,而是指它的远景——一座设施完备的首都,它将有豪华的宫殿和公园,笔直的石砌大街。彼得善于高瞻远瞩,因为他懂得,他努力的结果将造福于后世子孙。有一次彼得在种柞树的时候,发现有个大官对此表示怀疑地微微一笑,彼得气忿他说:“我明自!你认为我活不过这株茂盛的柞树。这是事实!可你真是个笨蛋;我给别人做个榜样,为的是让我们后代用树木去造军舰。我干活想到的不是自己,我想的是为千秋万代造福!”

  彼得视察了规模不大的城堡和他那简陋的三问平房,这房子是用松树圆木筑墙,用灰板条盖顶,但徐的颜色使入觉得这仿佛是砖瓦房。沙皇一边视察,一边幻想将有一座不亚于阿姆斯特丹的繁华的港湾城市在这里出现。码头上,有堆放外国货和德国货的仓库,操着各种语言的外国商人,他们来买俄国的大麻纤维、亚麻、桅杆木材、松香、亚麻布。彼得说;“设若天假我以年,彼得堡将会变成另一个阿姆斯特丹。”1703年秋,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艘外国商船的桅杆。彼得堡省督格外高兴,慷慨地款待了为新城市运来酒和盐的商船全体船员。帝国未来的首都——通向欧洲的门户就这样不起眼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紧跟捷尔普特之后纳尔瓦也被攻克。5月末开始了对纳尔瓦的包围,但由于攻城的炮兵还没有到达,故进展迟缓。等到从捷尔普特和彼得堡调来大炮和臼炮之后,才对要塞发动炮击。曾在1700年指挥要塞驻防军的那位戈恩仍担任要塞司令。从那以后,俄国军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戈恩,就象他的国王查理十二一样,还用过去的老眼光看待俄军。这位要塞司令认为,在要塞城墙下的仍是那支训练很差,装备简陋的俄国军队。当俄军敦促他可以将驻防军撤出并以此作为优厚的投降条件时,他口出不逊,旧事重提。彼得于是命令在全军宣读戈恩傲慢无礼、令人难堪的拒降书。

  戈恩由于他的骄横而两次遭到惩罚。6月,沙皇第一次教训了这个目空一切的要塞司令。彼得采纳缅希科夫的建议,让几个俄军团队穿上瑞军的服装,他们从被包围者渴望瑞典元帅什利别巴赫来增援的方向朝纳尔瓦运动。在要塞城墙下展开了一场由彼得指挥的“瑞典人”和俄军的佯战。枪炮声传到戈恩那里,他久久地用望远镜观察了“战场”,但也没有马上发现这一诡计。他看见的是瑞军官兵的蓝色制服,黄白军旗。对此他深信不疑,一定是盼望已久的“援军”到了纳尔瓦,于是,戈恩下令从后面向俄军发起进攻,以接应“自己人”冲进要塞。一些城市居民也和驻防军一起跑出来,为的是想从俄国辎重车队捞点什么油水。

  这次军事诈术大收奇效。被诱出要塞的瑞典人一败涂地,伤亡惨重。第一次纳尔瓦会战之后,在瑞典营垒里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首都哪一个不嘲笑俄国的失败?曾几何时,这种情况倒过来了。为此,彼得脱口说出了一句日后广为流传的名言:“尊贵的瑞典先生们,这次可真是大快人心!”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俄国占领了两座“列祖列宗”的城市——捷尔普特(尤里耶夫)和纳尔瓦(卢戈杰夫)。看来,彼得可以松一口气了。但他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停下来休息。首先,8月中旬,他带着将军和大臣从纳尔瓦到了捷尔普特。这次旅行颇有教育作用,那里的要塞城墙、壕堑、近敌工事都可作为直观教材。沙皇亲自担任导游和教官,他详细地向听众讲解,捷尔普特城下的“炮火大宴会”是如何举办的。彼得离开捷尔普特后,绎过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北上,那里正有两件急事等着他去处理:到奥洛涅茨造船厂去视察一下已建成的军舰;而彼得堡那里正等他作有关建设“天堂”的指示。为了接见离任的上耳其大使,沙皇又从彼得堡匆匆奔回纳尔瓦。彼得选择纳尔瓦作为接见仪式的地点,是预先经过考虑的:请土耳其大使参观一下实力强大的要塞,好使他掂量掂量俄国军队此刻的份量。沙皇从纳尔瓦又来到莫斯科。他打算在那里度过大吉大利的1704年,并庆祝胜利。彼得在维施尼伏洛乔克城停了几天,视察了特维尔查河和姆斯达河,以便确定把二者连接起来的地点。在这里,沙皇下令挖掘维施尼伏洛乔克运河。12月14日,胜利之师隆重地进入首都。败军之将戈恩少将领着俘虏队伍,他身后还跟着一百五十九名军官。此外还有八十门大炮。“人们惊奇地望着瑞典俘虏,轻蔑地瞧着敌人的武器,望着自己得意洋洋的同胞,开始对新秩序采取和解态度了。”这段话出自普希金之手。

  彼得之所以兴冲冲地送别1704年,这其中自有他的道理。原来回易寒暑之后,人们总算搞清楚了两次纳尔瓦战役,这一前一后可是多么不同啊!想当初俄国军队只能做做“小孩游戏”,而现在,它已进入了少年时代。那时,它屡战屡败,而现在,它在庆祝胜利。彼得在1704年所写的信件中,对所见所闻都作了不同于前的评价。他写道,在捷尔普特人们“知书识礼”,在普斯科夫“使人们至为愉快”,在沃罗涅什,他指出全体人民均能“遵守礼仪”。

  彼得亟欲将“国泰民安”的消息向全民传播。1702年底,根据他的指示,在俄国出版了第一份报纸《新闻报》。这个出版物便成了宣传革新和军事胜利的最得力的重要工具。

  十七世纪时,皇宫内曾出版过一种只发行一份的《钟楼自鸣钟报》,这是一份手抄的报纸,专门刊载供沙皇及其近臣阅读的国外消息。彼得的《新闻报》问世以后,便拥有更广泛的读者,涉及面愈来愈多。报纸登载有关工业建设,矿藏开发和军事活动等各方面的资料,此外还刊登重大国际事件。

  在《新闻报》第一期上作了如下报道:“上图拉县曾用新西伯利亚铁矿石铸造大炮多门并铁器若干。按此种质地精良之铁器之所以非经由瑞典输入乃因该国无此物也。据闻,按莫斯科市场行情,一普特铁器加运费仅索价十二枚铜元而已。”下面是1703年1月2日登载的关于神甫伊万·奥库洛夫游击队在奥洛涅茨边区活动的简讯,“奥洛涅茨城有禅甫名伊万·奥库洛夫者集合志愿步兵约千余名越境进入瑞典并毁鲁戈津、苏梅尔和肯苏尔等哨地哨卡,击毙瑞典人甚众,并夺得雇佣骑兵团军旗、战鼓、佩剑、燧发枪以及战马多匹。神甫取出哨卡储备之给养并零星用品一一分赏随来志愿步兵及士兵。无法运走之剩余物资及粮食等,则统统付之一炬云云”。读者们从报纸上了解到俄国军队占领施利色堡、捷尔普特、纳尔瓦的消息,了解到“莫斯科的学校人数倍增”,了解到“航海中学学习人数已逾三百,且学习成绩优良”等等。

  剧院也承担了宣传革新的角色。这是个新事物。从前只有宫内人员才能观看戏剧演出。而现在,戏剧拥有广大的观众。公共剧院建于1702年,彼得授命这个剧院歌颂对瑞典人一战所取得的胜利。彼得的同时代人伊万·阿法纳西耶维奇·热利亚布茨基就这一点写道:“为了庆祝胜利,在莫斯科红场上,搭起了木制宫殿和宴会厅:而在这些宫殿对面,也在这个红场上,设立了各种娱乐场所。”

  “国泰民安”没有逃过外国外交家们的眼睛。英国大使威特沃尔向伦敦发去的报告说,俄国沙皇“依靠天才的力量,在几无任何外援的情况下,1705年取得意想不到之成就,该国将啤睨邻国、置身于强国之林,乃指日可待之事。”

  战争的目的达到了:夺取了出海口,并开始缔造海军。但无论是谁,其中也包括沙皇本人,都未能料到,1704年12月14日莫斯科用来欢迎占领捷尔普特和纳尔瓦的班师口朝者的礼炮,会和后来争取到的胜利的和平礼炮之间,相隔十七年之久,而其中最初几年将是最严酷的岁月,是接受考验但同时又充满希望的岁月。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