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彼得大帝传略 | 上页 下页
一三


  首都长时间处于大屠杀的血腥气氛中。被处绞刑和车裂的尸体在五个月内部没有收拾干净。三个死人在苏姗娜(索菲娅公主落发后的称号)的内修室窗前有节奏地摆动着。死者的手里攥着信纸,暗喻那封由这位修女寄给射击军的信。

  有关彼得在审讯和处决射击军的紧张时刻的心绪,我们可从外国人的记述中见到一斑。表面上,彼得似乎行若无事,但他内心的惴惴不安之情时而溢于言表。

  对射击军的审讯结束之后,彼得于10月23日前往沃罗涅什。这是因为他放不下造船厂的事。在前两年,从阿尔汉格尔斯克调到沃罗涅什的费多尔·马特维那维奇·阿普拉克辛一直主持军舰制造厂的工作。造船专家(沙皇这样自诩)急不可耐地要检查一下造船厂的工作:生产进度,军舰上的武器和装备情况等等。

  10月31日,沙皇来到沃罗涅什。眼前一派兴旺景象:昔日安静的小城此刻变成了繁荣的造船工业中心。这里,生产搞得热火朝天,操俄语和世界各地语言的专家随处可见。

  这样庞大的造船工业,技术上的困难可想而知。造船厂缺少有经验的师傅。“这里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帮手”——沙皇在1698年12月的一封信中这样抱怨说。军舰是用没干透的木材建造的,往往用木钉代替铁钉,因此,已造好的大多数船舰的质量很差。彼得亲自领导军舰的验收委员会。他在接收典礼上指出:“这些军舰船舷和甲板过高。”所以,在水中不可能保持平衡。另一个由外国人组成的委员会也同样发现了造船的领班,“缺乏工艺技能”……

  然而,沃罗涅什制造的船只毕竟开创了俄国海军的光荣历史。在沃罗涅什,俄国第一批造船家取得了经验,阿普拉克辛就是在这里第一次不用步兵而用海员充实了海军的编制。

  翌年,即1699年,国内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两件是沙皇直接参与的,但文献上并没有翔实的记载。这里所说的是卡尔洛维茨会议,在大会上反土耳其的盟员国和土耳其进行了停战谈判。杜马书记普罗克皮·沃兹尼岑在会上维护了俄国的利益;毫无疑问,彼得事前嘱咐了参加会议的大使,但是谈判过程中的全部文件都是使节政厅起草的。1699年1月14日,沃兹尼岑和土耳其人缔结的不是和约,而是停战两年的协定。

  在同年一月份,颁布了关于实行城市改革的敕令——建立城市管理机构:在莫斯科设立市政厅,在外省设立地方自治局。不用说这个改革措施是由沙皇亲自倡导的,但他本人并未出面主持。

  一开始,政府想从改革中获得直接利益:授予自治权的必须缴纳双份直接税,自治制度只准备在市民接受这一条件的城市实行。当得知市民拒绝接受必须付出如此高昂代价的自治制度时,政府不得不收回成命,不再征收双份直接税,但所有的城市因此必须统统实行改革,一无例外。

  政府指出实行改革同手工业、工业以及商业繁荣的密切关系,若干年后这几项事业将提高国家收入,并将保障国家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日趋强大,此外还可望得到另外一项好处,那就是,根据改革实施条例,市政自治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将成为关税和酒馆税的责任征收者,这些税款的征收由过去的行政长官负责,改由选举出商人办理。这么一改,政府可按时收到税款,而且为此政府无需掏腰包应付各类开销。

  有关彼得在这一年内的作为,有关文献均作了明确的记载。2月,在新落成的列福尔特宫邸举行了一次滑稽仪式——“醉鬼大会”。在盛宴上,彼得同宽袖长袍的传统服式展开了第一次交锋。

  出席宴会的显贵都身着传统的俄罗斯服装:绣花衬衫、鲜艳的绸缎上衣、外罩长袍,手腕上紧系着绣花袖套。长袍上面又套着一件又长又大的天鹅绒无袖袍。从上到下扣着一大排纽扣。此外还有高耸的天鹅绒面的帽子。逢到天气暖和他们来参加集会时,皮大衣换成了皮领大袍,这是一种用昂贵料子制作,长及脚跟的袍子,袖手肥大,带有四角可以折叠领子。

  沙皇对这种碍手碍脚的锦衣绣服十分厌恶。在宴会上沙皇动开手了:他拿起剪刀就去剪他们的袖子。据当时目击者证实,他一边剪一边说道:“长袖子这玩意儿实在碍事,到处撞祸,不是拂掉了玻璃杯,就是蹭到汤里去;剪下来的袖头缝双靴子满够。”

  人们不愿亲自下手剪短自己的长袍、无袖袍和皮领大袍、过了几个月,莫斯科人在克里姆林宫大门旁,在基塔城墙上,在秋多夫修道院附近,以及其它人烟稠密的地方,都读到了张贴的告示。为使告示不被撕掉,旁边站着卫兵,告示上写着沙皇的谕旨:“兹规定莫斯科和其它城市居民均应着如下的服装:匈牙利式男长服不得长于吊袜带衔接处,内衣要短于外衣,如此类推……”

  十七世纪末,有两件互相关联的事必须抓紧解决:与土耳其讲和以及建立反瑞典同盟。彼得把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两件事上了。

  彼得把对外政策的大权操在自己手中,并在外交活动中作一些新的尝试。在没有外交部门直接参加的情况下,他同1698年来莫斯科签订反瑞典同盟条约的丹麦大使海因斯进行了私下会谈。沙皇没有急于举行正式谈判,而把建立同盟一直推迟到从卡尔洛维茨得到消息之后。可是,在卡尔洛维茨缔结的不是和约,而是短期休战协定。因此,彼得同丹麦签订的条约里,只承担了在签订和约或同上耳其长期停战之后一定出兵瑞典的义务。为了缔结和约,彼得派杜马书记叶美良·伊万诺维奇·马克兰英采夫去伊斯坦布尔,他们避开传统路线,不走陆路,而是乘军舰从海上前往目的地。这个计策是由沃兹尼岑向彼得提出的。沙皇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且指示说气派要大些:大使的军舰应由沃罗涅什舰队护航开往刻赤。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