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爱因斯坦 | 上页 下页 |
四六 |
|
爱因斯坦在柏林哈伯兰德大街五号的时候,生活中的一切都被艾尔莎安排得井然有序。庄重的家具擦得锃亮,华美的地毯在脚下柔软而有弹性,房间里明窗净几,充满着一种舒适、温暖的味道。然而,在这个体面的、尊贵的有产者气氛的家里,他像一个撞进门来的陌生人、流浪汉。他会光着脚走到客厅里来。他会不穿袜子,光脚塞在那双磨歪了后跟的皮鞋里,坐到招待来客的大餐桌旁。艾尔莎佯装生气,向他提出抗议。他笑眯眯地说,不要紧,客人都是熟朋友。在家里的仆人看来,主人越来越长的头发,心不在焉的神情,以及随随便便的衣着,在天鹅绒的大窗帘前,在花篮形的大吊灯下,总显得有些不协调。如熟知爱因斯坦生活的物理学家英费尔德解释说,长发使他免去了经常找理发师的必要性。不穿袜子可以将就175文些,一件皮夹克可以在多年内解决上衣问题,裤子上没有吊带确实就像没有衬衫和睡衣一样可以过得去。鞋子、裤子、衬衣、外衣,少了这些是不行的,有了这些就足够了。 在普林斯顿的时候,爱因斯坦给普林斯顿带来了光荣,普林斯顿人以爱因斯坦为自己的骄傲,同时,从心里对他充满了热爱。大学生编了一支歌,在马路上传唱: 谁数学最棒? 谁爱上微积分? 谁不喝酒,只喝水? ——我们的爱因斯坦老师! 我们的老师饭后不散步, 我们的老师时间最珍贵。 我们要请天上的造物主, 把爱因斯坦老师的头发剪短些! 4.纯朴而善良的心 与平凡人交心 爱因斯坦出名以后,关心他的人多了起来,同时也向他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对此,爱因斯坦并没有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式,相反,他总是有问必答的。 爱因斯坦在柏林时,收到了维也纳一位妇女的来信,她希望知道爱因斯坦是否就灵魂存在与否以及人死后的个人发展情况形成了自己的见解。爱因斯坦还收到过其它许多与此大同小异的问题。1921年2月5日爱因斯坦写了一封篇幅较长的信,下面摘录此信的片断: 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秘主义一向表现在所谓的通神学和唯灵论的猖獗之中,而在我看来,这种倾向只不过是一种软弱和混乱的症状而已。 我们的内心体验是各种感觉印象的再造和综合,因此,脱离肉体而单独存在的灵魂这种概念,在我看来是愚蠢而没有意义的。 在爱因斯坦档案文件中,有一封拉多州银行家1927年8月5日写给当时住在柏林的爱因斯坦的信。这封信的开头写道:“几个月以前,我曾写信告诉你……”,爱因斯坦当时可能没有回信。这位银行家指出,许多科学家和与他们相似的人已不再把上帝看成是一群天使簇拥着的长着大胡子的慈父般的形象,虽然许多虔诚的人崇拜并尊敬这样一位上帝。一次在一个文艺小组的讨论中,他们谈到了上帝的问题,有些会员决定请一些著名人士提出一些可以公开发表的意见,并说已有24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寄来了回信,他希望爱因斯坦也能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爱因斯坦在来信上用德文写了这样几句话,我们不知道爱因斯坦是否把它邮寄出去了。 我想象不出一个人格化的上帝,他会直接影响每个人的行动;也想象不出上帝会亲自审判那些由他自己创造的人。我想象不出这种上帝,尽管现代科学对机械因果关系提出了一定的怀疑。 一个印度人从新德里给爱因斯坦写来一封絮絮叨叨的长信,向爱因斯坦求援。说他是一位32岁的单身汉,他希望把自己的余生全部用来研究物理学和数学,虽然他承认自己在这些方面低劣。他一贫如洗,即使这封信的邮票也买不起。在他年轻时,生活拮据,使他无法在科学和数学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他一向对这些学科十分爱好。迫于家境,他不得不以求职谋生,而这与他的内心是格格不入的。好在一年多以前由于一次小口角他被解雇了,所以他现在可以自由地去从事自己真正的使命了。但可悲的是他连维持温饱的收入都没有。他下定决心,不管能否得到帮助,都将继续努力,死而后已。他希望爱因斯坦能够帮他一点忙。 爱因斯坦用英文写了一封篇幅较长的信,这封回信不仅写得彬彬有礼,而且饶有趣味: 来信收悉。你继续研究物理的炽热愿望使我深为感动。但是,我必须指出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同胞们辛勤劳动所创造的,我们应该诚实地回报他们的劳动。我们不仅应该从事一些有使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且还应该从事公众认为能为他们服务的工作。不然的话,不管一个人的要求多么微不足道,他也只能是一个寄生虫。贵国的情况更是如此,在那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当加倍努力工作,因为大家都在为改善经济而努力。 1951年3月21日,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大学生写信给住在普林斯顿的爱因斯坦,询问他是否记得出席过那里一座小天文台的落成仪式。她接着就向爱因斯坦求教。长期以来,她一直对天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并渴望成为一名职业天文学家。但她的两位老师说,天文学家已过剩,并且她在这一领域也不足以有所成就。她承认自己的数学并不出色,她问爱因斯坦,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学习天文学,还是应该另选她能够从事的学科。 爱因斯坦用英文写了这样一封回信: 如果一个人不必靠从事科学研究来维持生计,那么科学研究才是美妙的工作。一个人用来维持生计的工作应该是他确信自己有能力从事的工作。只有在我们不对其他人负有责任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在科学事业中找到乐趣。 一位英国人在给住在柏林的爱因斯坦的信中向他询问一个原先由爱迪生提出的问题:当你躺在床上行将去世的时候,如果你回顾自己的一生,那你依据什么来判断自己的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爱因斯坦写了这样一封回信: 无论在我弥留之际还是在这以前,我都不会问这种问题。大自然并不是什么工程 师或承包商,而我自己则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1931年2月25日,有人给住在柏林的爱因斯坦写来一封信,极其悲观,哀叹他对当代技术奇迹感到幻灭,声称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充满了痛苦和失望,并对人类是否应该继续繁衍深表怀疑。爱因斯坦后来曾明确回信:不赞成这种观点,并且认为人类的生活完全有可能并且有希望变得更有意义。而且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客观和主观条件都已具备。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