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艾森豪威尔 | 上页 下页
四八


  美国政府预感到在军事上有全面被击溃的危险,便向朝鲜大量增援。麦克阿瑟侵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土,并且越来越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边境。美国空军开始大规模袭击中国东北地区,美国军用飞机也日益频繁地侵入苏联领空。

  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跨过鸭绿江,支援朝鲜。

  朝鲜人民的英勇斗争取得了辉煌战果。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干涉者招架不住,不断向南方撤退。12月中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被收复,局势已开始明朗。对美国来说,战争将是旷日持久和前途黯淡的。

  麦克阿瑟悍然提出,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原子轰炸,并和蒋介石军队一道对大陆进行登陆作战。同时,他还公开地抨击杜鲁门总统的政策。

  1951年4月11日,恼羞成怒的杜鲁门总统撤掉了麦克阿瑟驻朝司令官的职务。

  一般认为,麦克阿瑟被撤的原因,是这位70岁的老将表现了拿破仑的派头——他不愿执行预备役上校杜鲁门的“不在行的指示”。当然,还有美军在朝鲜的惨败。势力强大的美国统治集团在担心,胆大妄为的最高司令官一旦使用原子武器,就会挑起同苏联和中国的战争,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将是无可挽回的。

  布雷德利将军曾归纳说,麦克阿瑟的战略把美国拖进了一场“在错误地点、错误时间、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错误战争”。

  此时此刻,前线的形势稳定下来。局部的军事行动仅沿着划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朝鲜边镜的38度纬线进行。

  在美国面前(也可以说,在艾森豪威尔面前)出现了一个棘手问题——怎么来体面地终止这场实际上打输了的战争,同时又避免投降的后果。

  美国本来指望,一旦战争开始,美国的盟友就会根据华盛顿的第一道命令,派来所需要的“炮灰”。美国政策的本来考虑是,把美国的盟友派到前线去,而美国将主要发挥军火库以及“同盟智囊团”的作用。

  美国的一厢情愿遭到了现实的残酷打击。不管白宫施加多大压力,盟友们都不急于向朝鲜派遣本国士兵。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美国人不得不承担战争的军事、经济、政治和道义上的主要担子。这种沉重的超负荷,极有可能使美国的对外政策宣告破产。

  艾森豪威尔1950年12月30日在给国防部长弗兰克·佩斯的信中说道,“美国并不那么强大,能够把全世界都背在自己肩上”。

  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提出了在朝鲜实行和解的建议。接着,陷入军事政治绝境的美国,在世界和美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开始了关于朝鲜停战的谈判。

  艾森豪威尔在竞选胜利后,兑现他的诺言,秘密去了朝鲜一趟。杜鲁门则指责他的行动是“典型的蛊惑行为”。

  果然不出杜鲁门所言,艾森豪威尔执政后,并未急于履行他选举前的许诺。与此同时,他却突然加紧了对台湾的军事干涉。1953年2月,美国提出以联合国的名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封锁的建议,但遭到其他所有与会国的反对。企图用同盟国的共同努力来解决朝鲜问题的政策又一次碰了个大钉子。

  加紧进行朝鲜战争的尝试激起了全世界的愤怒之火。美国的反战运动方兴未艾,要求停止战争的信件、请愿书、呼吁书如雪片一样飞向白宫。一位呼吁者激昂陈词:“战争永远不能遏制共产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共产主义在俄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共产主义在半个世界的胜利而告终。新的世界大战将是何结局?谁知道呢?”呼吁书的作者坚决要求停止在朝鲜的军事冒险。

  目前的出路只有一个:尽快签订和平协定。但是,在签订和约的路途上又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障碍。年事已高的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突然表现出令人诧异的好战性。他企图利用北朝鲜和中国战俘问题,破坏和平谈判,并使战事再起。狂妄的李承晚宣称,如果需要,南朝鲜军队将单独战斗到底。

  艾森豪威尔在竞选过程中说过,“美国人民在竭力追求根本变革。”很明显,这些变革需要从对外政策入手。新的政权在压力及吵吵嚷嚷中终于同意了朝鲜停战,艾森豪威尔从而履行了对选民的最重要许诺之一。

  后来,艾森豪威尔措词温和地对朝鲜停战原因做出了主观的评价。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原子弹的威慑作用,而在于美国在朝鲜的损失。到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之日,朝鲜战场上美军已阵亡21000人,伤91000人,而到签订停战协定时阵亡达34000人,伤103000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