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爱迪生 | 上页 下页
二一


  而在国外,这些都可以公开进行研究,并已开始进行大量有关制造电影设备和银幕的研究工作。法国和英国就产生出了很不错的电影设备。1895年初,柳米耶尔兄弟开始拍摄了第一批影片并进行了放映。这就产生了现代电影机。同年乌·莱瑟姆制造了一个“望远显微两用镜”装置,这就使爱迪生的原始电影放映机增添了一个往银幕上放映的设备,但这一装置中没有间歇运动的跳跃机构。1896年,有个叫托马斯·阿尔马特的美国人,制造了一个大型的早期电影放映机“维太放映机”。爱迪生开始筹办一个配有银幕和阿尔马特放映机的影剧院。银幕的尺寸是4×7米。第一次给报社记者放映电影是在1896年早春,而从4月23日起就开始在先驱广场的音乐厅里公演。从此,爱迪生和阿尔马特的协同研究工作走上了轨道。在布朗克斯(纽约的一个区)建设了一个大型电影制片厂,爱迪生在以后几年中也就成了美国最大的电影和电影设备生产者。1907年以后,美国成立了一个“电影专利有限公司”,该有限公司承认爱迪生的所有专利权,并加以使用。

  八

  1912年2月7日,爱迪生在纽约放映了有留声机配音的有声电影。经过改进的留声机有一个用琥珀油制成的圆筒,它出色地给由莎士比亚的悲剧《裘力斯·恺撒》改编的电影片断配了音。“会说话的”影片持续时间不超过7~8分钟。所以这种有声电影的放映在持续不少于一个小时的一场放映时间内只能是一个插入节目。

  爱迪生费了很大力气来专门研究电影,因为他一开始就认识到电影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一定会具有的巨大意义。爱迪生认为,电影将会被广泛地用于教育目的。1923年爱迪生说,用不了20年,我们就可以用电影,而不是用书本来给儿童讲课。他不主张完全或部分取消课本和学校的教学形式,但他深信,引人入胜的直观电影教学会使学生最好地掌握知识。爱迪生没有把创造电影方面的巨大功绩归于自己。1924年2月15日,爱迪生向电影工业的代表们说:“不管我在建立电影这一有组织的工业部门中有多少功劳,我还是始终不渝地力求对电影进行技术改进。”

  因此,1961年亨德里克斯在洛杉矶以《爱迪生电影机的神话》这个耸人听闻的书名出版的小册子,不能不使人们持谨慎的态度。作者的目的是要读者相信,好像归功于爱迪生的大部分发明都是他的助手迪克逊的工作成果。迪克逊从来都没有提出过这种问题(他比爱迪生多活了4年),并且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为什么在两位发明家死后30年又突然出现了这一问题。爱迪生实验室的档案大概可以查证,在爱迪生的这些研究工作中迪克逊做了哪些工作。可以认为,迪克逊在这些工作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功绩,但不管怎样,毫无疑问的是,爱迪生的原始活动电影放映机的制造(1891年—1894年)是创造电影机道路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在爱迪生的发明之后,接踵而来的是美国的日·阿·勒鲁瓦于1894年;美国的乌·莱瑟姆于1895年;英国的弗·乌·波尔于1895年,发明了放映机。俄国的约·安·季姆琴科于1893年;法国的日·杰梅尼于1893年—1894年;德国的奥·梅斯捷尔于1896年,发明了图像间歇的跳跃机构。电影机的所有组成部分,在1896年以前都发明出来了。奥久斯特兄弟和路易·柳米耶尔在电工设计家日·卡尔潘季耶的直接参与下,制造了第一台在技术上令人满意的电影摄影机。虽然柳米耶尔兄弟的劳动具有巨大的意义,但绝没有认为他们是惟一的电影机发明家。电影机就是那些有充分根据可以称之为国际间共同努力的综合发明之一。爱迪生不是电影机的发明家,但他却以其对原始活动电影放映机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使人们对这一新事业更加感兴趣,并促进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发展。而这一研究工作,最终也就导致制造出了广泛用于文化、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放映活动物体图像的机器。

  第五章 让黑夜变得光明

  一

  爱迪生在许多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发明。其中有一项发明,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日臻完善,常常与现代人形影不离,成为不可或缺的东西,而且在全世界迅速和广泛地得到了普及,大大地提高了人们享受的文化生活条件。这项发明就是白炽灯。在爱迪生以前的75年期间,有许多人曾试图制造并且也实际采用了这种光源。在实际运用中虽然有时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然而也常常使研究的人大失所望。只有爱迪生合理地用白炽灯解决了电照明问题,因为他把有助于顺利成功地完成发明创造的新原理运用于白炽灯装置中。爱迪生之所以取得成功,不仅是因为他在设计白炽灯过程中,选择了一条与他的前辈根本不同的合理方法,而且还因为爱迪生着手创造白炽灯的时候,也正是广泛使用白炽灯的先决条件完全成熟的时候。

  在上一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还没有这些先决条件,而其中最主要的先决条件是要有性能良好的发电机。爱迪生开始研究和设计白炽灯正是在对广泛运用白炽灯这种可能性不再有任何怀疑,而公众舆论也要求采纳这一发明的时候。对电照明兴趣的急剧增长,首先是由于卓越的和世界闻名的俄国电工学家、发明家巴维尔·尼古拉耶维奇·亚布罗齐柯夫在电照明方面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最早观察电流现象时,就已发现了有创造出电照明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的发现,恰好是在开始制造第一台发电机(即伏特电堆)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的一年之后。许多科学家,特别是捷纳和代维观察到,电流所流经的导线能够变热;其热度能达到白炽和发光程度。1802年代维在伦敦皇家学院讲课时对此作了演示。电流使导线发热的效应,启示人们利用这种效应研制出电光源。

  1802年5月,俄国科学院院士瓦西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彼得罗夫演示了他为试验目的建筑的巨大的伏特电堆,该电堆由4200个铜一锌板组成,能放出高压电流(1600伏特)。在他当众表演的有趣的试验中,发现了两炭极间产生出的稳定的电弧现象。彼得罗夫本人在科学记要《关于伽伐尼伏特试验的通报》(1803年)中,描述了自己对电流所进行的试验,并指出了把电弧现象用于照明的可能性。5年后,即在1807年,赫·代维在制造出这种大电源时,也观察到了电弧现象,并在1812年论述了这种现象。

  对电弧效应的利用表明,有可能在根本不同于用电流使导线炽热的基础上来制造照明装置。最后,瓦·弗·彼得罗夫1802年在进行试验时,曾观察到电流通过真空时的放电现象。他第一次观察了辉光放电现象,这是由电流得到的辉光的效应。虽然辉光放电的辉光就其特点来说发光并不太强烈,但它很显然证明由这种电发光能够获得光通量。人所共知,这一创制电光源的趋向比辉光放电和电发光的发现几乎晚了100年才发展起来。

  总的说来,18世纪末以前并没有强大的光源:用点燃油脂、油或瓦斯的办法来制造强大光源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当需要强光源时,就在灯中装上一个反射光或折射光的光学系统,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稍微增加发光的强度。沿岸的航海灯塔和其他灯光信号装置,就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而不能起更大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人们把建筑在位于亚历大城的港湾入口处的法罗斯岛上几乎高出海平面100米的灯塔,列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很难想像出,在古代怎样制造出这种能使几十公里远的海面上的船只看到信号的灯塔照明装置。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亚历山大灯塔真算得上是古代世界的奇迹之一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