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共往事钩沉·千秋功过 | 上页 下页
八九


  29岁的杨献珍血气方刚,携带任命书回到家乡。任×怎肯把校长位置轻易让人?他素以人情练达而自负,又有地方恶势力撑腰,拒不交权,使得新校长举步维艰。第二年暑期,杨献珍赶往武昌,他要向省教育厅讨回一个公道。就是这次旅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杨献珍一到武昌便听到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消息。叶挺的独立团已攻占通往武汉的交通要道汀泗桥、贺胜桥,军阀吴佩孚的主力部队被打得稀哩哗啦。不久,北伐军又占领了汉口、汉阳,直逼武昌。国民革命的胜利使杨献珍忘掉了郧山中学的烦恼,他留在省城等待迎接北伐军。

  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11月,杨献珍在这座城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5月,杨献珍在中共武汉市委机关第一次见到比他年长3岁的毛泽东。杨的公开身份是汉口湖北第二中学训育主任,在党内担任该校的支部书记及武汉第三区委委员。当时的毛泽东神情悒悒,心事重重。这一年的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举起屠刀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而中共领导人陈独秀依然认为革命必须依靠国民党,对国民党的将领必须相信。4月底,中共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党代会,陈独秀再次当选为总书记,而毛泽东则被排挤于领导之外,甚至被剥夺了表决权。毛的武装农民的主张被陈耻笑。但毛的理论不是凭空而来的。他对湖南5个县的农民运动做了一个多月的考察,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陈对此文写出批评文章,在湖南的刊物《战士》上发表。“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凝重的诗句,反映出毛泽东宏图未展的不得已心情。

  在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毛泽东向同志们宣讲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不少人对此反映冷淡,而杨献珍则是热心的听众之一。他对这位来自湖南农村的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他自己也是个乡下人,对农民的疾苦了解极深。

  中国有十分之八的农民,革命怎能忽视他们的力量?革命成功之后也不可忘掉他们!他热心支持毛的观点。这当然令毛泽东感动。

  当然,杨献珍当时并没想到,就是这位农民运动的宣传者,后来成为中国革命的卓越领袖,缔造了共和国,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他同样没有想到,在距1927年32年之后,中国农民在“大跃进”中饿肚子,他因为直言替农民呼吁而种下祸根,从此便连连遭殃。

  “四·一二”大屠杀的血迹未干,国民党反动派紧接着又在南京、无锡等地清洗共产党。武汉形势吃紧。8月24日,中共武汉第三区委的驻地被包围,杨献珍于紧急之中将“杨献珍之印”的手章埋入操场的土中,准备用化名蒙过宪警。但是穷凶极恶的逮捕者并不放过他,以“共产嫌疑”之名将他投进武昌第一模范监狱。

  这是杨献珍第一次坐牢。天明时盼天黑,天黑时又等天明,700多个日夜过去了,终于重见天日,经地下党的积极营救,于1929年9月走出黑牢。10月,他受党的委派前往上海开办书店,以书店为掩护出版马列主义的译著和其他进步书籍。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研读了许多的马列原著,为以后成为哲学工作者积累了基础。

  1930年9月,党组织交给他一项新任务,让他到河南开封以教师的身份开展活动。他受命来到新岗位,不久便被敌人注意。年底,开封警察局终于采取行动,布置对他秘密逮捕。幸而有同样的一位校工通知他,杨献珍顾不得回宿舍,两手空空逃离开封,跑到山东省曹县躲藏了几天,于1931年1月返回上海。

  这期间,以北平、天津为中心的中共北方局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共产党员被捕。4月,杨献珍接受党组织的指示,前往天津执行特殊任务,设法营救被捕的同志,清查叛徒的情况。同时接受这一任务的还有陈赓、陈养山等人。

  杨献珍(化名杨仲仁)来到天津,得知安子文、周仲英、刘亚雄等共产党人被捕,关押于天津公安局看守所,法院正受理案件,尚未定案,正是营救的好机会。

  刘亚雄,女,时年30岁。她曾就读于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是1924年那一场惊动全国的“女师大”风潮的组织发动者之一,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被校方开除,党组织送她到苏联学习。1928年底回国,她先后在江苏、河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春天她刚刚和战友陈原道结婚,新婚夫妇即被国民党逮捕。她的父亲刘少白曾在天津当过商品检验局长(后来加入了共产党),特意由北平赶到天津为营救女儿女婿周旋。按党组织指示,杨献珍决定与刘少白取得联系。

  陈赓比杨献珍晚两个月到天津,党组织把接待陈赓的任务交给杨献珍。7月的一天,杨、陈二人见面,约定次日早上8时碰头,由杨领陈去“国民饭店”同刘少白议事。谁知第二天杨在住地等到中午12点时,陈才匆匆赶到,解释说上午有人找他去打台球,无法脱身,因此迟到。

  陈赓虽然比杨献珍小7岁,但已是一名久经风霜的革命者。他19岁就加入了共产党,曾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七连连长,北伐中任营长,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自1928年起,他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3年的地下斗争练就了谨慎周密的工作作风,怎么会因为打台球而贻误大事呢?也许是另有原因,譬如被暗探盯梢一时难以脱身,而他却只轻描淡写地用“打台球”作了交代,为的是节省语言。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正是因为陈的失约才使杨的历史又增添了曲折。刘少白没能在“国民饭店”等到杨、陈的来访,又不知道杨的新住址,心中焦急万分。原来,北平昨天来人告诉他,他与共产党的关系已被叛徒告密,宪兵正在四处寻捕,北平的家是千万不能回,天津也不可久留,必须尽快逃离。刘等到上午10时,不敢再等下去,只好离开国民饭店。而这一切情况杨献珍全然不知,7月24日他离津去北平寻访刘少白。第二天中午,杨来到虎坊桥刘家,一进院子才知道宪兵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眼看插翅难逃,杨献珍忙将一份《开展北方政治情报工作大纲》嚼碎吞进肚内……

  这是一座专门关押政治犯的集中营,对外名叫“北平草岚子监狱”,对内称为“北平军人反省分院”,许多共产党要犯如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刘锡五、魏文伯等人都被关押在这里。在漫长的被监禁日子里,这些共产党人意志如铁,视死如归。他们秘密建立了狱中党支部(薄一波、殷鉴先后任书记,杨献珍任支委),千方百计同敌人作斗争。他们曾集体绝食7天,逼得敌人让步,将他们脚上的大铁镣改为二号铁镣和小号铁镣。他们创造了铁牢奇迹,办起了狱中党校,由杨献珍担任学习委员会负责人。狱中没有学习资料,秘密党支部便通过关系买通看守人员,由看守人员从狱外“六国饭店”买来外文书籍。狱卒们无一人认识外文,因此不把外文书籍视为危险物,岂知这些书供难友们学习。他被关在肺结核病号牢房,看守们因害怕传染而很少“光顾”,这便为他译书创造了便利条件。他夜以继日地趴在床头笔耕,平均每日译著4千至5千字。就是在这间特殊的“翻译室”里,他带着脚镣,翻译了一本又一本英文版马列著作: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与战争》,斯大林的《列宁主义问题》、《列宁主义基础》,还有《共产国际通讯》等刊物上的许多文章。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