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共往事钩沉·千秋功过 | 上页 下页
七六


  1967年4月6日晚,中南海的造反派喊着口号冲进刘少奇的办公室,强令他自己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改变作息时间。并呵斥他回答戚本禹文章中提出的八个问题。当问到“为什么你要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大肆宣扬活命哲学、投降哲学、叛徒哲学,指使别人自首叛节,要他们投降国民党,叛变共产党;公开发表‘反共启事’,宣誓‘坚持反共’”时,刘少奇被激怒了,但他仍据理申辩说,此事“是经党中央批准的。在日寇就要进攻华北时,必须保护这批干部不能再让日寇把他们杀了。”第二天,刘少奇就戚本禹文章中提出的“八个为什么”向造反派交出了一篇“答辩”材料,以澄清事实真象。当抄成大字报的刘少奇“答辩”贴出后,很多人争相读看。

  然而,几个小时后,刘少奇的“答辩”被撕成碎片。同时,传出“上面”的指示:“今后不要搞面对面的斗争。”

  在批斗会上,刘少奇连开口说话的起码权利也被剥夺了。

  §毛泽东决心打倒刘少奇的两个原因

  促使毛泽东改变对刘少奇的态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因为林彪、江青一伙的阴谋陷害。他们不愿意继续保留刘少奇的任何职位,从而对他们的政治地位和野心形成威胁。于是,他们借用群众揭发的专案工作等名义,竭力对毛泽东施加影响。

  早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还未结束,叶群就在8月11日、12日两次找人口授诬陷刘少奇的材料,13日,林彪看了写出来的材料。14日,林彪在家里找这人谈话,要他把书面揭发材料改成向林彪、毛泽东写信的形式上报,并说“这样更政治化”。当日,林彪就把这封信及诬陷刘少奇的材料批送江青,要她“酌转”毛泽东。

  康生早在1966年8月13日,由妻子曹轶欧出面向中央领导写信,揭发王光美的“问题”,攻击刘少奇包庇王光美。

  9月16日,康生亲自写信给毛泽东,重提1936年薄一波等61人经组织决定出狱一事,并说什么“少奇的决定,就使这些人反共叛党合法化了。”这一招,使毛泽东把刘少奇和整个干部队伍的问题看得愈加严重。

  当时,许多造反派、红卫兵组织把一些道听途说、张冠李戴的事情整理上报,又被林彪、江青等人利用,有计划、有预谋地将这类材料择要呈送毛泽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种揭发材料,包括说刘少奇几次被捕叛变等假材料,不断地摆在毛泽东面前。

  其次,随着“文化大革命”局势的恶性发展,1967年后,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各地造反派纷纷夺权,派性斗争恶性膨胀,局势十分混乱。毛泽东虽采取了命令解放军“三支两军”、“号召大联合、停止大串连”等一系列措施,但未能奏效。

  1967年2月发生了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拍案而起,反对“文化大革命”的所谓“二月逆流”事件。

  毛泽东既在全局上坚持“文化大革命”,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行为。他认为刘少奇虽被批判了,但运动遇到了“刘少奇代理人”的抵抗,为了用釜底抽薪的办法击退所谓的复辟逆流,于是一错再错,把刘少奇作为靶子,彻底打倒。

  林彪、江青一伙在“倒刘”问题上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他们除了不断向毛泽东递送诬陷材料外,还利用各种机会煽风点火,在社会上制造舆论,1967年1月9日,谢富治在接见全国公检法系统赴京代表时,号召“全国政治战线立即行动起来,向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刘少奇、邓小平开火”。

  1967年初,由于江青等人的策动,“倒刘”活动蔓延全国,并且愈演愈烈。全国已形成了“打倒刘少奇”的舆论环境。

  §江青和王光美的恩怨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后,虽然刘少奇受到批评,不再参与中央领导工作;1966年10月中央工作会议后,虽在全国开展了批判“刘、邓资产阶级的反动路线”浪潮,但毛泽东仍把他作为党内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对待,因此,没有对他立案审查。

  然而,林彪、江青、康生一伙一心要把刘少奇置于死地,为了促使毛泽东彻底改变对刘少奇的态度,他们用“株连”的手法,先对王光美立案,进而达到对刘少奇迫害的更加升级。

  在1966年冬,在林彪、江青一伙的煽动下,极左思潮泛滥,“倒刘”气氛日浓,社会上冒出了一些揭发刘少奇、王光美有“历史问题”的材料。在12月的一次中央碰头会上,讨论了这些情况并提议成立班子审查。但当时刘少奇还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不便直接设立审查刘少奇的专案组,于是先设立了王光美专案组。12月15日至18日,拟了一个“王光美专案小组领导成员名单”。这是一份无头无尾的名单,全文如下:

  谢富治(组长)

  江青汪东兴萧华叶群伯达(顾问)

  据当事人回忆,名单中江青换成汪东兴,是江青自己提出来的;让陈伯达当顾问,是林彪提议的。在这份名单的上方,还写有“王光美专案小组领导成员名单1966.12.8。富治同志交来”字样,是专案组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标上去的。

  一位为江青作传的美国作家这样写道:50年代,江青和王光美曾有过真心诚意的交往。江青总是步行到刘少奇和王光美住的宽敞的院子去(刘少奇与第四个妻子离婚后于1948年同王光美结了婚)。一般情况下她们聊聊家庭、服装,以及作为政治领导人家庭中的主妇的问题。

  王光美的家庭富有且受过良好教育,家庭成员遍布世界各地。她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40年代她曾在军调处工作过,和许多美国人打过交道。王还获得过北京某教会学校的学位。王光美可能不像江青那样吸引人,但气质风度却要比江青更高雅。王无需着意修饰也姣好动人。尽管王光美比江青晚入党15年,但在北京政界名流中,她比江青人缘要好,而且在社交场合更大方得体。

  60年代,当两位妇女感到40多岁了,极想干一番大事时,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两人的丈夫发生了分歧。中国的政治变得混乱了。以苏加诺夫人访华时的照片为导火索,江青开始向王光美发难,表明她要伸手夺取政治权力了。

  1963年,王光美与江青的关系比以前冷淡多了,但两个人见面时还是彬彬有礼。有一天,王光美给江青打了个电话,请她为自己的服饰出出主意。王和刘少奇将要到东南亚去访问,她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她知道江青爱看小说,能记住小说中关于服饰描写的细节,或许能出些好主意。

  江青建议她穿一身朴素的天鹅绒套装,“就像《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角穿的那样。”这样看起来既“高雅”又“不同凡响”。江青从来没有访问过东南亚,也许她并不知道,在那些地方,王光美穿着天鹅绒套装会热得要命。“总的来说,我不主张戴首饰。”江青补充道。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