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共往事钩沉·浪底真金 | 上页 下页 |
六五 |
|
※第六章 朱德 共和国第一元帅。 §“天兵天将的后代” 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带的老人们中间,流传过一个神话故事:在远古的时候,有几位天神骑着天马路过这里,看见这一带土瘦民贫,饿殍遍野,便萌发恻隐之心,把他们随身带的粮食撒在地上,并且留下来一些天兵天将,让他们在这里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耕种。因此老人们都说,马鞍场这一带是天神关注的地方,迟早有一天会变成稻菽成山的米粮川;居住在马鞍场一带的人,大都是天兵天将的后代,迟早有一天要出能人! 1886年12月1日,朱德就出生在这里。 朱家租种着地主丁邱川家的20亩地。一家大小14口人,为了生活不得不起早贪黑,拚死拚活地干。 祖父朱邦俊是个刚正朴实的老农民,有一副健壮的身体和一双勤劳的手。老人的一生都是在田野里度过的。 祖母潘氏虽不识字,却是个有胆识、有魄力、有组织才能的人。她骨头硬,办法多,挑起全家老少十几口人的生产和生活的重担。在朱德的眼里,祖母简直是万能的,只怕天塌了她也撑得起呢。 母亲钟氏是个贤淑,宽厚的人。她健壮,每天除了下地干活之外,还要洗衣、做饭、养蚕、喂猪……她任劳任怨,和家人相处得很和睦。 母亲虽然钟爱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但因生育过多(一共生了13个孩子,活下来8个),再加上家务忙,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照料稍大一点的朱德。从弟弟降生,朱德就从母亲怀里下来,在土里滚,在地上爬。除吃、穿、住以外,事事都能自理。他就像琳琅山上充满生机的小松树一样,迎着阳光,泼泼辣辣地成长起来。 §参加云南起义 1911年8月,朱德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特别班毕业后,被分配到蔡锷领导的新军第十九镇(师)七十四标(团)第二营左队(连)任司务长,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 这年,全国革命形势十分高涨,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风起云涌,武装斗争此起彼伏。朱德接受云南同盟会的派遣,到新军步兵中去做秘密工作。他利用四川同乡的关系和哥老会的关系为掩护,向士兵们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启发他们认识清王朝对外投降卖国、对内压迫人民的反动本质,鼓动他们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虽然这项工作相当危险,随时都有被杀危险。但朱德机智灵活,沉着勇敢,悄悄在士兵中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喜讯极大地鼓舞了正在准备起义的云南革命党人。蔡锷等领导人分析了当时云南各方面的情况后,决定在10月30日,(重阳节)举行武装起义。 起义军浩浩荡荡地从巫家坝向省城进发,25岁的左队队长朱德,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一面快步前进,一面回头招呼部队:“跟上,不准掉队!” 躲在总督衙门里的反动总督李经羲万分惊恐,急令骑兵团阻击起义军。谁知这个骑兵团的许多军官和士兵,早就成了朱德的密友。他们不但不阻击,反而加入到朱德的队伍中来。 午夜12时,朱德率领的起义军先头部队已来到省城东南门。按照事先的秘密约定,城里的革命党人马上打开城门。这时,朱德从地上一跃而起,威严地命令部队:“跑步前进!” 在城里城外一片纷乱的枪声中,起义军冲入城内。 城里到处是枪声、火光。敌人炸了营,一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乱窜。朱德带着部队甩开零散敌人的纠缠,直插总督衙门。 李经羲为了保住他这个最后巢穴,在衙门内外修了很多工事,并调两个营的兵力和两个机枪连守卫。朱德早就秘密结识了卫队营营长李凤楼,并通过他了解了反动当局捕杀革命党人的罪恶计划。现在,两军相遇,是争取卫队营的最好时机。朱德于是让士兵们向衙门里喊话:“卫队营的弟兄们,站过来吧,让我们团结携手,共同消灭李经羲!” 喊话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仍有几个李经羲的亲信想顽抗。李凤楼火了,立即下令:“把那几个家伙先抓起来!”接着,带领全营向起义军缴了械。朱德带领士兵冲到总督衙门的高墙下,迅速翻墙进去,打开大门,冲进总督府。 李经羲早已化装潜逃了。一天以后,朱德才在四堆集的一个姓肖的巡捕家里找到了他。在朱德面前,李经羲浑身直打哆嗦。朱德叫他坐在椅子上,然后告诉他不用害怕,只要他能令云南境内所有的清兵缴械投降,就可以立功自赎。李经羲无奈,只得写信给他的部下夏豹伯(任镇台)、龚心湛(任蒙自关道尹),叫他们停止抵抗,缴械投降。于是,云南40几个清朝的边巡防营共1 多人便放下了武器。几天内,云南全省兵不血刃地改换了共和旗号。 之后,朱德逐渐在云南军中得到提升,并随军转战川、滇两省。 §拒绝了杨森的师长职位 1922年5月,朱德接到曾在云南护国军中共过事、如今已成川东大军阀的杨森发来的电报。电报邀请朱德“念在旧交”,到重庆“聚首”。 重庆朝天门码头。任四川督军的大军阀刘湘和任重庆警备司令、川军第二军军长的杨森,伫立在码头,迎接朱德。 当朱德踏上码头的时候,岸上的士兵和群众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刘湘、杨森走上前和朱德握手,之后把他接进一座豪华的别墅。 宴会,美酒,歌舞,……刘湘和杨森以最隆重的礼仪接待他。 朱德冷静地应付着这一切。他极少讲话,他要看杨森请他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终于扬森说话了。他踌躇满志地说:“我们正在积极备战,准备消灭熊克武的川军第一军,平定整个四川。你是威震川滇、能征善战的一员虎将。就留在我们这里干吧。给你个师长干,怎么样?” 朱德丝毫没有被杨森所出的“高价”所激动。 筵席散了,但谈话仍在继续。朱德冷静而委婉地说:“谢谢二位的盛情。不过我已决定出国留学。” “什么?要出国留学?”杨森很惊愕,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你老兄怕是喝多了吧?” “不!这是真的!”朱德严肃地说。 坐在一旁的刘湘劝他道:“仁兄已是36岁的人了,还留什么学?别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你是累了,何不到峨眉山去休息休息?” 朱德笑着摇摇头。 真是个怪人!杨森怎么也猜不透这个十几年驰骋疆场的虎将,如今却想抛弃高官厚禄去念书。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那好吧。”最后,杨森无可奈何地说:“既然老兄主意已定,我们就只好从命了。日后留学归来,小弟仍然虚席以待!”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