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西藏的感动 | 上页 下页 |
八四 |
|
§大喇嘛和“天涯孤女” 梦雨和她的女儿丁丁在大昭寺出现了;林雪奇迹般在布达拉宫门口与我们相遇;田斌、周小兵还未走,我们又在拉萨的旅馆相聚;在街头,扎西、索多喝着啤酒,无意中看到我们,拉我们一起加入了喝啤酒的队伍。醉眼朦胧里,拉萨充满了亲切的味道。 几天时间,我们的朋友像滚雪球一样,一天比一大壮大。 这其中,有两个人值得一说,一个是大昭寺的大喇嘛尼玛次仁,他是大昭寺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拉萨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是他使我了解了作为平常人的喇嘛,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另一个就是珠峰脚下遇见的姑娘林雪,她出现伊始不无神秘,消失之后更是谜团重重,她实在是另类生存,流浪也罢,行骗也罢,浪漫也罢,她是行云野鹤般地自由自在地活着的,真真假假,忽实忽虚,她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与伦理。 先说说大喇嘛尼玛次仁。那大我和梦雨在大昭寺他家里会合,西藏电视台的张焰在那里陪梦雨采访他。我在那里结识了张焰,我们三个与尼玛次仁聊起了佛教。 尼玛次仁十多岁就进了著名的大昭寺。人一生从事的职业,大多与他小时候所受到的影响不无关系。尼玛次仁从小就生活在宗教气息浓郁的乡村,村里老百姓对喇嘛的敬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喇嘛知识渊博,无所不知,他从内心敬佩他们,并幻想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喇嘛。 他到大昭寺却是来打杂的,有时也读一点书。几年后,大昭寺清退闲杂人员时,他有幸留了下来。他从此刻苦学习,终于当上了喇嘛。 大昭寺的喇嘛与其他寺庙一样都是有编制的,人数极少,他们拿国家工资。这是一份国家承认的正式工作。 我们谈到西藏佛教的兴盛,尼玛次仁却对佛教现状表示出了忧虑,他表明的情况是,表面的兴旺,内在的委顿。如今的喇嘛不钻研佛学,不读经书,那些寺庙里摆得满满的经书只是做做样子,没人去翻动它。喇嘛相当于寺庙的工作人员,主要是维持秩序和管理寺庙。国外一些佛学家来交流,他们很谦虚地请教一些问题,结果,喇嘛回答不了,还得请他们解释。尼玛次仁说,有的并非是不想学,由于日常工作太繁杂,没有多少时间来读经。 宗教信仰自由以后,人们都来信佛,寺庙天天人山人海。但由于没有人未开导他们,教给他们佛教知识,老百姓信佛也很盲目。 尼玛次仁一边给我们倒酥油茶,一边跟我们聊。在大昭寺,他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小小的房子里有两面墙壁都摆满了书架,书架上摆的大都是有关佛教的书。上面还摆了他与吴邦国、孔繁森等人的留影。尼玛次仁还是一位摄影发烧友。他拿出几本影集给我们看,上面有他拍的寺庙和世俗生活的画面。谈起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人的前程和独身生活的感受,他完全是一个正常人的感情。是面前的他,使一个满脸肃然、遥遥站在佛国那边的僧人变成了一个亲切的真实的人。因为他,佛不再是那么遥远了,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凡俗世界里出现了。 再说说林雪。那天上午,光C、光B参观完布达拉宫从前门出来时,在一家工艺品商店与坐在那里的她又一次巧遇。她就住在后面的布达拉宫宾馆。这时的林雪,一袭闪光的长花裙,披散下来有如黑色瀑布的长发,雪一样洁白的肌肤,她不再是一个“牛仔”的形象,而是一个无比动人的妩媚少女。 光C的兴奋是能够想象的。他甚至忘了跟我们联络。那天我们几个从后门出来,一直等到大门关了,仍不见他俩的踪影。直到我和光A从后山绕到了前门,才发现光C坐在那里与林雪聊个没完没了,就像分别多年的老朋友。 再次见面,林雪责怪我们不讲信用,害得她那晚到处寻找我们。于是,我们又各自留下拉萨的住址和电话,约好再一起去玩。 第二天,田斌、周小兵和光A要走,他们一个接一个与我们分手告别,又一个接一个从广州、番禹和深圳打来报平安的电话。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天之间,就使得他们从这座神秘的高原城市消失,又在另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出现,好似走的时空隧道,其间巨大的反差,一定让人难以适应,我从云南飞回广州,就有这种强烈而陌生的体验。回到自己的家也像一个客人,时常有梦里不知身何处的感受,睡着睡着就会惊醒,睁开迷惘的双眼,怔怔地望着天花板,半天才回过神来——这个豪华的空间不是别处,正是自己曾苦苦盼望过的家。每当夜深人静,听着香港电视台播放的流行歌曲,想起藏族歌星亚东和德乾旺姆唱的《唐古拉风》,我立刻明白了无病呻吟是什么,装模作样又是什么。我们一直生活在流行的快餐文化之中,生活原来是那么苍白空泛。相反,高原人生活得真诚、朴素,他们懂得什么才是永恒的,值得歌颂的;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才不会让人空虚,使人活得坚实。高原的魅力不仅仅只是身处其间所面对的,更使人受益无穷的是在日后漫长的回味里,它所放射出的强大的精神冲击力。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