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血泊罗霄 | 上页 下页 |
一二三 |
|
§袁文才走了不该走的一步 平心而论,美玉尚有暇疵,袁文才、王佐,凡人耳,岂能是十全十美之人? 他们也有缺点。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下山前夕,为了调整守山的力量,毛泽东主张留下三十二团协助红五军,同时,为了加强红五军的力量,又从红四军抽调一部分干部充实到了红五军,而袁文才则担任红四军副参谋长,跟随红四军大部队行动。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部队走到东固,袁文才竟一人私自跑回了井冈山。 袁文才欣欣然下山,为什么半途折返?据一些当年曾是袁文才与王佐部下的老人讲,袁文才在进东团的路上,意外地得知了六大文件《苏维埃政府问题决议案》的内容,心中惊慌,此致不告而别;再加上他地方观念太强,害怕此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得来,于是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 不过,袁文才终究是一位党员,在王佐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时任宁冈县委书记的何长工,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宁冈县委给了他一个党内警告的处分,并让他继续担任宁冈县委常委。 事情平息了,但袁文才走了这不该走的一步,实为下策。 同时,袁文才这次不光彩的逃兵经历,也为他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 毋庸讳言,早年的绿林生涯也导致了袁文才和王佐一些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绿林时期,袁、王二人在井冈山上下相互呼应,控制着这一带的生杀大权。 曾有老人回忆说,工农革命军来井冈山之前,五大哨口之内,大小五井一带,任何可疑之人均逃不过王佐的眼睛。某个外地人在井冈山买了一只鸡蛋,王佐都能详细弄清来人的身份和来龙去脉,正是这样,以致后来积重难返。 但是后来,及至毛泽东来到井冈山,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毛泽东初来乍到时,袁文才和王佐对毛泽东心怀戒意,但看到毛泽东毫无敌意反而给他送枪,帮助训练部队,猜疑之心渐去,转而信任。再后来,被毛泽东的诚恳所感动,被他卓越的才华所折服,他们对毛泽东简直到了推崇备至,近乎膜拜。 个人崇拜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痼疾,而作为绿林出身的袁、王,似乎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相信的是某个人。 久而久之,在井冈山除了毛泽东和朱德,袁玉渐渐不大瞧得起别人,他们眼里也只有朱毛。 也正因如此,朱毛下山后,袁王开始不大相信特委的领导人,而特委的领导人因与袁王在上客籍问题上积怨已深,看到袁王不听特委的话更是忿忿不平。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特委一些人的政治“能力”和理论“水平”。随着与袁王矛盾的加剧,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中共六大文件,这是他们的尚方宝剑。历史朝着我们极不情愿看到的方向然而却是沿着预定轨迹向前缓缓推进。 一张大网,已经撒开,只待信号一响,便要收紧。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