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血泊罗霄 | 上页 下页
一一七


  §王佐差点改造了何长工

  应该说,对袁文才部队的改造是成功而且顺利的。因为袁文才毕竟是1926年的党员,而且在此之前,龙超清已做了相当的工作。但在对待王佐的问题上,毛泽东感到棘手了。正因其棘手,所以,改造王佐的过程就变得极富传奇色彩了。不管怎样,毛泽东还是觉得宜早不宜迟。

  苦思冥想一番,毛泽东想到了何长工。

  时间已到了1928年的1月。这时的何长工,刚从粤北与朱德的南昌起义部队取得联系回来,风尘未洗。

  然而,毛泽东等不及了。

  毛泽东找到何长工,开门见山地说:“长工,决定派你上山,去做王佐的工作,怎么样?”

  何长工素知王佐部队绿林习气很浓,流寇思想严重,又是一位武艺高强的人,知道这支部队不大好对付,便问:“去多少人?”

  毛泽东微微一笑,竖起一根指头。

  何长工猜:“一个连?”

  毛泽东摇头。

  何长工又猜:“一个排?”

  毛泽东又摇头。

  何长工再猜:“一个班?”

  毛泽东再摇头。

  何长工有点慌神了:“我一个人?”

  毛泽东大笑:“又不是上山打老虎,要许多人去干什么?一人足矣。”毛泽东正色道:“你先去做‘长工’。人还是要派去的,只是现在不是时候,你的工作,就是要他们请我们的人上山。”

  何长工释然。但想到王佐的部队不讲政策,乱打乱杀,捉到人要拿钱来,不拿钱来赎便把人杀了,便有了顾虑。

  毛泽东又意味深长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

  何长工也是个干脆人,听完这句话,当天便打好包袱,直上井冈山的茨坪。

  站在何长工面前的王佐,是一位精干汉子,身材不高,微胖,浓眉似剑,身穿直贡缎的黑色短装,斜挎一枝新式驳壳枪。何长工马上将眼前的王位与人们描绘的对上了号。他曾听人说,有一次对头十余人将王佐包围,他凭一条板凳,杀出重围,又靠一根竹竿,蹿上房顶逃脱。而他的枪法更是奇准,能在飞奔的马背上打野鸡。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不认识字,却会改文章,他的师爷写出来的文章念给他听,他能说出哪里要加字,哪里要减字。

  当下,王佐得知眼前来人是毛泽东所派,便用了绿林中常用的拱手礼来欢迎他,嘴里说道:

  “好,好!失敬,失敬。”

  当晚,王佐依照绿林规矩,大碗酒、大块肉为何长工接风洗尘,席间,王佐对何长工的家世经历,盘根问底。

  何长工到底有过在洞庭湖收服水上绿林的经验,因此,对答如流。王佐听得满意,酒酣耳热之际,也向何长工交了一点他的底。他给土豪放过牛,打过短工,磨过豆腐,当过裁缝也种过田,只因实在没法才揭竿而起。

  第二天,王佐还集合起他的队伍给大家介绍:“弟兄们,这是毛委员给我们派来的党代表,今后大家要尊重党代表,同心同德,发展我们的事业。”

  然而,王佐很快将这番话忘在脑后。多年的绿林生涯,使他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人,他当年就是在尔虞我诈的绿林纷争中绞尽脑汁才挣得这一份家业的。

  他逐渐给何长工设置障碍。

  王佐首先把何长工安置到离他的司令部有一里路之遥的一间小屋里,接着,为了“照料”他,给他派了一个带枪的人高马大的“勤务兵”,还对他说:“党代表初来山上,人生地不熟,千万不要随便行动,免生意外。”

  何长工是个留过法的洋学生,对于这番话,他把它“翻译”成“不许私下活动,不准与士兵接近。”

  何长工没有对着干,既然这样,他只有另辟蹊径。

  既然不能与士兵接近,到家里坐坐总可以吧,何长工便与王佐的家人接近。在王佐看来,何长工这是讲交情,倒也并不阻拦。很快,何长工找到了突破口。他发现,王佐虽是个脾气暴躁的山大王,但却是个大孝子,也许是从小跟母亲流浪惯了的缘故,王佐对母亲范辰妹异常地孝顺,可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同时也很重手足之情,对他的哥哥王云隆很是尊重。何长工慢慢地接近王佐的家人,特别是他的母亲,以此来影响和改变王佐的思想。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