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血泊罗霄 | 上页 下页 |
七二 |
|
§斯大林的特使费德林在井冈山说:“这里,是共和国的雏形”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隆重典礼。 毛泽东也终于可以以一个国家元首的身份出国了。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和斯大林在莫斯科会面了。 两双巨人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一起。 斯大林久久地望着他既陌生又似熟悉的毛泽东,赞叹说:“伟大,真伟大,你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你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真诚地祝你健康!” 而这时的毛泽东,却意味深长地说: “我可是长期受打击,受排挤的人喔,有话无处说……” “不,不,不——”,斯大林没等翻译把话说完,捏着烟斗的手习惯地摇了摇,说: “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谁也不能去谴责一位胜利者!” 毛泽东听了这话,深沉地笑了。 这笑的代价,只有毛泽东和他的同胞才知道得一清二楚。 毛泽东在苏联访问期间,斯大林建议中国共产党应尽快出版《毛泽东选集》,并主动提出从苏联派几位理论家、翻译家来华协助完成这项工作。 不久,苏联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外交家,斯大林的首席华语翻译费德林,以斯大林特使的身份,来到了中国。 在北京,这位专家在仔细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的简历时,惊奇地发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林彪、罗荣桓、粟裕。黄克诚、谭政……这些开国的功臣们,从1927年秋至1928年,党和军队的初创时期,他们几乎都是同时战斗和生活在同一个山区,这个山区他以前在一些共产国际的文件中也时断时续地见到过它的名字,那就是江西、湖南两省交界的井冈山。 细心的费德林还发现,在毛泽东早期的一些著作中,有几篇关键性的文章就是在井冈山写成的。此后,从中央苏区到陕北延安,在毛泽东的许多著作中,都反反复复地提到过这座山。 作为一个中国通的费德林,他已敏锐地意识到:井冈山,在毛泽东个人的经历上,在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发展史上,在中国民主革命的整个进展之中,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不可缺少! “啊,井冈山,神秘而伟大的井冈山!我要尽快去考察、去访问、去揭开这块革命圣地之谜。”费德林用汉字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并转告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欣然同意并亲自指派他的首席俄文翻译、他身边的主要工作秘书师暂,全程陪同这位斯大林的特使上井冈山。 当他们来到江西井冈山下的吉安时,吉安地委书记、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老红军战士李立,决定亲自陪同毛主席的客人上山。 建国伊始,井冈山四周依然是悬崖峭壁、羊肠小道,修马路、坐汽车还只能是以后的事。 费德林一行上山的路线是:从吉安坐汽车到山下的遂川县,尔后从遂川县城开始,骑马经草林、堆子前、黄坳,然后下马过朱砂冲,翻山越岭,爬山过拗,于1950年底的一天,登上了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人运筹帷幄的井冈山茨坪,而且,还住在当年毛泽东的房东李利昌的家中。这时,这栋干打垒的泥土屋已经成了“井冈山特区政府”的区公所了。 来自异国的这位毛泽东的客人,在井冈山感觉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新鲜! 他来到小井村,站在那块稻田边上,面对被敌人屠杀的一百三十多位红军烈士的三堆坟冢,默默地低头沉思; 他在大井村,在那栋曾被山民称之为“金銮殿”的毛泽东等人的旧居前,在他眼前,能见到的只是用杉木皮盖着保护起来的一堵弹痕累累的残墙; 他登上八面山,在那几个已塌陷的工事上,他从老暴动队长邹文楷那儿得知:彭德怀属下的红五军第二大队大队长彭包才、党代表李克如带领红军官兵在这里同敌人激战七天七夜,最后弹尽粮绝,一百多名红军战士战死在这里; 他又登上黄洋界,才知道,毛泽东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原来红军在这里只凭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败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最后保卫了井冈山这块红色根据地。 在茨坪,他还看见了红军的被服厂、军械处、军官教导队、红四军军部、党的特委、前委、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那一个个的遗址。 还有,这农舍,这清泉,那青山,那翠竹,无不吸引着这位异国他乡的客人。 费德林是个中国通,但他却并不怎么通中国的农村,更没有弄通中国的井冈山。 于是,他请求李立同志,就在茨坪,在毛泽东当年写下《井冈山的斗争》这篇文章的地方,召开一个有井冈山人民群众各方面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这会,开得那么自然,那么实在,那么热烈。“ 会上,费德林似一个小学生,又似一个学者,似一个革命的理论家,又似一个刚刚参加战斗的红军战士。他认真地、一丝不苟地按照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那篇名著,向这些山民们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印证书中写出的一个又一个的战例…… 让这位外国客人难以置信的是,参加座谈会的这些山民们,给他的每句回话,每一个问题的解答,竟像是毛泽东书中的翻版。 这位斯大林的特使,他信服地向师暂、李立竖起了大拇指,用他那流利的中国话说:“中国红军了不起呀,毛泽东真伟大!” 在他的笔记本上,记下了一页页他在井冈山的所见所闻和他感受到的一切。 费德林兴奋不已。就在座谈会结束的时候,他向着李立、师哲,向着井冈山的山民们自问自答地说: “井冈山可以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吗?!我想,将来的历史学家们一定会论证我这个观点的。” 费德林带着激动而愉快的心情,离开了井冈山,回到北京。 这次来中国的井冈山之行,对这位苏联外交家来说,是终身难忘的。后来,他回到苏联,特意写了一部反映井冈山斗争的书,并把这次井冈之行的见闻都写上了。他满怀激情,赞扬中国共产党,赞扬中国红军,赞扬毛泽东。他的结论就是: 井冈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