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血泊罗霄 | 上页 下页 |
六五 |
|
§毛泽东惊呼:“山上粮食万难,款子万难,伤兵医疗万难”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睡,历来为两省省府不管之地,真所谓是“山高皇帝远”了。 因此地道路艰难,信息闭塞,生产落后,山民们20世纪初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产工具还处在原始时代。农民们用磨笼碾谷,使杵日打米;集市贸易只是四乡山民定期汇集一处,日中而市、三日一次的“逢圩”办法,而且多以以物易物为主。 这种全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就是中国工农革命军上山前的状况。 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首次登上井冈山上的大井时,所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解决将士们的吃饭问题。 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起码,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日三餐不吃饭的人。 可是,在井冈山上仅有的大小五井等十几个贫穷落后且又十分分散的自然村里,一下子聚集了那么多的队伍,那么多人的饭,该到哪里去找呀?! 然而,自古道:天无绝人之路,车到山前必有路。此话不假。 聪明的毛泽东,他一路调查了解,早已有了主意。上山伊始,他便利用井冈山上的山大王、绿林首领王佐讲义气、重感情、爱枪如命的性格,一到大井,便立即送七十条好枪给王佐作见面礼。 常言道,有来无往非礼也。王佐得到这七十条好枪,比他六十枝破枪的老本还多,怎不高兴!他真是喜出望外,打心眼里得意。当他晓得工农革命军上山来碰到吃饭这个难题后,立即命他的弟兄,从藏在山洞的粮食中挑来了五百担谷子送给了毛泽东。王佐这一慷慨的解囊相助,及时地帮助毛泽东,帮助工农革命军暂时度过了上山来的第一道难关。 当时身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辎重队队长、肩负着这上千人吃饭重任的范树德老人,1985年5月,在广西桂林这样深有感触地向人们回忆说: “几个月来,我们这支部队几经转战,是相当疲劳的。部队除需要休整,还要解决吃饭问题。当时,我们连人带马一千多一下子来到井冈山,吃饭就成了很大的问题。虽然那时正好是秋收季节以后,每个地方也有些稻米,可是我们手里没有这么多钱,不能去买。就井冈山本地而言,五大哨口之内,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要常年供应部队的粮食,是负担不了的。毛主席当时把这个问题向袁文才、王佐提出来了。……王佐在山上的存粮对外人是保密的,他怕地主武装知道了会来搞破坏。王佐在接受了我们送的七十杖枪后,对我们说:‘我这里还有些存粮,共有五百担稻谷,你们在没有筹到粮以前,就放心在这里吃吧!’由于王佐给了我们稻谷,我们笑着对他说:‘王团长,那么我们就不客气地住在这里,吃你的,用你的罗!’王佐也心甘情愿地表示:‘在短时期内,你们的粮食仍没有着落的话,就在这找我好了。’我们就用这五百担稻谷对付了一段时期。那时我们每个人一天吃老秤(老秤一斤是十六两)二十四两米,合一斤半。这样一个人每月就需要四十五斤米。当时我们这支上千人的队伍每月销粮四万五千斤左右,一担稻谷按七十斤来计算,王佐的五百担谷解决了我们一个月的给养,帮了我们的大忙。” 得到王佐这次重要帮助后,毛泽东和他的工农革命军,终于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开始了如火如茶的斗争。 时至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农军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井冈山上的革命武装骤然由原来的千把人猛增到一万八千人了! 两军胜利会师,使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红色区域一天天扩大,红色政权一天天推广,引起了两省敌军的极大恐慌。自朱毛两军会师以后,湘赣两省敌军向井冈山先后发动多次反革命军事“进剿”和联合“会剿”。 在井冈山军民的英勇抗击下,实践证明,敌人的军事进攻是消灭不了红军也摧毁不了根据地的。于是,狡猾的敌人想出了一条更加毒辣的计策: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来个里三层、外三层的重重包围,严禁一切物资运上井冈山。 本来就已经十分贫困落后的山区,本来现有的物资条件就难以支撑的这支万人以上的队伍,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真是雪上加霜,简直要把他们推向绝路了。 红军官兵,单衣御寒、日食红米南瓜,两月没有一文零用钱。 红军中的薪饷早就废除了,只有饭吃,有钱的时候发一两块的零用钱,最近几个月来,不光零用钱不发,草鞋费也没有发,伙食费也减少了。最近两个月来,每天每人只发伙食费三分,四分油、四分盐、米一斤四两。三分钱一天的小菜钱,只买得一斤南瓜,洗衣。剃头、穿草鞋、吃烟的零用钱没有法发了。 作为在井冈山总揽全局、身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不得不向上级申报,仅1928年5月,他就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向湖南、江西两省省委和党中央惊呼:我们在井冈山上“吃饭太难”,“山上粮食万难!款子万难!伤兵医疗万难!” 甚至,为了尽快解救井冈山上这些伤兵们那种难以入目的痛苦,毛泽东向上级已到了乞求的程度,他说:“仍祈中央和两省委送几个西医和一些碘片来。” 可是,在四面白色恐怖的包围之中,地下交通极度困难,毛泽东和他的红军将士们,尽管迫切盼望得到上级的支持和援助,他们实际上得到的答复只是毛泽东自己的两句话: “湖南省委答应办药,至今不见送到。” “吉安县委一点帮助都不给。” 党中央在遥遥数千里之外的上海,对毛泽东的祈求、呼吁,也只能是望山兴叹、爱莫能助了。 也许,这时候,是毛泽东最痛苦的时候,他不得不发自内心地呼喊:“我们深深感觉寂寞,我们时刻盼望这种寂寞生活的终了。” 除了“寂寞”之外,井冈山的将士们,从军长到伙伕,他们为着生存、为着发展,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各种艰难困苦: 在饥饿中,他们日食红米、南瓜、野菜、竹笋充饥度日; 冰天雪地、北风呼啸中,他们穿单衣单裤御寒;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时,他们垫稻草盖稻草过夜; 因营养不足,他们中打摆子的、拉痢疾的、闹浮肿病的越来越多了; 将士们的头发越来越长了,身上的虱子越来越多了,衣裤越来越破了,最后长裤剪成短裤…… 伤兵们的伤口越来越痛了,只好用盐水、石灰水代替消炎药来洗伤口,甚至用剃头刀、菜刀、梭缥代替手术刀在自己身上取出那一块块弹片…… 人们,这群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召唤下的人们,在这块红色土壤浴血奋战的人们,就这样承受着这一切! 眼前的现状如何改变?艰难的岁月如何度过?! 毛泽东说,井冈山这块根据地,“不但在边界此时是重要的军事根据地,就是在湘赣鄂三省暴动发展的将来,亦将仍然是重要的军事根据地。巩固此根据地的方法: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把这三件事切实做好,是边界党应当努力的。” 毛泽东一声令下,井冈山军民们立即响应,在这块红土地上,开展了一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生产自救的全民运动。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