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血泊罗霄 | 上页 下页 |
五七 |
|
§解放后,黄洋界上几次炮声隆隆 不知是历史跟人类开的玩笑,还是人类跟历史开的玩笑,反正,历史总会在某些时候弯上几道弯。 只是不知道受嘲弄的是历史还是人类自己? “炮声隆”后的黄洋界,走过的七十年道路,同样有着几道插曲。 1958年,沉寂了三十年的黄洋界再一次炮响,不过,这次不是迫击炮和山炮了,而是一吨吨的炸药。不久,井冈山人高兴地看到,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当年挑粮走过的五里横排变成了宽阔的公路,当年给人们以无数荫凉的大树终于也以历史老人的面孔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向人们提示着当年的历史和硝烟。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站在为纪念当年那一声炮响而树立的木质纪念碑前,伫立沉思。简陋的碑上就写着他当年写下的诗篇。 毛泽东重登黄洋界,有诗无语,许久,只有一句话:“这就是黄洋界。” 黄洋界,再一次牵动了毛泽东的情怀,第二天,他在茨坪写下了《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阁亭台。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中国当代史上叫人眼花缭乱的岁月。1969年,为了宣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统帅”,黄洋界又一次炮声隆隆。在刺耳的炮声中,1965年秋改建的钢筋水泥纪念碑化为一片废墟,不久,一座巨大的火炬亭出现在黄洋界哨口上。(这时候,林彪反党集团成员程世清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将井冈山上的大部分建筑都变成了火炬的造型。) 1969年9月2日,林彪来到黄洋界,登上了坐落在小山上的火炬亭。当他看到这个造形别致的建筑物,一贯皱紧的眉头不禁舒展开来,连称“好,好”! 林彪走进火炬亭的休息室,时任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的程世清忙趋身上前,躬请林彪:“请林副主席为黄洋界题字。” 林彪颔首而笑,走到早已铺好宣纸的桌前,提笔写下了“黄洋界”三个字。 这时,叶群在亭子外照完相,走了进来。她看了林彪的题字,不住地吹捧。程世清见状,不失时机地说:“林副主席题了字,请叶主任题个词。” 叶群一听,眉开眼笑,吩咐工作人员拿来一本红塑面的《毛泽东诗词》翻了翻,想了想,抄了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半阙词:“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不过,林彪走后,有人议论说:“林彪在井冈山博物馆偷了朱德的扁担后,又偷了黄洋界。” 1977年,历史走过歪歪扭扭的十年,黄洋界再一次炮声震耳,不过,在人们听来,这炮声只是震耳,却不觉刺耳。不久,在原火炬亭的地方,恢复了黄洋界上原来的钢筋水泥纪念碑,竖碑上刻着朱德的手书“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和毛泽东的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增建的大理石横碑上,正面有朱德手书“黄洋界”三个金色大字,背面有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全文。 历史永远是历史,林彪在井冈山企图篡改历史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支不和谐的小小的插曲。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