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血泊罗霄 | 上页 下页 |
八 |
|
§书生模样的袁文才是地道的“山大王” 工农革命军没有来之前,茅坪一带唯袁文才马首是瞻,井冈山大小五井一带唯王佐马首是瞻。 袁文才并不是生来就摸枪杆子的人,落草之前,在当地人的眼中,他是一位知书识礼的秀才,是那个年代和那个年代的一小撮人把袁文才逼上井冈山。 1898年,袁文才出生在宁冈茅坪的马源村,是地道的客籍人,七岁就进了私塾,后又到永新中学读书,他也曾有过做绅士的美梦,但正是那些乡里士绅击碎了他的梦想。 二十岁那年,袁文才美貌的前妻被谢殿一霸占,自己反遭谢殿一的奚落和凌辱。 士可杀,而不可辱。袁文才到底是有文化的人,如何受得这样的侮辱?但谢殿一家是当地一霸,袁文才咬碎牙齿肚里吞。他渐渐丢掉了做绅士的幻想,想借当地著名的土匪井冈山马刀队报复,与马刀队的头目胡亚春结为生死之交,暗地里随同马刀队干些“吊羊”的勾当。 袁文才公开走上井冈山源于一次偶然的突发事件。 袁文才虽然暗地里与马刀队来往,但终究还是有透风的墙,驻扎在茅坪的一个官兵连长宋士清带着一伙人闯进了马源坑袁文才的家,翻箱倒柜,将袁文才家洗劫一空,并在袁家杀鸡宰猪,摆起了宴席。袁文才一家躲在后山虽看得一清二楚,却也只有把牙齿咬得格格响的份。 饕餐之后,宋士清涨红着脸吹起口哨,领着一伙醉得东倒西歪的士兵扬长而去。 一个正在酣吃酣饮的士兵听到哨音,稀里糊涂,抄起门背后的一根木杠子就走,回到茅坪,宋士清发现少了一根枪,多了一根本权,哭笑不得,痛打那个士兵一顿,又带着士兵卷回了茅坪。 正在这时,袁文才的母亲见官兵散去,便回到家里看个究竟,与重新回来的官兵相遇,官兵不问三七二十一,当场打死了袁母。 袁文才大哭一场,掩埋了母亲,带着正在怀孕的妻子谢梅香和那个不满七岁的女儿正式投靠到胡亚春门下,担任了二头领,成了胡亚春的师爷。 历史往往会有它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袁文才比作西汉时的大将韩信,那么,龙超清就是当之无愧的“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历史悲剧在20世纪20~30年代,在偏僻的井冈山再一次隆重上演,正是龙超清把袁文才引上革命道路,而后来袁文才惨死永新城,又与龙超清有着微妙的关系。不过,问题的症结所在,源于毛泽东所说的那种边界特殊的矛盾——土客籍矛盾。 那个年代,有许多的富家子弟投身到革命阵营中,龙超清也是其中之一,并且,据说,他还是赵醒依的学生,他在南昌求学时,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回到宁冈后,龙超清没有公开他的身份,他与同学刘辉霄组织了一个“文明社”,由于他的出身,他在宁冈是一个很“吃得开”的人物。 正当宁冈县县长沈清源为井冈山的土匪大伤脑筋的时候,龙超清看准时机,与他的另一个好友,时任七连连长的王文德自告奋勇去井冈山劝降。 那个时候,为了表示诚意,人们往往赤膊上阵。作为读书人的龙超清虽然没有这样做,但军人出身的王文德在1922年7月22日这天,确实是打着赤膊与龙超清去与胡亚春、袁文才等人商谈条件,并且几个人结为生死之交。 杀富济贫的绿林往往善恶不分,但他们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讲义气,而为了保证双方讲义气,喝血酒,结为生死之交,是最为有效的办法。所以,龙超清也采取了这个办法。 一身书卷气的袁文才受过的愚弄和灾难实在太多了,所以,在与县长沈清源谈判时,他提出了条件:马刀队受编但不缴枪,并且由政府发给粮饷。 沈清源犹豫不决,龙超清却全部答应。 但袁文才还不放心,他要为自己留一条退路。他出主意叫胡亚春带一伙人携七枝枪留在了井冈山上。 1924年袁文才当上了宁冈县保卫团长,带着三十余人住进了宁冈砻市。 当沈清源为境内土匪招安,太平无事而弹冠相庆时,他没有想到,后院起火了。 1925年,龙超清与袁文才秘密策划了起义,将沈清源赶出了宁冈县境,成立了人民委员会,龙超清为主席,袁文才是负责军事的常务委员之一。 1927年,全国血雨腥风之时,袁文才和王新亚、王佐等率领各自的农民自卫军攻进永新县城,成立了赣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为副总指挥,带着本部人马和从永新救出的几个共产党人——王怀。刘真、贺子珍等人回到了宁冈。 接下来,袁文才一直蛰伏在宁冈。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