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雪龙闯北极 | 上页 下页
九二


  ◎第七章 关于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区及总体时间安排 (载自人民日报网络版 科考行程)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航线为:上海-日本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极永久海冰区(沿西经170度至北纬82度) -楚科奇海-白令海-日本海-上海。

  考察主要工作区域是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雪龙船将先完成在楚科奇海开阔水域的海洋、大气综合调查(16个站位)。到达楚科奇海冰缘后,雪龙船沿西经170度向北破冰。海冰冰站联合观测作业(8个站位),在雪龙船破冰所能到达的最北端以南站位以雪龙船为依托实施,以北站位用直升机支持实施。完成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冰上工作后,返回白令海进行海洋、大气综合调查(31个站位)。

  此次考察计划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上海-北冰洋往返走航时间16天。楚科奇海测区预计调查作业和站间走航时间7天。联合冰站作业10天。冰区破冰往返航行12天。在完成楚科奇海考察后返回白令海,白令海测区预计调查作业和站间走航时间12天。8月9日停靠美国阿拉斯加罗姆港补给3天。9月1日返回上海。整个考察计划60天。

  注:中国首次北极科考队的行程、考察计划、时间等在实际考察过程中有所调整。

  雪龙号科学考察船

  执行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一艘能在极地海区航行的破冰船。该船总长167米,宽22.6米,自重11400吨,总吨位14997吨,满载排水量达21O25吨。功率为17920马力,最大航速18节,续航能力达18000海里。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3月25日建造完工。

  该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具有较强的破冰能力。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船装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用E级钢板制作的船体,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型。

  1993年6月,雪龙号驶回我国南极考察的科研与后勤保障基地上海。国家海洋局组织力量,对该船进行了改装。在驾驶室里安装了两套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自动避碰雷达,它可在对面来船或出现冰山时,及时测出对方的航向、速度等,并且提示如何正确回避。船上设立的气象中心,可以及时接收极区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为本船在气候极其恶劣又变化无常的极地海区航行时提供了安全保障。船用航空技术设备,可供两架KA-32型直升飞机停放,着陆平台布置在尾楼甲板的中心线位置上,直升飞机可日夜起飞、着陆、停放。船上配备的航行雷达站,能对起飞的飞机进行监控,确保飞行安全。此外,游泳池、健身房、图书馆,卡拉OK厅、医疗室、手术室、化验室等文娱、体育、卫生设施一应俱全,为乘船人员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经过改装,全船可载人数由过去设计的55人增至78人。

  1994年11月20日,整装一新的雪龙号船满载着祖国人民的厚望,从上海港启程,首航南极中山站。当年12月6日,进入南大洋海冰区,雪龙号开始沿最佳航线破冰前进。 此时虽然已近南极盛夏,可是普里兹湾的陆缘冰不少地方仍厚达1.5米,上面还积有1米厚的雪。万吨巨轮尽管开足马力前进,可船头一碰软若棉花的积雪,冲撞力顿时被化解分散了。有时奋战一天,船只能拱进700-800米。面对如此艰难局面,船上指挥人员决定等待18日的大潮汛对海冰形成影响后再破冰。并用直升飞机,将部分物资与科考队员运上11海里外的中山站,先期开展科考活动。

  大潮汛到来之后,坚冰依然没有一点儿松动。雪龙号再次向自己的破冰极限挑战,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向冰层展开反复冲击。与此同时,派出人员下船探测最佳行进路线。12月21日,雪龙号终于进入连续破冰状态。以后几天,由于越来越靠近陆基,冰层越来越薄,高昂的船首如同巨大的钢犁,不断掀开冰层,持续向中山站挺进。12月25日,在距站区2公里外的两座冰山中间停船卸油。此时,全船时刻处于机动状态, 以防冰崩毁船。经过全船人员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终于将330吨油料输往中山站。

  次年1月20日, 胜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并且填补了我国航海破冰空白的雪龙号船,驶离普里兹湾回国,3月6日返抵上海。

  1995年11月至次年4月,雪龙号再次远征位于西南极的长城站。此次开始之前,国家又投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对该船进行了整修改装。新建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他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走航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另外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经过改造,船上客舱又有增加,可乘载人员由78人增至130人。此后,雪龙号又曾圆满完成3次南极考察任务。

  今年7月1日起,雪龙号科学考察再次执行我国首次远航北极科学考察任务。此次考察期间,船上搭乘两架我国自行生产的直升飞机,以便运送考察队员前往北极冰盖开展科学考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