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雪龙闯北极 | 上页 下页 |
七四 |
|
§0814-1(BJ0815)糜一平先生和他的加拿大户外运动协会 14日早上,直升机在大雾中起飞,把旅行团一行24人接上雪龙号。 这个名叫“全球华人北极世纪行”的旅行团共有60名成员,上船的有24人,为首的是名叫糜一平的中年男子。此人自称是加拿大户外运动协会的会长。此行是拉了些赞助,从温哥华一路开车6000多公里,到达因纽维克市,再坐飞机到图克托亚图克与雪龙号会合。然后他们再按原路返回。旅行团中,包括糜会长12岁的公子,赵副会长13岁的公主。 船上拿出了开航以来我们都没见过的最好的食品,让他们饱餐一顿。在甲板上举着赞助商的旗子照相后,他们宣布,由赞助商出资买下他们开的汽车中的一辆,送给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船上100多科技人员,大约40人到甲板上观看了这一场面。 对糜一平先生和他领导的加拿大户外运动协会以及他组织的“全球华人北极世纪行”,我不敢妄加评论,下面是根据录音整理的他在雪龙船上回答记者的提问,相信读者从中可以明辨: 吴金友:下面,请加拿大户外运动协会会长糜一平接受记者采访,大家对他们这次北极世纪行有什么问题,欢迎提问。 糜一平:……我们最后走的,是一条战备路,由美国人用8个月时间修成,有900多公里,全是碎石路。沿途很崎岖、很陡峭。这条路只开放几个月,平时是冰封的。以往资料显示,这条路上的事故非常非常多,很少有人感兴趣这么做。我们安排这次活动,最困难的是这一段。中间穿越了加拿大一个省、两个行政区,总面积占加拿大的一半以上。我们事先作了周密的考察。我们不是专业的旅行社,是业余的户外运动协会。从历史上来说,华人举行这个活动,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们从温哥华出发的时候,得到了相当高的礼遇:中国驻温哥华的总领事来送我们,联邦外交部亚太部长来送我们,警察开摩托给我们开道、封路,后面有警车给我们护送。华人在国外搞这么一个活动,我相信蛮难的。就是在国内,搞一个警车给你开道也没这么简单。 新华社记者聂晓阳:那你们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糜一平:一是华人在当地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另外,大家都觉得这个活动确实很有意义。我们卑诗省省长亲自给我打电话,说不能参加我们的宴会,很佩服我们敢于组织这么一个有挑战性的活动。他说,在加拿大,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包括当地主流社会或者白人——安排过什么60个人开车去北极这样的事。从来没有! 我们12号下午开车到因纽维克时,当地的人都看着,觉得很疑问,怎么会有这么多车,而且是同样型号的,整个行程显得浩浩荡荡,气势非常壮观。大家都觉得,哇,中国人厉害!这一点,我觉得很激动。 另外,我们沿途所到每一个省、每一个市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如Whitehorse市(白马市——录音整理者注),最其中一个行政区后,警车就已经提前半个小时在公路上等我们,看见我们,警车就全部亮着灯,护送们进城。这个省的旅游部长和经济部长,一直在太阳底下晒着,等我们。其他的,我们都不认识。沿途有很多报社(英文报社)的记者采访,一听到我们的消息都来了。包括加拿大最大的新闻通讯社一一加新社每天都有报道。因为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的活动进行得很顺利。整个活动预计14天,我们印了一个完整的书,已经运来了,详细的内容上面都有。 中央电视台记者董志敏:探险的概念是不是就是进入北极圈?到了这儿,你们是否还继续往前走。 糜一平:探险是一个概念,但是我们的宗旨是不冒险。我们不想以人的生命来作冒险的代价。我们就是走一下前面没有走过的路,看一下前面没有看到的东西,到一个以前没有到过的地方。因此,我们明天将踏上更加艰难的返途。 《解军放日报》 李文棋:咱们是上海老乡,你在加拿大已经9年了,谈一谈你个人的经历。 糜一平:我以前是体委系统的一个运动员,后来当教练,然后又到加拿大来读研究生,后来又当加拿大国家队的射击教练。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我们搞这么大一个活动,就我们几个人,又没有政府部门支持一分钱。我想想我以前在中国筹备亚运会、筹备全运会的时候,几千个人,几百个人。当然我们很辛苦,但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都是靠每个人的业余时间来做的,我是在政府部门工作,在联邦政府工作,下了班以后再来做。我们的人里头,很多都是大老板,像坐在里面的,是拥有几个公司的董事长。他有空也来做一下,有空也来赞助一点钱。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就把这个活动搞起来了。到最后,省长办公室来电话:“你们是不是还缺钱?缺钱我们可以再给你一些。”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差不多完成了。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