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雪龙闯北极 | 上页 下页 |
六二 |
|
§0807(BJ0808)它不是计划内测站,可以干,也可以不干 8月7日深夜, 大洋组接到执行P断面的决定。已经休息了两昼夜的大洋组考察队员马上振作起来,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那一夜,队员们没有合眼。22点40分,1点,3点,5点,开早饭时。4个站的数据和样品已经收入囊中。 到达P5站时,队员们已经辛苦了一夜。P5站是2700米的深水站。赵进平研究员简短地告诉大家,这站可能是我们在北冰洋做的最深的测站,请各专业考虑作业项目;船外冰情严重,要注意人员和仪器的安全,不好做的项目可以不做。 但报上来项目非常令人感动,各学科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所有能上的项目全部报上来,连以前从未动用的同位素吸附器也都拿出来使用,使P5站为本次考察项成为目最多的测站。 由于水深,各甲板不能同时作业。第一攻击波由右舷发起。观测预计要2.5个小时,冰情很难预料。经过对舷外冰块的分析,等到无冰己不可能。大洋组组长矫玉田决定马上施放,昂贵的温盐深探测仪徐徐进入冰海。漂来漂去的浮冰忽而将钢丝绳拖出好远,忽而将钢丝绳紧紧压在船壁,这两个半小时最让人揪心。当仪器即将浮出水面,两块大冰已经将海面紧紧封闭。队员们开始与冰块斗智斗勇。一会儿将桁车拉进拉出,一会儿使劲摇钢丝绳,使压在一起的两块冰有所松动。后来,试着谩慢将仪器强行上升,将冰块间的缝隙挤大,最后抓住战机,突然向上提升,仪器破冰而出,甲板上一片欢腾。升上来的仪器上还卡着一片10公斤重的晶莹冰片。 右舷仪器上来之后,第二项作业在后甲板开始。地质组的五位同志仗着钢缆粗、仪器重,开始大胆作业。怎料海冰不吃这一套,把后甲板下面的水面封得结结实实,没有给仪器留任何缝隙。这可难坏了人家,只有耐心等待,好在船停站时间长,有足够的时间可用。寒冷的天气,6级的大风,使后甲板成为严冬的世界,而人与冰的对峙在继续着,比毅力,比顽强。海冰退缩了,露出一个小缝,地质组的柱状采样器冲向海底。接下来是2个小时的漫长作业,冰块随时会阻断收器的归路,卡断钢丝绳的巨大风险时时威胁着每一个人。最后,经过长时间作业,他们又采上一支4米长的柱状样品。那种兴奋、那种激动,队员们溢于言表。队员们利用船动车的时间简单地吃了点东西,又开始放庞大的多管采样器。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干的,只知道结果:得到了满满8管地质样品。 左舷的同志抱负更大,他们把P5站当成连续站来做——每6小时重复作业一次,每次拖3种网,拖到500米水深。在冰海做连续站是“危险和艰苦”的代名同。这些项目仅钢丝绳上下就要4小时,24小时的作业不会有时间休息;海中流冰浩荡,网具与人员要冒更大的风险。但决心已下,剩下的就是士气与斗志。下午,海洋局三所林景宏女士的500米拖网第一个遇险,卡在冰中上不来。甲板上,组长矫玉田亲自指挥,最后,船长亲自指挥轮船动车与大洋组配合,反复前进后退。就在冰块旋转的过程露出一小块水面,给队员们几秒钟的空档,队员们迅速抓住战机,将网具提升出水面。数秒钟后,大冰块又将海面牢牢封死。大家直吐舌头,好险哪!网中拖上40公斤重的海冰。 第二次遇险是在早上6时,海洋所李超伦与张武昌的拖网被海冰卡住,无论如何拿不下来。冰块太大,绞车根本带不动,憋得直叫。队员们只好继续放钢丝绳,海冰带着钢丝绳越漂越远。忽放忽收,直到放出160米钢丝绳,海冰在远远漂过船尾后的一次旋转中,突然放开了钢丝绳。李超伦博士高兴地告诉我们,他们P5站拖到了纯大洋种的浮游动物,与北冰洋其它测站的群落结构完全不一样。 当问起如果拖网真的被卡断有多大损失时,队员们都说,网具损失多少都不可惜,可惜的是那些从500米深海拖来的样品。这些北冰洋的深水数据,太难得了。 P5站与其它测站不同的是,它不是计划内测站,可以干,也可以不干。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