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雪龙闯北极 | 上页 下页
一四


  §0708 没出上海,气象观察已故障在身

  7月8日凌晨, 雪龙号经日本Pervyykurilp skiyproliy海峡,进入北太平洋。因海峡效应,海浪较大。

  经过堪察加半岛时,海况很好,最远视距达40海里。堪加半岛属俄罗斯西伯利亚, 船离岸最近只有12海里。 靠海一边的山最高3456米,远远望去,白雪皑皑的Shipunskiy山如一座独立的冰山。据船长袁绍宏讲,这条航线商船很少经过,他也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

  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极地预报研究室副主任解思梅博士聊了聊,发现一条新闻:雪龙号上的气象自动观测仪出了故障,芬兰工程师将于12日在美国阿拉斯加的罗姆港登船维修。

  今年6月,国家海洋局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从芬兰Vaisala公司购进一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气象自动观测仪, 用于此次北极考察。按合同规定,由Vaisala公司在国内的代理公司负责安装、调试、培训完毕。6月18日,仪器安装上船,试航时发现一个接口不正常,后来买了一个换上,调试正常。工程是出于好意,认为仪器上的一个软件还不够好,便重装了一个。不曾想,软件中有一个误码,把仪器的主板给烧了。当时船已离开上海外高桥码头。

  解思梅赶紧与公司方面联系,公司提出的解决方案说,可以把替换件快递至在雪龙号停靠的下一港口,由预报中心自己替换。解思梅他们研究了一下,认为自己替换,如果不能调试成功,将严重影响此次科考。因为这次是“海-冰-气”综合考察,三条腿少了一条,甚至可能影响全局。他们通报芬兰公司,指出如果延误考察,损失将由对方赔偿。Vaisala公司也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答应派一位工程师专程飞往罗姆港,上船维修调试。但他们办手续时又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雪龙船进港,他上船算是出境,离船又算入境,时间不多,他得赶紧再办理一次美国的出入境手续。

  如果气象仪能修好,中国科学家将首次在北冰洋进行冰、气、海三点同步综合观测计划。解思梅说,在近年来国际北极科考中还没有看到类似的全面深入的行动计划。三点同步观测是指船上气象观测、人员上冰观测以及利用小艇在冰间水面上同时进行观测。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三点同步观测计划的突出特点是增加了用小艇在冰间海面上的观测。

  解博士说,冰盖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冰下海水中的热量无法散发出来。阳光照射下来,95%以上被反射回去。因此,极地成为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可坚冰一旦被打破,海、冰、气之间的物质交换就会迅速进行。可以看见水汽如开锅的蒸汽一样进入空中,场面极为壮观。这时候进行测试,就能得到海冰气交换的完整、准确的第一手数据,从而帮助科学家揭开北极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之谜。

  此项任务实施起来有相当难度,最开始提出时,曾遭到多数科学家的反对,主要担心太危险。上船后,他们考察了船上的小艇,发现小艇不小,可载25吨,操纵性能也非常好。解博士的三点同步观测又被提上了日程。

  但在小艇上如何进行大气测量又成了问题。按解博士最初的设计,由中科院大气所曲绍厚研究员用系留气艇分5个高度进行温度、气压、风力、湿度的测量。解博士专门从北大借来绞车,上面有1000多米的进口专用尼龙绳。但老曲还怕风大,万一气艇跑了,40多万元不说,就带了一个,下面的测量就没法做了。

  最后研究所决定用大气所邹捍所在的组的探空气球来做,虽然只能做一个高度,也测不出风的数据,但可以进行一个换算。

  今年58岁的解思梅博士是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极地预报研究室主任,她的冰情预报研究成果曾在中国南极考察中起到关键作用。她还是参加此次中国北极首考的3名女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作为三点同步观测计划的提出者,解思梅说:“此次北极科学考察是由中国政府直接组织的,良好的国家协调能力以及多学科、大规模的考察队伍使这一计划的实施成为可能。”解博士在考察船上拥有一个专门的卫星和气象监测实验室,可以对整个考察区域的海洋、大气、辐射、冰情等进行实时监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