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死去活来-我与世界级企业巨头的对话 | 上页 下页
一〇二


  §圈点“风云人物”

  采访时间:1998年3月于北京

  圈点“风云人物”

  现在是信息产业淘金的黄金年代,记者们在追寻那些淘金者时,往往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时代周刊》最年轻的高级编辑库柏·瑞姆先生(Joshua Cooper Ramo)追逐采访英特尔掌门人葛鲁夫之后,意外发现葛鲁夫作为企业家所散发出来的影响力是如此之深,甚至深过了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以至于把葛鲁夫选上1997年《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这是《时代周刊》第一次将计算机产业的企业家选为“风云人物”,该刊以往将风云人物的镜头大都对准在政治家的脸上,企业家当选上风云人物的并不多见。1998年3月I7日,我和国内其他记者同行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通过电话集体采访了库柏·瑞姆。

  光明日报:依我的理解你们选择葛鲁夫为风云人物首先选择的是信息产业,其次才是葛鲁夫,构成信息时代的基础是由硬件。软件技术构成的,为何你们选择了生产硬件的厂商葛鲁夫?

  库柏·瑞姆:信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微处理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软件业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信息技术的重要切入点是英特尔的微处理器。

  计算机世界报:如果没有葛鲁夫你们是否会把比尔·盖茨选为风云人物?您也采访过比尔·盖茨,他们俩人的相同点是什么?俩人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库柏·瑞姆:去年选葛鲁夫为风云人物是一件非常正确之事。葛鲁夫与比尔·盖茨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他从小经历并看到了很多痛苦的事情,而盖茨从小却生活在一个很富裕的家庭;两个人的精神也不同;想要留下的东西也不同;葛鲁夫非常关心人,所以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共事,我知道现在很多企业的领导都不能像葛鲁夫那样关心下属,虽然葛鲁夫是个工作狂,但非常关心人,我认为这是两者之间的最大的不同。

  计算机世界报:我同意您在您的文章中将葛鲁夫先生最后定位于幸运的、很棒的、偏执狂的结论。但我同时发现您在文中对葛鲁夫先生的管理艺术描绘得似乎不是很充分。作为全球有名的大公司,除了葛鲁夫博士本身“很棒”以外,背后还有一群高智商、趣味相投的管理梯队,我很想知道葛鲁夫博士用什么方法来调动这一管理梯队的主动性、并把握其方向的?

  库柏·瑞姆:这么一个成千上万人的队伍显然不是一个人就能管理的,我认为葛鲁夫善于为英特尔定下长远发展计划,他的管理非常出色,他与管理层的关系非常密切,他每天都要了解很多信息,如芯片在中国卖得怎样,等等。在管理上英特尔不能说已各行其是了,在有些问题上,决定得还相当艰苦。如1994年英特尔在产品质量上出了一点小问题,意见不一,但葛鲁夫能集所有信息,调动所有人,花很多时间与大家讨论,最后葛鲁夫拍板,将所有有问题的产品全部换掉。

  计算机用户:与信息产业其他巨头相比,葛鲁夫有哪些独特的魅力?

  库柏·瑞姆:首先葛鲁夫的历史与大家的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在文章中已谈到了很多。葛鲁夫很早便认识到管理作用,并有很好的管理技巧,他不仅能从科学的角度去管理,非常注重效率,还能团结大家。他与别人一样,坚信信息产业发展得非常快,他在十年前就这么认为,并为此花了很大的力气。

  网络世界报:英特尔的芯片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很大,而《时代周刊》又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刊物,将葛鲁夫先生作为风云人物会不会加重英特尔的垄断地位?

  库柏·瑞姆:我当时写这篇文章时没有想到这一问题,当然文章会对英特尔产生很大影响,包括对葛鲁夫本人的生活。但我们不会帮英特尔卖出更多的芯片,因为技术市场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我们想得更多的是英特尔的未来。

  每周电脑报:您采访过许多信息产业的人物,谁会继葛鲁夫之后成为第二个偏执狂?

  库柏·瑞姆信息产业有很多这种偏执狂,如英特尔公司内的马宏升也是一个偏执狂。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偏执狂。

  人民日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11年以前《时代周刊》将机器人作为风云人物,而现在又将葛鲁夫作为风云人物,这意味了什么?

  库柏·瑞姆:我们选机器人为风云人物时,电脑发展得并不快,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电脑的潜力,过了很多年,到了1997年我们才真正认识到电脑的发展潜力,微处理器的应用很广泛,不仅用于PC机、还用于手机、BP机等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