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开国大典6小时 | 上页 下页
四九


  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相继爆发,马叙伦为贫困所迫,困居上海。此期间,汤尔和任华北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曾派专人到沪请马叙伦出任北大校长,马叙伦一口回绝说:“我是为了抗日救国而被迫离开北大的。现在敌人全面进攻,国难当头,我岂能回到敌人刺刀下混饭吃呢?”

  1946年6月23日,马叙伦参加上海各界人士举行的反内战示威游行,被推为赴南京请愿代表。当代表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国民党派遣的特务大打出手,马叙伦身受重伤,造成震惊中外的“下关事件”。当天,中共代表周恩来立即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强烈抗议,同邓颖超、董必武深夜赴医院慰问。毛泽东和朱德特从延安致电马叙伦:“先生等代表上海人民奔走和平,竞遭法西斯暴徒包围殴打,可见好战分子不惜自绝于人民。中共一贯坚持和平方针,誓与全国人民一致为阻止内战、争取和平奋斗。谨电慰问,并希珍重。”

  l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出五一号召,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马叙伦和香港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立即通电响应,并于11月27日离香港到东北解放区。

  1949年北平解放。这年2月,马叙伦抵达北平。3月28日,他陪同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在北平西郊举行阅兵仪式。他激情满怀,当晚写诗抒怀。4月1日,中国共产党与南京国民党当局开始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亲自接见马叙伦、李济深、沈钧儒等人,对和平谈判的情况及今后的方针进行交谈。5月中旬,毛泽东又亲自邀请马叙伦商谈有关政协筹备、经济建设以及外交贸易等问题。马叙伦心情异常激动,提了许多宝贵意见。

  博学多才的马叙伦,欣然挑起了第六小组组长的重担。

  担任第六小组秘书的是彭光涵。

  担任第六小组的秘书之职后,彭光涵深感自己缺少国旗、国歌、国徽等方面的知识,压力很大,工作起来显得不顺手,弄得晚上睡不好觉。

  生于1918年10月的彭光涵,广东陆丰县人。1928年,海陆丰革命失败时,他才10来岁,因受反动派屠杀的威胁,逃到南洋的马来亚。1935年,他参加共青团,1939年入党。曾任马来亚华侨救国会、马来亚各界华侨抗敌后援会常委。1940年,他返回国内,1946年调往朝鲜做华侨工作。第二年调回东北哈尔滨工作。1949年,彭光涵调到中央统战部,参加新政协的筹备事务。

  彭光涵为了解各国国旗、国徽图样和各国纪年,贪早摸黑,一头扎进当时北平各图书馆和大学,查索有关资料。

  第六小组成员中有不少专家。彭光涵虚心向马叙伦、沈雁冰、田汉、郑振锋、梁思成等人请教,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指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彭光涵就掌握了有关国旗、国徽和纪年方面的许多知识,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彭光涵在他的文章中谈了五星红旗诞生的详细经过:1949年7月4日下午3时,叶剑英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了第六小组第一次会议。

  为了加速小组工作和广泛听取全国人民对制定国旗、国徽、国歌的意见。会议决定:

  (一)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名义公开向全国人民发出启事,征集对国旗、国徽、国歌的意见和方案,推选郭沫若、沈雁冰、郑振锋3人草拟征集条例呈送筹委会批准公布。

  (二)设立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及国歌歌词、歌谱评选委员会;推选叶剑英、廖承志、李立三、郑振锋、张奚若、蔡畅、田汉、翦伯赞8人组成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叶剑英为召集人;推选郭沫若、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5人组成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郭沫若为召集人。

  会议决定,上述两个委员会除由第六组成员参加外,还要请一些学识渊博的专家为委员,委托郭沫若、沈雁冰提出初步名单,由常委会作决定。

  会后草拟的征集启事,经周恩来审批后,7月10日送新政协筹委会批准后刊发。

  新中国将是人民的国家,人民的政府,谁不关心它的诞生呢?

  一幅幅图案、一首首歌词雪片般飞向北平。

  短短一个月内,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稿件几千件,意见书24件。

  至截止日,新政协筹委会共收到应征国旗稿件1920件,共有图案2992幅。

  投稿者中既有高级干部、将军、著名艺术家、学者,也有普通军人、工人、农民、学生等,投稿遍及全国,还有一批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来稿。这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对新中国的热烈拥护。国外华侨和未解放地区大多数是由新华社香港分社转来的,个别的也有从未解放区经邮局邮寄的。其中有一件是用挂号信寄来的,信封上贴了国民党法币20万元的邮票。从这枚邮票就可看出国统区货币贬值的严重情况。大家都很新奇,纷纷传看这个信封。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