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开国大典6小时 | 上页 下页
四二


  1942年,日本侵略魔爪伸向南洋群岛。于是,在南洋的椰林、橡胶园就唱响了《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东南亚战士打击日寇。

  1944年,马来西亚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在零兰莪州的一个根据地,有一支由华侨和其他各民族青年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他们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的“中华民族”改为“马来西亚族”,作为抗日游击队队歌传唱。同时,还将歌词译成马来西亚文、印地文。《义勇军进行曲》被各地民众译成各种语言,唱遍了打击侵略者的各个战常一次,在日本侵略军疯狂围剿抗日队伍时,有位叫阿乜的马来西亚抗日战士不幸受伤被捕。刑场上,他视死如归,面对死亡的枪口,用马来语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从容就义。

  全国侨联副主席庄明理在一次谈话中说:“《义勇军进行曲》,不仅中国人会唱,外国朋友也会唱。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在东南亚,马来人、印度人和我们一起唱着‘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示威游行,开展斗争。”有位美国朋友曾写信给田汉,说:“美国也很流行这首歌,有很多人都用口琴在马路上吹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由欧洲回国途经埃及时,在金字塔下听得有人唱这支歌,为之惊喜不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由一位著名音乐指挥家建议,经美国国务院批准的一套“盟军胜利凯旋之歌”的节目中,有贝多芬、柴柯夫斯基等世界音乐大师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也在其列。

  3.为什么不改原歌词

  新政协筹备会召开期间,在毛泽东亲自主持的座谈会上,徐悲鸿刚说出自己的建议,周恩来立即表示支持。

  周恩来说:“徐悲鸿先生的这个建议很好。《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雄壮而豪迈,很有革命气概,而且节奏鲜明,适合演奏,也适合于大家演唱。用这首歌作国歌是合适的。”

  著名建筑学家、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顾问梁思成教授,在周恩来说完后,站起来发言:“徐悲鸿先生的这个建议我赞成。我想起了以前我在美国时,有一次上街,听见有人用口哨吹《义勇军进行曲》,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骑自行车的美国青年,这说明这首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我看用这支歌代国歌很好。”

  接着,大家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此刻陷入了沉思,他的思绪一下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1934年,百代公司出版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由袁牧之、顾梦鹤演唱,百亚夫配乐,很快唱遍了全国。

  1935年5月16日出版的《电通画报》第一期,登载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写谱。电影《风云儿女》也于同年7月正式上映。从此,《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救亡运动的热潮,传遍了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当时,日本侵略者正在酝酿大举侵略中国,天津笼罩着紧张的气氛,整座城市实际上已经陷入日军和他们的特务的控制之下,但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

  1938年5月的一天,天津青年会秘书刘良模在天津青年会堂体育馆教唱《义勇军进行曲》。体育馆的大门敞开着,馆内约有四百多人站着齐声合唱。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中学生、小学生、工人、小职员、报童,甚至还有洋车夫。大家的表情严肃认真。刘良模先重点教他们唱歌曲的单句,然后两句合起来,再整段连唱。

  正是这天,爱泼斯坦被歌声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来到了体育馆。听着听着,爱泼斯坦深深感到,歌曲的每一句都是战斗口号,都是不屈的灵魂。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刘良模在教唱,又像是在呐喊。这歌声不正是中国四万万五千同胞的共同呼声吗?当时的天津,日本人已有一支4000人的军队,并且还有一支远比军队人数多的特务队伍,就在刘良模教唱歌曲时,特务已经潜入了会场刘良模发现有特务混入场内后,停顿了一下,坦然对大家说:“会堂的大门,对任何想进来学我们歌曲的人是大开的,假如有人不是为了唱歌,那他一定另有打算——可能是来捣乱的。现在,我要大家看看自己周围的人,是不是在唱?”他盯住两个日本人看了一小会儿,然后挺直身躯,又开始教唱。

  几分钟之后,在激越、高昂的歌中,四百多双愤怒的眼睛都集中在那两个日本特务身上——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在怒火喷涌的目光的逼视下,两个日本特务的脸顿时变成了猪肝色,很快狼狈地逃出了大门。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几十年来,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品格和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同前进的深刻思想,教育、激励着全国人民。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