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影视原著 > 贞观之治 | 上页 下页


  李建成、李世民所带兵士,多是新近所募集,尚未得到训练。这样的军队,显然难称精锐。其可用者,必得高昂的士气和上下同心的凝聚力才行。建成、世民无愧于将门之后。两兄弟与众人同甘共苦,遇敌则身先士卒,甚能激励将士。又同时严肃军纪,可谓既赢得军心又赢得民心。

  西河城下,高德儒固守。进攻,激烈交战。己丑日,西河城破,执高德儒,带至军门,斩之。杀一人已足够。当时正急需用人之际,既胜,能安抚则安抚之。于是令其余不杀一人,又严格管束军士,入城秋毫无犯。慰抚民众,使复旧业。号令所及,兵民闻之大悦。

  事定,返还晋阳。自发兵至返回,前后九日而已。李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像这样用兵,足可横行天下!”

  按虚岁算,此时建成二十九岁,世民二十岁,皆是活力四射、矫健勇武。李渊看着两个年轻的儿子,心底漾起一股骄傲和自信。在父亲肯定和赞许的目光中,建成和世民会意,心中充溢着满足和自信!

  时机成熟。七月,李渊以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负责太原的一切事宜。李元吉年方十五。李渊亲领三万人,誓师动兵,改易旗帜,杂用绛白(因称臣于突厥,故旗帜上杂用突厥之白色),开向关中。同时发布檄文,宣布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西突厥阿史那部首领阿史那大奈率众配合李渊南下。

  李家旗帜,响铮铮竖了起来。

  真可谓数年经营,一朝举旗。用王夫之《读通鉴论》的话说,“高祖慎之又慎,迟回而不迫起,故秦王之阴结豪杰,高祖不知也。非不知也,王勇而有为,而高祖坚忍自持,姑且听之而以镇静之也。”是天下乱势之中,李渊沉稳持重、深谋远虑,是太原起兵的主持者,是主角。而一直以来“阴结豪杰”、勇而有为的李世民,是得力的助手,是积极的配角,当无疑问。

  至于正史记载之背离事实,是李世民有意为之。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由次子而入继大统,这种行动不合乎法统和伦理,不足以垂范后世。因此,李世民称帝后便试图篡改史实。贞观史臣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时,大事铺陈李世民在武德年间的功劳,竭力抹杀太子建成的成绩,贬低高祖的作用。又把晋阳起兵的密谋描绘为太宗的精心策划,而高祖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这样,李世民便是开创李唐王业的首功之人,皇位本来就应该是他的,李渊退位后也就理应由他继承皇位。李世民改写历史的努力结果,是五代修《旧唐书》,北宋修《新唐书》,皆为其误导,而《资治通鉴》亦巧妙地延续了两书的主要结论。

  所幸《大唐创业起居注》得以保存下来了,使我们今日可找回历史之部分真相。

  3、军帐夜哭

  且说李渊若要亲领三万人马开向关中,必须先稳住在关东势头正旺的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李渊致书李密,卑辞推奖,说当今能匡救天下者,非公莫属云云。一番话说得李密飘飘然,却不知他专心于中原之时,李渊正趁机进兵关中。

  关中乃何等重要之地!可谓是历来兵家必争。隋朝末年,其重要性更是有增无减。一来为长安首都所在,亦是政治影响所在;二来隋炀帝建东都、修运河、征高丽之一系列活动,对关中影响较小,经济基础好,可为稳定的根据地;三则有黄河、函谷关等屏障,进可攻退可守。

  大业九年(613),杨玄感起兵,李密提出上、中、下三策,即以进攻关中为中策。可惜杨玄感眼拙,也是出于无奈,选择了下策:围攻东都。围攻东都失败,李子雄建议直入关中,杨玄感虽采纳,但为时已晚。

  隋恭帝义宁元年(617),柴孝和建议李密西进关中,李密说:“部下皆山东人,见洛阳未下,必不肯西进。”丢掉了进兵关中的机会。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窦建德与李世民相持于武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凌敬建议窦建德威胁关中,未被采纳。结果窦氏失败。

  现在的形势:李渊从太原南下,向关中进发,霍邑(今山西霍县)首当其冲。偏偏这时在长安的隋主杨侑派虎牙郎将宋老生带精兵二万屯霍邑,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屯河东(今山西永济)。格局很明显,李渊西进关中,会受到隋朝方面的有效接遏制。

  早在太原起兵时,李渊派刘文静联络突厥,名义上是向突厥借兵,实际上则是为了稳住突厥,解除刘武周联合突厥、威胁太原的后顾之忧。

  李渊一面部署进兵霍邑,一面不无焦急地等待刘文静的消息。

  夏末秋初的雨,绵绵延延地下了多时,仍然不肯止息。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此时军中又出现了粮食危机!

  壬戌日,李渊部众驻扎在霍邑西北五十余里的贾胡堡,准备进攻霍邑。一面派人返回太原,调运粮草。

  若刘文静出使突厥成功,李渊即可放心攻打霍邑。霍邑之破,也就不在话下。然而,没有等来刘文静,却等来传闻,说割据代北马邑郡的刘武周联合突厥进攻太原。这恰恰是最担忧的事情!该进,还是退?继续进攻霍邑,还是回救太原?

  李渊紧急召集部下,包括两个儿子建成和世民。特殊的经历最能使人成长,经过了太原起兵,李建成、李世民已然进入了乱世争雄的大潮中。

  众将齐集李渊军帐,严肃,不安!

  裴寂是李渊最为看重的谋臣密友,当初决定要起兵及各项具体部署,很大程度上是听取了此翁的意见。现在,还是裴寂打破沉默:“宋老生和突厥联兵据险,一时难以攻下;一旦迁延日久,又会乏粮。李密虽说与我们联合,实则狡诈难测;突厥贪婪不讲信用,唯利是图;刘武周称臣于突厥,兵势正强。李密、突厥、刘武周都在觊觎太原。太原一都之会,我们的义兵家属都在那里。”

  忧虑不安的声音!代表了在座许多人的意向:先救太原!

  “万万不可后退!”李世民突然站出来,坚决地说,“现在正是粮食收获季节,何必担忧粮食缺乏?宋老生轻浮急躁,一战可擒。李密顾恋当前的地盘,不会远攻太原。刘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况且刘武周若远入太原,岂能置近在眼前的马邑(今山西朔县,其时是刘武周地盘)而不理?我们大唐起兵,本为行大义于天下,理应奋不顾身以救天下苍生,必得先入长安,才能号令天下。现在一遇小敌就要班师,恐怕起义兵众,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那是反贼,不是义师。若安于做贼,终不可长久。那样将如何自全?”

  “二弟说得正是!”李建成也站出来,坚决支持世民,“万万不可后退,自陷于一城之隅!无论从形势上、道义上,都要前进才是号令天下的出路。”

  众说纷纭。建成、世民二兄弟力争。

  然而在李渊的脑子里,何尝不存在着裴寂那样的担忧。最后,他不无沉重地摆摆手:“罢了,传令下去,班师回家!大家不要再说了。”

  “父王,万万不可!一旦……”任李世民急急阻拦,李渊只是留下一个沉重的背影。

  夜幕降临,月暗星乱,四野寂静,却隐隐不安。

  命令传到军中,左军已经动身撤营。

  贾胡堡的军帐中,李渊已就寝。要安然入眠,又谈何容易?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