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影视原著 > 零炮楼 | 上页 下页


  可见,当年咱二大爷们的出生是让生不出儿子的女人十分羡慕的。咱二大爷他爹的种子好,娶三个也不算啥。要是贾兴忠有先见之明知道生儿子越多,对今后的抗战越有贡献。他肯定还娶还生,如果那样咱二大爷就不是五个了,十个也不一定。

  当然种子再好也不一定回回都生儿子,其实咱不仅有五个大爷还有七个大姑,不过村里人极少提起,这和咱那一带重男轻女有关。七个大姑中有六个出嫁了,出嫁了就是人家的人,嫁出的女那真是泼出的水,连姓都要改随婆家的姓了。比方:闺女如果嫁给姓张的,回娘家后,娘家人就称老张回来了,如果婆家姓马,娘家人就喊老马,这明确无误地告诉你已经是人家的人了。这种民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七个大姑能听到村里人提起的也就是七姑,七姑和贾文清、贾文坡一个娘。村里人能提起她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七姑还没来得及出嫁就死了,也就是说还是姓贾的人;再者就是七姑的死却和日本鬼子有关,据说七姑死得极为壮烈,所以到现在村里人都还记得。那年七姑十五岁。

  当年,咱二大爷们渐渐长大后,贾兴忠便对他们就有了安排,到了修桥那一年,贾兴忠将咱二大爷们都安排好了。为了区别二大爷们咱只有按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如下:

  老大贾文锦也就是咱大爷被送去当了兵。开始贾寨人都想不通,常言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你咋把老大送去当兵了。贾兴忠说,现在兵荒马乱的,家里没有拿枪杆子的不中。咱大爷贾文锦那兵当的好,咦——神了!在啥队伍里都干过,半年一载回乡一次,喝烈酒,唱豪歌,留长须;大枪身上扛,银元叮当响。人家那命硬的,子弹连皮毛都没擦着,有那大胡子保佑呢!打了多年的仗,端了不知多少家的枪。咱大爷贾文锦自己说,当兵吃饭,谁给饭吃给谁干。

  老二贾文柏也就是咱严格意义上的二大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贾兴忠有心让他出门读洋学堂,这样贾家就文武双全了。可是二大爷贾文柏却在私塾里把书读偏了,被闲书《水浒》、《三国》、《三侠五义》吸引了,对读洋学堂不感兴趣。后来,二大爷贾文柏成了远近闻名的说书艺人。抗战时二大爷贾文柏成了八路军文工团长,不过因作风问题受了处分。二大爷老的时候,常在那老寨墙边自说自划:“说书不说书,先学两条毛主席语录。”这是二大爷贾文柏后来说书常用的开场白。

  老三贾文清也就是咱三大爷上了洋学堂。当时二大爷贾文柏不务正业,贾兴忠就安排了咱三大爷去上洋学堂。为了拴住三大爷贾文清,贾兴忠在三大爷贾文清十六岁时就给他成了亲。在贾寨这很少见,哪有老大、老二没成亲,给老三成亲的。可见,贾兴忠对老三格外看重。咱三大爷虽然去了洋学堂,却迷恋上了中国方术和风水。私塾先生在咱三大爷贾文清临走时送给了他两本书,一本叫《葬经》,一本叫什么《阴阳二宅全书》的。私塾先生说,这是洋学堂里学不到的。洋学堂里学的都是救国救民的大方略,大而化之,不实用。你只要把这两本书研习透了,保证你将来有碗饭吃。私塾先生说完这话就离开了贾寨,从此不知所踪。三大爷贾文清开始研究上了风水,后来三大爷贾文清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

  老四贾文灿也就是咱四大爷后来成了土匪,这当然不能算是贾兴忠安排的。不过,这也和贾兴忠在四大爷贾文灿小时管教不严有关。咱四大爷贾文灿有个乳名,叫铁蛋。四大爷贾文灿成了土匪后,贾寨人就不叫贾文灿了,都叫铁蛋。铁蛋是靠两把扫帚疙瘩起家的。铁蛋靠扫帚疙瘩干拦路抢劫的勾当。只要见路上有单身的行人,铁蛋便远远地瞄着,见行人走到树林旁或者高粱地边,先点一个炮仗,“啪”的一响。行人一惊,铁蛋便猛地跳出,在行人身后用扫帚疙瘩顶住腰窝,大喝一声:“别动,动就枪毙你!”路人冷不防,不敢造次,只有乖乖举起手来,连连求饶。铁蛋把人带进树林里洗劫一空。

  老五贾文坡也就是咱五大爷忠厚老实,却长了一颗大头,所以村里人都叫他大头。五大爷的大头白长了,他不想用头,只想用手种地,所以大头的头有点问题,脑子不够用。在咱那一带说一个人脑子不够用就等于说一个人是傻子。脑子不够用倒不耽误种地,贾兴忠也想让咱五大爷贾文坡种地,家里有上百亩的好地,没有懂种地的怎么行。粮食才是立人之本。可见,贾兴忠在那个时代就重视“三农”问题了,好呀,有远见。咱五大爷贾文坡虽然脑子不够用却成了贾寨最好的庄稼把势。同样的地同样的种子经五大爷贾文坡一伺候那庄稼长得和别人家就是不一样。喜人。咱五大爷就是个一根筋。

  贾兴忠死后,贾寨人都认为贾兴忠对咱二大爷们的安排独具匠心。

  2.关于咱的老家

  贾寨在方圆几十里算是一个大村庄了,除了张寨就是贾寨了。常言说:水大好藏龙,林密好卧虎。贾寨人大都姓贾,可各色人等要有尽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能人。什么劁猪的、宰羊的、打铁的、吹响的、贩牛的、算账的、说书的、看相的……还有专职要饭的、当兵的。各种行业不但有其代表人物,而且都能以其为生,能混饭吃。

  贾寨到张寨四里地,不远。有条无名的河将两个村子隔开,河这边属贾寨地界,河那边是张寨地盘。贾寨和张寨属两个县,这两个县又分别属两个地区管着。那无名之河成了贾寨和张寨当然的楚河汉界,当地人也有叫那条河为“界河”的,算是无名之名。

  无名的河从西北而来奔东南而去。河水悠悠平缓,清澈见底,河虾游鱼,平静悠然。河两岸土地肥沃,河水春夏不溢,秋冬不枯。河水依张寨西边绕行半圈,滋润了张寨人,从张寨村前过,再向东南走又从贾寨村后过,然后依着贾寨村东绕半圈,把贾寨人也滋润了,这才悠悠而去。河南为贾寨河北为张寨,河道呈S形,张寨和贾寨分别在这S形之中。风水先生称河水为大吉之水,把这S形为“兜抱”,说:“村畔有池兜,富贵永不休。”

  在贾寨和张寨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黄泥大道,路东为贾寨,路西为张寨。有一座桥联系贾寨和张寨。那桥当地人又叫“死人桥”,是当地人的禁忌。要是贾寨有孩子去张寨走亲戚,爹必亲自送儿过死人桥。就这样娘还不放心,老远地喊:送过那死人桥呀!

  在那桥上和桥下都死过人,死人桥由此得名。听咱二大爷贾文柏后来说:

  “那桥是解放前贾赛和张寨人合资而修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