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言妍 > 回首阑珊处 > |
十一 |
|
第三章 对立 尖锐的词句,像一把锋利的刀刃,刺穿你我的心,温热的血液汩汩涌出,伴随着一种莫名的情绪,吸引了你和我。 台湾,对雅芯而言,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婴儿时期,外公、外婆过世时,她曾经回来,可除了照片外,当然不会有什么实际的记忆。后来是十岁那年,和母亲、哥哥一块儿,她印象中的台湾很拥挤热闹,到处都是商业区,小玩意儿特别多,亲戚碰面就喜欢吃吃喝喝。 二、三十年来只回去两次,在交通信息发达的今天,似乎很不可思议,但母亲总说:“台湾的亲人都没有了,我弟弟也常来,就懒得坐这趟飞机了。” 真是如此吗?母亲避免回台湾,是不是怕忍不住去找“熙”这个人呢? 然而,他们也没对台湾少知道多少,因为家里装了小耳朵,有中文电视和报纸,加上祖母叔伯们,出门是美国,回家是中国,雅芯在这两种文化里悠游来去,倒是没太大的冲突。 大学时,她选修中文,还花了几个暑假分别到台湾和大陆自助旅行,让自己更了解中国祖先的传承。 但这回不一样,有一种真正寻根感觉,整个心态就更谨慎了。 她的休学,引起彭家人强烈的反对,在这一点上,美国教育就帮了她很大的忙,打工筹钱,不用父亲任何金钱上的资助。 倒是临行前,她打电话到旧金山去给当实习医生的哥哥,他的冷淡以对,让她有些伤心。 “我和老爸一样,认为你疯了。”彭介辉说:“人要向前看、向前走,不能让过去拖绊住。” “妈哪里算是“过去”?她还活着,你们为什么老是当她死了呢?”雅芯气愤地说。 “活的不过是她的身体机能,以生命最严格的标准来看,她早已经不存在了。”他淡漠的说。 “万一她哪一天清醒了呢?”她问。 “没有人不希望她清醒,我们也努力的给她新药,但那需要极大的奇迹……”彭介辉说。 “你不相信奇迹吗?”她打断哥哥问。 “以医生的角度,奇迹只是侥幸,我们不做侥幸的事。”他顿一下说:“雅芯,我们的重点不在妈,而在你,我不认为你跑去台湾寻根,对妈有任何好处,还不如好好的去医学院念书,早些找到新的治疗法还有道理些!” 每个人都说她失去理智,或许不会有人懂,但在母亲和女儿之间,原本就有种特殊的联系,到了某个年岁,会生出恻恻的感情,或许是同为女人的相惜吧! 哥哥介辉是儿子,是男人,自然无法感受。 雅芯的台湾之旅,一开始就不顺,因为舅舅被派任到英国一年,国内只有舅妈带着孩子留守。 舅妈并不清楚以前种种的恩怨,雅芯还花了一笔钱透过到英国的电话才得到一些消息。 “余曼玲是你妈的小学同学兼好朋友。”舅舅说:“她有小儿麻痹症,脾气不是很好,只有你妈和她处得来,所以天天一块儿回家。” “你知道她现在的住处吗?”雅芯问。 “十多年没联络了,她家以前在信义路一带有开过成衣店,但后来盖建国南北高架桥,又有大安公园,不知道还在不在,你必须碰碰运气。”舅舅说。 又谈了一会儿,雅芯迟疑地问:“你知道妈妈的朋友中,谁的名字里有个“熙”字,就是康熙的“熙”?” 舅舅那儿有一会儿是完全无声。 “呃!很有可能跟妈妈还有……一段情……”雅芯简单的说明发现信的过程,但略去了内容。 舅舅带着犹疑的口吻说:“若是情人,就只有叶承熙了!他和你妈是青梅竹马,和余曼玲都是同学。他人很好,是我们的英雄,还教过我游泳、打球。后来他们是怎么分手的,因为我年龄小,并不是很清楚,如果你能找到余曼玲她必能为你解答。” 雅芯到了台湾,由于紧张兴奋,没太大的时差,在第三天适应了炎热的八月气候后,便跟着舅妈来到大安区,循大概的旧址查访。 由小店、大店,最后到最古旧的市场,她们才找到余曼玲最可能的行踪。 一家面店老板说:“邱家搬过很多次,但一直没离开这个范围,余老太太还常来市场买菜呢!她的小儿麻痹症女儿,据说有在附近开个儿童音乐班。” 有儿童音乐班就好办了,雅芯仔细的查电话簿,一一探问,终于圈出最符合描述的“妙妙音乐园地”。 那是在一所小学隔巷的公寓,一楼漆着绿鹅黄的花草,有小朋友进进出出,“妙妙”二字写得极优美雅致。 “你要找我们园长的话,得等一下喔!她正在上课。”接待小姐说。 阵阵的钢琴声从里间传来,雅芯看着走廊边的一些摆设,其中有余曼玲在奥地利念书的文凭,还有她在大合唱团任伴奏的聘书。 过了一会儿,有个穿着文雅的中年妇人走出来,她长得很娇小,气质极佳,脚微微的倾斜,但并不严重。 “阿姨,我可以叫你阿姨吧?”雅芯很大方地自我介绍说:“实在很冒昧,我叫彭雅芯,是你小学同学伍涵娟的女儿。 余曼玲太激动了,整个人差点往左倾,“阿弥陀佛喔!你……你真是涵娟的女儿?”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