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风光 > 妙膳娇医 | 上页 下页 |
四十三 |
|
他忍不住回头问道:“二、二公子,这是怎么一回事?稻子怎么这么快就成熟了?” 明明他来时也经过不少稻田,但许多都才吐穗,别说黄熟了,看上去都还一片绿油油的。 闵韬涵抿唇笑了笑。“林知州莫非忘了我来温州做什么的?” “你是来督办试种早熟稻的事……早熟稻!是了,这便是早熟稻。”林为善迅速地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面露惊喜。“这也太早熟了,自二公子下种到收成,还不到一百一十日啊!不是听说先前闵尚书试种的早熟稻要一百三十日吗?” 也就是说,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第一批稻子就可以收成了?对林为善而言简直不可思议。 “第一次闵尚书只是按照传统方式试种,而且下种时日有些晚了,成熟期天已寒凉,多少影响收成。但这一次我们春日下种,夏日收获,期间我又改善了些种植的方法,能更早成熟不在话下。”闵韬涵看着这些黄澄澄的稻穗,内心亦是欣然。“而且显然产量比先前试种的早熟稻又更高,我估计一亩约能产出四至五石。” “那便是传统稻作两倍以上的产量啊!”林为善觉得自己兴奋得都发起抖来。“而且三个多月便能收成,那是不是说,一年两季稻,不仅产量可期,秋收后还有机会再种?” 国内现今大部分的稻田都还是一年一作,少数可以一年两作,分布在两淮、江浙、福建、广南等地,不过产量寥寥,亦不普及。 通常第二期的稻作是接着第一期割稻后连作,比起前期产量约只有一半不到,所以种植并不划算,但如今有了高产的早熟稻,第二期的稻作收获就能赶上传统第一期的早稻,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 闵韬涵点了点头,像是同意林为善的说法。“不过两期稻后,考量到地力、植株利用及天气变冷等因素,不宜再种稻,倒是可以种一期甘蔗、大豆或玉米等短作,等到来年再重新插秧。” 林为善高兴得都说不出话了,只是连连点头,现在就算闵韬涵叫他大热天绕着稻田跑三圈他也干,因为这些稻子看上去实在太可人了!温州是他的治地,能够更早熟更丰收的稻作由他这里种出来,就算他出力有限,怎么都能沾点光啊! 讵料还有令他更高兴的,闵韬涵直接由天上砸了个大馅饼给他,让林为善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什么。 “今日请林知州来,除了让林知州亲眼看看早熟稻的成熟与丰收,还有一事相求。”闵韬涵眼底闪过一丝精光。“能种出一百一十天就成熟的高产稻是福国利民的好事,既然这里是林知州辖下,不如这份请功的奏褶就由林知州来写,不知林知州意下如何?” 这……这么大的功劳,要让他去领?林为善好半晌才吞着口水道:“这一切都是二公子的功劳,我何德何能……” “若无大人鼎力配合,让种稻的过程平顺,也不会这么快就成功。”闵韬涵给他戴了一顶高帽子。“不过,请林知州的奏褶上稍提一下闵尚书之功便可。” 其实后面这一句话无疑废话,督办试种早熟稻一事,无论去的人是谁,最后功劳都会到闵允怀头上,毕竟皇帝是将这件事交办给他。但听在林为善耳中就像是大头由他来领,而闵允怀只是蹭个功劳一样,令他欣喜之中又有着不安。 “早熟稻原就是闵尚书提倡,也是闵尚书最早种成功,他自然是厥功至伟。二公子放心好了,你既然将此事交给我,我明白怎么做。”林为善拍着胸脯保证,此时他看闵韬涵无比顺眼,决定在上书的奏褶中一定也要提一提这个文安侯府家的二公子,有功大家领。 闵韬涵倒不在意这些,他施恩林为善,为的只是日后合作愉快,毕竟在稻作收获后,他的粮行就要开始试营运,日后待早熟稻遍布南方,温州将会成为他主要出海船运粮之地,林为善在温州经营许久,有他的帮助会顺利很多,就算他以后调离现职,届时闵韬涵早已站稳脚跟,也没什么好顾忌了。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闵韬涵与林为善达成了某种默契,彼此会心一笑,后者千恩万谢地向闵韬涵告辞,居然用不符他圆润身形的动作轻快地上了马车,但马车才走出去没多久,却是又停住,林为善再次轻快地跳了下来。 闵韬涵挑了挑眉,不明白这位林知州又折回来是为何。 只见林为善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抹了把额际的汗。“那个二公子……二夫人做的洛神花茶,我还没拿呢……” 第一期的早熟稻收成后,紧接着便是第二期稻作的耕种,由于重新插秧不符利益,这里的第二期稻作是就着前期割下的稻头继续种,闵韬涵让农夫们将先期留下来的稻头整理得平齐,免得第二期的稻作生长速度不一,影响产量。 既然不用插秧又有了前期的经验,再加上上摺呈报的事扔给了林为善,粮行及仓库的建造也已竣工开始使用,闵韬涵夫妻便清闲了下来。 洛瑾得了空,便考虑是不是也在温州甚至杭州也开个药膳馆。 闵韬涵原以为她会搁置这事,毕竟京城那两家药膳馆当初只是为了支应闵允怀出巡所设,日进斗金是意外之喜,想不到她当真做出兴趣来了,他自也鼎力支持。 针对当地特有的气候风貌还有本地人口味清淡,喜食鲜与酸,少吃辣,所以清汤凉拌类的菜肴很受喜爱,洛瑾这些日子便不断捣鼓这些,做得多了就四处送人替她尝尝味道,不管是知州府衙、闵家的佃户和农庄,都不时的能拿到新鲜吃食,那些佃户庄户们简直感恩戴德,到最后不仅闵韬涵长了肉,连林为善都跟着更圆了一圈,与闵韬涵议事 时还会明里暗里打听二夫人有没有什么新花样的吃食。 如今的闵韬涵因为洛瑾针对性的进补,自己又亲自巡乡下田,平时的打拳也没放下,已由原本的清瘦变为精壮,脸色也是红润健康,若是不说,根本不会有人相信他身上是带着宿疾的。 时序入了秋,路人身上的短褐换成了长衫,襦衣外加上了梢子,不过不似北方那种落叶纷飞的浓浓秋意,反而因为气候凉爽了些,街头更是活络,乌篷船,油纸伞,圆拱桥,蓝花布,形成江南水乡的生动图画。 就在这个时候,闵韬涵接到了京师来的家书,原来闵子书成功通过了秋阐,他已然由过去秋阐失利的阴影中立起,甚至还拿了举人第一名的解元,原本那些冷嘲热讽的人,全部闭上了嘴。 在温州的夫妻俩自是喜不自胜,闵韬涵立即执笔写了家书回去,里头特别提到洛瑾交代的一个提神醒脑的香包方子,还有几个补脑健脾的药膳。 香包让家里的婢女做出来给闵子书戴着,读书时保持脑袋清楚,相当不错;至于药膳则是大伙儿都可以吃,京师的深秋可是寒意深重,易令人脑袋昏沉,像闵家的男人便特别需要,甚至闵老夫人或张氏,冷日贪懒时也可以吃些。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