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董妮 > 娘子万福 | 上页 下页
三十六


  “姑姑?”庄父想了一下才道:“莫非是贵妃娘娘——不,现在是先皇后了……”

  “正是小姑姑。”庄敬插口道。他对娘娘的封号,甚至小姑姑往生后,皇上追封其为皇后的行为很是不满。

  在他看来,皇上从没真正理解、喜欢过小姑姑,所以才会用那般极端的方法对付付家,逼得小姑姑以自身性命来换取其他家人的性命。

  皇上做事的时候必然以为小姑姑能识大体,只要铲除了付家,小姑姑封后,其子封储君都不是问题。

  待皇上百年,小姑姑更是皇太后之尊,如此显达,足可抵付家三条人命了。

  皇上从没想过,世上有人看待亲情比任何富贵都重,在他们眼里,再尊贵的位置也抵不上亲人一条命。

  而小姑姑无疑便是这种人,重情重义,胜于一切。所以她死了,付家人得救,而皇上则心中有愧,先追封其为后,又立其子为储,便当补偿了。

  呵,果然最是无情帝王家。在他们眼里,什么东西都可以权势地位衡量,至于人命、感情……那些虚幻的玩意儿毫无用处,还不如丢弃了事。

  所以他对作官没兴趣,更担心为朝廷卖命的亲人们,就怕哪天他们不小心触及皇室利益,将立刻被舍弃,性命难保。

  结局果然不出他所料,爹爹功高难赏,只能封王,但分割国土给异姓王爷……呵,连庄父这样一个直肠子的人都晓得害怕,可知其中厉害了。

  庄家已经危如累卵,再不想办法全身而退,灭门之祸便在眼前。

  “原来如此。”庄父沉吟片刻,长叹口气。“人无远忧、必有近虑吗?”这一瞬间,他彷佛突然老了十岁般,连向来挺直的腰杆都驼了下去。

  想到拚杀半生,为保国家社稷,身上布满伤痕,可他从不后悔,能为国尽忠、保百姓无虞,哪怕马革裹尸,他亦欣然。

  可是……他真的对皇上没有异心,也不贪求富贵荣华,只愿一生征战沙场,流尽最后一滴血,都开心。

  但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他功高震主,终于引起皇上的猜忌,长子、次子相继被调回京城,卸了兵权,名为升官,实则不过在兵部挂个虚职,有没有去点卯也没人在意。

  三子虽然领兵在外,皇上却派了内侍为监军,说好听是代为处理杂事,实则是监视其行动。

  简直荒唐,一个太监懂什么军事?却在军队里指手画脚,三子已向他抱怨多次,那老太监自恃皇上宠信,屡犯军法却无人能治,长此以往,这仗也不用打了,直接认输得了。

  他总劝三子忍耐,以国家为重,莫与小人斗气。

  可如今轮到他了,皇上要封他为王……呵,开国以来第一位异姓王爷,裂土封爵,这不是活生生将他架在火上烤吗?

  皇上对庄家的猜忌已经到了顶点,如今再不急流勇退,怕只有一家地府团圆了。

  “也罢!”良久之后,庄父终于有了决定。“敬儿,一切就照你说的做吧!”

  “爹爹英明!”庄敬大笑,一颗提到喉头的心总算放下了。“请爹爹、大哥、二哥、三哥尽快辞官,金银细软也不用带了,我们直接出海,过个三、五十年再回来,想必那时,庄家的名声已衰,皇室也不会再忌惮庄家威名了。”

  “我和你大哥、二哥的事好说,你三哥现领兵在外,如何辞官?”

  “让三哥受点伤,装严重一点,然后回京休养,再顺势辞官即可。”庄敬说道。

  庄父真是对这小儿子刮目相看了,一直以为他蠢笨、胸无大志,结果看来蠢的是天下人,至于他,才是真正大智若愚的人。

  “好,我立刻修书给老三,让他照你说的做,我们辞官,退居海外,远避灾祸。”

  “公公——”付怀秋突然跪下。“请公公允许我爹和大哥同行。”她知道自己的父亲和大哥做人差劲,但所有人都走了,独独留下他们,她实在放心不下,只能请求公婆给予他们一条生路。

  庄父大笑。“这退路是你与敬儿一起安排的,既然我们全家都要走,当然包括亲家啦!此事何须请求,你尽管把人带来就是。”

  庄母也扶起付怀秋。

  以前庄敬偷了家中的免死金牌去救她,教庄母曾经很气付怀秋,认为是她迷惑了儿子,才做出如此糊涂事。

  但庄家危急之际,却是她与小儿子出面力挽狂澜,这也让庄母看见她的聪明与贤慧。

  如此佳媳,庄母自然爱怜,前尘旧怨,尽抛脑后,如今她只要一家平安,其他都不重要了。

  “傻孩子,我们用了你的钱,是我们要谢谢你才对,你客气什么?咱们庄家没那许多规矩,平时大家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别说你要带亲家同行了,你想把三亲五戚一起带上也无所谓的。”

  付怀秋朝庄敬递去惊喜的一瞥,只见他朝她点点头。庄家是没什么规矩,因为庄父说的话就是规矩,谁不听话,军棍伺候。

  庆幸的是,这条规矩只针对四个儿子,对妻子、媳妇、孙子全都无效。

  所以说,做儿子就是倒霉,老子不开心便揍,开心了,藉着切磋为名,一样揍,莫怪庄敬能练成一身刀剑难伤的横练功夫了。

  付怀秋开心地差点又哭了。得此佳婿,又有公婆疼爱,即便前途多舛,她依然觉得自己幸福无边。

  说服庄父后,庄敬和付怀秋便紧锣密鼓地安排出海事宜。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凌端的帮忙,最最起码,当庄敬和付怀秋他们家人全都避居海外时,他们在国内的生意还是需要有人打理。

  他们各自培养了人手,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买卖,但论起统筹大局的本事,则只能靠凌端。

  而他也仗义,一肩扛下所有事情。

  其实这对凌家也有好处,让庄家和付家私底下的产业都挂到凌家名下,无形间,凌家在商场的声势又加大了一倍,生意做起来便更加顺手,赚的钱也更多了。

  同时,庄父、庄大哥、二哥也向朝廷递了辞呈,皇上只象征地慰留了一遍,便准了他们的请辞。

  由此可见皇上对庄家的忌惮有多深。

  但这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庄家一门英豪,只要是他们领军出征,几乎没有战败,久而久之,军士只知庄家将军们的威名,问他们皇上是谁,只怕十个有九个答不出来。

  庄家威名盛到如此地步,功高震主,皇上岂能不担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