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青春校园 > 北北的夏 | 上页 下页


  苏北心里不以为然,小霸王在学校也还是很霸道啊,谁会那么幼稚,但表面上苏北还是点点头说好。

  但苏北明白这么个名贵的物件必定价值不菲,所以她找到谭政委,将玉还给他,谁知谭政委却笑说让她带着吧,难得磊磊送人东西,别负了他的心意。

  苏北觉得太贵重了,但最终还是留下了。

  后来苏北很多年也没有将玉摘下,并不是因为怕谭磊,而是苏北确实十分喜欢这块玉。

  和田羊脂白玉玉质温润细腻,油性凝脂光泽,镂空雕,工艺精细,玲珑剔透,确实是不为多得的上品。想必谭奶奶肯定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大家庭里,而自己从未见过的奶奶当年嫁给爷爷的时候别说嫁妆了,甚至还带着一个一岁的孩子,也就是苏北的大伯。

  不过苏北并不觉得奶奶没有豪华的嫁妆是一件丢人的事,她心里敬爱这个老人,因为她觉得能让爷爷念念不忘一辈子的女人必定有她与众不同的傲人之处。

  搬回爸爸妈妈那里,苏北觉得一切都变了,方方正正的单元楼再也见不到满屋檐的爬山虎,她想念小洋房前的菜地和花圃,那是她和小保姆的秘密基地。再也不能随时溜进爷爷的书房,在和房间顶一般高的大书橱前窝一个下午,静静享受阳光与书所带来的愉悦。

  小区里的孩子是陌生的,他们不认识她,所以不带她玩。但总有那么两三个友好的会主动邀她一起做游戏,无非就是跳格子或者皮筋。

  苏北更感兴趣的是男孩们一起玩的碰玉球,这个简单的游戏却同样考验着眼力和手力,一般女孩子是不会玩的,因为她们不可能学男孩子一样为了选好最精确的角度而随时趴到地上。

  那时男孩子身上裤子上都是脏兮兮的灰尘,鼓鼓囊囊的裤袋里塞满一堆玉球,每天都能听到小区里年轻妈妈愤怒的叫唤声和男孩子们惊天动地的叫哭声。

  挨打也不能阻挡男孩子对这个游戏的热衷,苏北很想加入他们的队伍,她试过主动去和他们攀谈,但男孩子们一脸的不屑,“你有玉球吗?去去去,一边玩去。”

  苏北执拗起来也十分固执,她并没有被男孩子们的排斥而吓到。谁说她没有玉球?当苏北捧着一整盒崭新的跳棋站在那群男孩面前时,沉着冷静得不像一个七岁的孩子,“如果你们带我玩,我一人分你们十个玉球。”

  那是苏北妈妈从美国带回来的跳棋,几乎还是新的,跳棋的子就是一颗颗玻璃球,不过和男孩们透明无奇的玉球不同的是,苏北的玉球里面有颜色,红黄蓝绿白和黑,刚好是跳棋的六个阵营。

  男孩子们的心蠢蠢欲动,很快就意见一致,决定同意让苏北加入,反正她如果和其他女孩子一样不敢趴地上玩,到时输了刚好可以把那些漂亮的玉球都赢回来。

  男孩子们低估了苏北的实力,很多次以后他们才发现苏北甚至从不趴地上,但她每次都能保持盈亏平衡,不管输或者赢,都控制在三个球以内,而且第一天赢了,第二天她就一定输,隔天又会赢回来。

  这让男孩子们更为兴奋,他们坚信苏北一定是个高手,越来越多的男孩子要向她挑战,但每次都是平局,这却让男孩子感到挫败,有的想也许苏北的实力不过如此。

  后来的摔画片,男孩子们也都会找苏北玩,但苏北没有画片,那张一大版的画片要一块钱,小版的也得五毛。

  这对苏北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苏北平时早上都是妈妈在家做早饭,中饭跟着爸爸在研究所食堂吃饭,下午放学妈妈再去接苏北回来,所以苏北几乎不需要什么零花钱。而且苏北的妈妈担心苏北在那些小摊上买些乱七八糟不卫生的东西吃,所以也从不给苏北零花钱。

  不过男孩子对女生倒也大方,每个人借五张给苏北,苏北赢了再还给他们。他们相信,只要苏北想赢,就一定会赢。

  第04章 初遇郁言

  在学校并不是经常能碰到谭磊他们的,谭磊高她两个年级,她和他之间的遥远永远隔着一栋楼。

  苏北四年级的时候谭磊已经是学校的小小风云人物,数学奥赛的奖状被贴在学期告示栏一学期之久,优异的成绩和出众的特长让谭磊当选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三道红艳艳的杠子羡煞旁人。

  那时只有每个班的班长才是三道杠,能混到二道杠已经十分不错,而谭磊的三道杠又与众不同。在第一道杠的上面有个鲜黄的火炬,这就是少先队大队长的标志。

  小学的时候并不是成绩好就能当干部的,当干部的要么就是教师子女,要么都是家长跟学校老师之间走得比较勤的,只有班长才是同学选出来的。

  而苏北这三样都不具备,她没有当老师的亲戚,她的爸爸妈妈如果不是家长会也从来不找老师,她不喜欢主动和人交往,所以人缘并不好,班长当然轮不到她。所以很多年后苏北说起小时候的事时,还玩笑般提到小学六年没混到一条杠,此乃毕生之一大遗憾。

  四年级的暑假苏北是很难熬的,因为季建国和杨思云同志经过协商,一致决定让苏北学个特长。当时苏北班上很多同学都学的画画,家里条件好一点的就学一门乐器,再好一点的才会舍得让孩子学钢琴。

  苏建国的想法是既然两口子都是海外留学的高材生,英语肯定是一流的,不如就让苏北学英语算了,还省得去兴趣班。苏北的妈妈不这么想,她觉得英语以后肯定都要学的,哪能算是特长,顶多基础比别人打得早而已。

  其实杨思云同志一直有个钢琴情结,她喜欢看音乐课时老师修长的手指在键盘弹跳的优雅,但对刚移民去美国才初识钢琴的她来说已经错过了学钢琴的最佳年龄,那时去学年纪已经太大,手指已经僵硬了。

  本想让苏北学琴,也算了却一桩心愿,但苏北一直都是跟着爷爷生活,小孩子学琴没人看着都是不自觉的,不成气候。后来苏北回来跟他们住,但对于学钢琴来说年纪也略嫌大了点,所以这个想法便作罢,让孩子再玩两年算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