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古典戏曲 > 浣纱记 | 上页 下页 |
梁辰鱼简介 |
|
梁辰鱼(约1521~1594),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昆山人,明代戏剧家。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浣纱记》传奇最著名。此外还写过《远游稿》、《江东白苎》等。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因其作品的脍炙人口,无形中给予昆腔传布很大的助力。从元末到魏良辅时期,昆腔还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到了梁辰鱼,昆腔才焕发舞台的生命力,这是梁辰鱼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贡献。 *** 梁辰鱼出身望族,其父梁介为平阳训导,“以文行显”。辰鱼身长八尺余,疏眉虬髯,好任侠,不屑就诸生试。家有华屋,专门接纳四方奇士英杰。嘉靖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都与他往来,戏剧家张凤翼也是他的好友。 他在当时的曲坛上颇负盛名,“艳歌清引,传播戚里间。白金文绮,异香名马,奇技淫巧之赠,络绎于道。歌儿舞女,不见伯龙,自以为不祥也”(焦循《剧说》卷二引徐又陵《蜗事杂订》)。 *** 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取材于春秋时代吴越兴亡的故事。首出《家门》云:“看今古浣纱新记,旧名吴越春秋”,可见此剧系依据名为《吴越春秋》的旧本改编而成。《录鬼簿》著录的元杂剧有《进西施》(关汉卿作)和《越王尝胆》(宫天挺作),剧本已佚。梁辰鱼曾“考订元剧,自翻新调,作《江东白苎》、《浣纱》诸曲”(《梅花草堂笔谈》)。他的作品可能吸收了元杂剧的成果。 《浣纱记》的情节比史书上的记载和有关的历史传说更加丰富。如开头写范蠡与西施在苎萝西村的溪水边相遇并相爱,西施赠范蠡一缕溪纱作为定情之物。后越国为吴国所败,范蠡以国事为重,劝说西施到吴国去。临别时将溪纱分开,二人各持一半。末尾写灭吴之后二人在太湖舟中成婚,又取出溪纱,一同泛海而去。以二人的爱情故事和一缕溪纱贯串全剧始终,使结构更加完整。剧本还着重批判了夫差的沉湎酒色、不辨忠奸,以及伯嚭的卑鄙贪婪、阿谀谄媚,而对含冤死去的正直有远见的伍子胥则深表同情,这类描写在明代中叶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编写的剧本,正如朱彝尊所说:“传奇家曲,别本弋阳子弟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固是词家老手。”(《静志居诗话》卷十四)该剧内容充实,辞藻华赡,“罗织富丽,局面甚大”(吕天成《曲品》),上演后受到普遍的欢迎,对推广昆山腔起了巨大的作用,因而成为昆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梁辰鱼的杂剧《红线女》,是根据唐代袁郊的文言小说《红线》改编而成的。剧本主人公红线虽然身份低微,但学识广博,武艺超群,胆大心细。她只身潜入魏博节度使戒备森严的住宅,盗走床头金盒,使一向飞扬跋扈的节度使田承嗣魂飞胆落,不敢向邻境发动不义之战。祁彪佳称此剧“工美之至,已几于金相玉质矣”(《远山堂剧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梁辰鱼还作有诗歌和散曲,但与他的戏剧创作相比,远为逊色。 今存著作,除《浣纱记》,《红线女》外,尚有诗集《梁国子生集》、散曲集《江东白苎》。据记载他还作有《江东廿一史弹词》和传奇《鸳鸯记》,杂剧《红绡》,诗集《伯龙诗》、《远游稿》,均已失传。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