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玄幻奇侠 > 庆余年 | 上页 下页 |
六七四 |
|
薛清微微一笑,看着范闲:“这便是我今日请大人来的原因……陛下的意思很清楚,八处应该动起来了。” 范闲此时已经坐回了椅子上,微微偏头出神。要废储,自然是要用监察院八处打头,当年太子毕竟有不少不怎么好看的把柄落在了内廷与监察院的手中,再加上江南明家官司关于嫡长子天然继承权的战斗,这件事情不论从哪个方面看——皇帝要废太子,自己应该就是那个马前卒。 他的面色很平静,看不出内心的激荡,半晌后说道:“地方是地方,京都是京都,如果仅仅是这些动作……朝中的反噬会极大,门下中书那几位大学士可不会眼睁睁看着太子无过被废。” 他说的是事实,文臣们一心为庆国,求的便是平稳,对于皇帝这个看似荒唐的举措,当然会大力反对,只怕朝堂之上不知又要响起多少杖声。 “尤其是监察院不能出面。”范闲低着头说道:“我不方便出面,监察院是特务机构,我和太子向来不和,有些话从我的嘴里说出来……只会起反效果。” “你的话有道理,我会向陛下禀报。”薛清想了想后说道:“有件事情陛下让我通知你,再过些时日陛下会去祭天。” 范闲今日再觉惊讶,皱眉许久,才缓缓品出味道,庆国虽然鬼神之道无法盛行,不像北齐的天一道那般深入人心,但对于虚无飘渺的神庙依然无比敬仰,如果皇帝老子真能搞出什么天启来…… 对太子的舆论攻势在前,七大路总督上书在后,再觅些臣子出来指责太子失德,不堪继国,最后皇帝左右为难,亲赴大庙祭天,承天之命,废储。 嗯,好荒诞的戏码,好无聊的把戏。 范闲摇了摇头,问道:“什么时候?” “一个月后。” §卷六 第一百零四章 君之贱(上) 太子与范闲从血缘上来说是兄弟,二者之间并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那些终究是长辈们的事情。太子也曾经向范闲表示过和解的意愿,只是范闲不可能相信而已,最关键的是,范闲清楚,太子没有足够的力量和强大的心神来打倒自己。 所以范闲这半年来的所有行动,最大的目标其实是长公主,没有想到皇帝最后只是将其幽禁,却要赶在前头将太子废掉,这个事实让范闲琢磨许久,总觉得在顺序上有些问题,以皇帝老子这多年来在天下角斗场中的浸淫,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才是。 不管顺序有没有错误,废储之事在庆国的朝野上下,终究是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轰轰烈烈这个词也许用的并不准确,所谓风起于萍末,历史上任何一件大事,在开头的时候,或许都只是官场上一些不起眼的风声。 在数月之前,东宫失火,太子往南诏,这已经就是风声。 而当监察院的八处扔出一些陈年故事,太理寺忽然动了兴趣对当年征北军冬祅的事情重新调查,户部开始配合研究那些银子究竟去了哪里……风声便渐渐地大了起来。 去年春和景明之时,太子和二皇子两派为了打击范闲,便曾经调查过户部,最后找到的最大漏洞,便是征北军冬袄的问题。但太子当时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查到最后竟然是查到了自己的头上,幸亏陛下后来收了手,太子才避免了颜面无光的下场。 可如今朝廷将这件旧事重提,朝堂上下的臣子们都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太子方面早就已经没有太多的忠派角色,陛下是准备让太子扔谁出来赎罪呢? 哪怕到了这个时候,依然没有大臣想到陛下会直接让太子承担这个罪责,所以当大理寺与监察院将辛其物索拿入狱后,都以为这件事情暂时就这样了了。 没有想到辛其物入狱不过三天,便又被放了出来,这位东宫的心腹,太子的近臣,因为与范闲关系好的缘故,在监察院里并没有受什么折磨,也没有将太子供将出来。 饶是如此,监察院与大理寺依然咬住了太子,将密奏呈入御书房中。又在一次御书房会议里,呈现在了门下中书、六部尚书那些庆国权力中心人物的眼前。 舒芜与胡大学士替太子求情,甚至作保,才让皇帝消了伪装出来的怒气。但是散朝之后,这两位大学士再一次聚在一起饮酒时,却忍不住长吁短叹了起来。 陛下是真的决心废储了,可他们二位身为门下中书大学士,必须要保太子。这和派别无关,只是他们身为纯臣必须要表示出来的态度,太子一天是储君,他们就要当半个帝王看待,皇帝也不会苛责于此。 最关键的是,以胡舒二人为代表的朝中大臣们,都以为太子当年或许荒唐糊涂,但这两年着实进步不少。为了避免朝中因皇权争夺而产生大的震荡,为了提前防范远在江南的范闲掺和到这些事情当中,他们真的很希望陛下能够将心定下来,将庆国将来遥远的前途定下来。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如今的太子都是庆国最好的选择,即避免了庆国的内耗,又防止了监察院……那年轻人的独大。 庆国皇帝不是昏君,知道君臣之间制衡给庆国带来的好处,也料到了废储之事一定会引起极大的反对声浪,所以他暂时选择了沉默,似乎在第一次风波后,他废储的念头被打消了。 然而胡舒大学士以及所有的大臣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家这位陛下是个不轻易下决断的人,可一旦他做出了选择,那不论会面对怎样的困难,他都会坚持到底。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江南路总督薛清大人的明折送到了宫中,于大朝会之上当廷念出,字字句句,隐指东宫,其间暗藏之意,众人皆知。 舒芜勃然大怒,虽知此势逆而不能回,依旧出列破口大骂薛清有不臣之心,满口胡诌不臣之语。 皇帝怜舒芜年老体弱,令其回府休养三月,未予丝毫责罚。 另六路总督明折又至,语气或重或轻,或明或暗,但都隐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此时的情况已经渐渐明了,皇帝有心废储,七路总督迫于圣威上书相应,只有朝中那些尚书正卿一流的大臣们被夹在中间,他们便是想反对,也觉得上有天遮,下有刺起,浑身上下好不难受。 然而舒芜虽然被请回府,门下中书却依然发挥着庆国皇帝允许他们发挥的正流作用,朝中的大臣们,胆子大的在朝会上斟酌词语,表示着反对的意见,胆子小的保持着沉默……没有一位大臣在皇帝的暗示下,奋勇上书,请陛下易储。 是的,就算再喜欢拍马屁的人,也很难做出这种事情,满朝文武,满京都的百姓都在看着这些官员,太子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却要被废,实在是说不过去,日后更无法在史书上解释。 这次朝会散后,几名文臣的代表来到了舒府,小心翼翼地征求着舒大学士的意见,反正陛下清楚这些事情,他们也不怕有人奏自己结党。 舒芜穿着一身布袍子,沉默许久后,笑着说道:“天下万事万物,总要讲究一个道理,尤其是储君之事,上涉天意,下涉万民,若理不通,则断不能奉……范闲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乃国事,并不是天子家事,舒芜身为臣子,上要替陛下解忧,旁要替庆国除虑,圣心无需揣摩,便问己心便是。” “陛下心意已定,怎奈何?” 舒芜捉着颌下的胡须,像平日里那般嘻嘻哈哈说道:“先生曾经说过,君有乱命,臣不能受。” 他口中的先生,自然就是那位已经辞世两年的庄墨韩大家。文臣分头回家,各自沉默不语。 其实皇帝如果想暗示臣子们上书,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那些朝中的代言人,但很奇妙的是,自从风波起,除了户部尚书范建外,皇帝便从来没有宣召过哪位大臣单独入宫,所以臣子们也在疑惑,是不是陛下的心意还没有定下来——他们不是七路总督那种陛下家奴的角色,更不敢胡乱上书。 朝廷陷入了一种尴尬的沉默对峙之中。而身在东宫,处于事件中心的太子殿下,却依旧温和恬静,似乎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的派系里根本没有什么得力的人,今次却赢得了这么多文臣的支持,可以说是一种意外之喜,却也是一种……意外之惊。 所以太子在暗自感激之余,愈发沉默。 *** 而在这次废储风波之中,有两个置身事外的年轻人,最吸引群臣的目光。这两位年轻权贵气质有些相近,而且与太子的关系都很复杂,偏生时至今日,他们的表现相当出乎人们的意料。 第一个自然是范闲。如今在人们的眼中,他是地地道道的三皇子派,而且本身又是陛下的私生子,身份太过敏感。可是七路总督上书前后,他在江南保持着死一般的沉默,日常的进宫帖子,根本没有一丝字眼提到此事,只是在内库与周边的日常事务上绕圈子。而监察院虽然从户部查到了东宫,但力度明显也没有群臣们想象的那般强烈,所有人都看的清楚,监察院在京都的行动,和范闲没有什么关系。 以至于人们忽然想到一椿事情,陛下将范闲扔到江南,是不是也有将他与监察院割裂开来的想法?而一向表面温柔、内心坚毅的范提司,为什么不肯抓住这个机会痛打落水狗? 第二个便是二皇子。在范闲入京之前,这位二皇子一直深受陛下宠爱,在陛下诸子中第一个封王,在朝中周纳了一大堆文臣相伴左右,后来众人又知长公主明里保的太子,暗里保的是他……这位二皇子不简单,隐隐与太子分庭抗礼,所谓夺储,其实最先前指的就是他。 可是这半年里京都大事不断,却似乎与这位二皇子都没有什么关联。长公主被幽禁后,二皇子一点事儿没有,反而是太子被陛下放逐了一道。 如今太子被废之势危急,按理讲,二皇子应该是受益最大之人,他理所应当有所行动才是。就算他为了避嫌,为了讨陛下的欢心,谨持孝悌二字,一直保持沉默也便罢了,可是他居然……亲自上书替太子辩解征北军冬祅一案,更暗中发动了派系中的官员,站在了皇帝心思的对立面。 当然,他在朝中的势力基本上已经被范闲的两次战役打的稀里哗啦了,可经营这么多年,总还有些说话的嘴,最关键的是,他娶了叶灵儿之后,便等若成了叶家的半个主子,他替太子说话,确实有些作用。 太子的两个兄弟,两个最大的敌人,在太子最危险的时候,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了支持,这真是一个很奇妙美妙玄妙的局面。 想必庆国皇帝这时候的心情一定很复杂。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