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现代文学 > 松花江畔 | 上页 下页 |
一〇 |
|
火车停了,站台上的小贩高声叫卖“烧鸡”。王本元张开眼,拉起窗子,向卖烧鸡的招招手:“鸡多少钱一只?” “三角的也有四角的也有。”小贩拿出一只最大的:“这只算您四毛钱。” “——”王本元没有接,坐下来,咽了一口口水,声音虚弱的说:“有鸡蛋没有?” 卖烧鸡的把烧鸡收起来,用布盖好,并向另一位小贩招招手:“这位先生要鸡蛋。” 小贩过来,王本元买了六只鸡蛋,他分给拴柱子三个,拴柱子才吃到第二个的时候王本元已经把三个下了肚,又闭起眼睛假寐。自从和王本元在一起,没见他如此疲惫过。王本元曾赌钱熬通宵,第二天早上仍生龙活虎的挤车子,料理一切。拴柱子有些耽心,怕王本元病了。 “表叔,那里不舒服啊?” “没,”眼睛没有张开,几乎是用鼻音说:“到了锦州车站喊我。” “我两眼一抹黑,看不懂站名。” “站员们会喊。” 火车又在站上停下来,一位站员用马口铁做成的喇叭套在嘴上,沿着站台喊。声音拖得长长的,拴柱子一点也没听清楚他喊了些什么。 拴柱子开始焦虑,怕到锦州误了事,两人下不了车。但又不敢对王本元说明他听不懂,他恨自己太笨了,这点事都弄不好。他也怨站员们不该拖着长腔喊,那种腔调就像戏台上的三花脸,怪里怪气的谁也弄不清他唱了些什么。 火车又开动了,到站又停下来,他紧张的把耳朵贴在玻璃窗上,只见蓝色的喇叭,套在站员的嘴上,发出呜呜的声音。 坐在拴柱子旁边的一位着了长袍马褂,很清秀的老头儿,对拴柱子笑了笑。拴柱子不好意思,把头扭过去,感到脸上发烧。 老头儿似乎不理会拴柱子有多么难为情,用手拉扯他的衣袖,轻声说:“小兄弟,离锦州还早呢,到锦州我会告诉你。” “——”拴柱子觉得老头儿,说话的声调同他不一样,但是听得懂。尤其满脸和气,使他的情绪平静了些。他开始感激对方,可是不知说一句什么话得体,脸儿又别得像个大紫茄子。 “你是那里人?”老头儿问他。 “山东。” “贵姓?” “李。” 老头儿对拴柱子寒暄完了,拴柱子知道应该再请教对方,嘴唇翕动了一阵子,僵在那里。 “我有很多山东朋友,”老头儿很健谈:“你们山东人都爽直,够义气,够交情。” “——”拴柱子仍接不上腔,祇有听的份儿。 “你们去那里?” “关东。” “关东太大了,什么地方?” “松花江。”拴柱子费了很大的劲才说出这个地名。 “松花江长得很,是在江边那个县,那个旗,还是什么屯子。” “——”拴柱子摇头:“我表叔知道。” “去松花江怎么在锦州下车。” 虽然老头儿笑着问,拴柱儿却有点不高兴,他认为老头儿盘问得太多。他觉得老头可以瞧不起自己,不该瞧不起王本元。他挺了挺脊背说:“我表叔下过三四趟关东,弄得清楚。” “噢!” 老年人拖了个长腔,表示明白了。他虽然穿得整齐,却用旱烟袋,拴柱子瞅了一眼,翠绿玉石烟嘴、风磨铜烟锅、鹿皮烟荷包。和家乡王大户用的烟袋差不多,可见对方是个有钱人。 “有钱人?”拴柱子想:“照算命的瞎子所说,万一有一天发了财,那个时节学会了吸烟,一定也弄这么支烟袋。” 老头儿吸完一袋烟,重新装上,擦擦玉石嘴子,递过来,笑嘻嘻的:“小兄弟,尝尝我的叶子怎末样?” “——”拴柱子忙摇摇头,脸儿又羞红了。 车厢内的热水汀越来越热,窗外的气候可越来越冷,窗子上结了一层冷雾。每到站的时候,拴柱子都用手擦亮向外张望,他看见站台上的树木,叶儿一片也没有了,干枯的枝儿不带半点儿生气。 “上过学吗?”老头儿问他。 “——”拴柱子又是先摇头:“没!” “去松花江垦荒,还是捕鱼,伐木头?” “——”拴柱子点头,其实他没有任何打算,不过庄稼汉跑遍天下,也离不了那块土。 “你怎么不说话?” “——”拴柱子红胀着脸儿笑了笑。 老头儿并不因为他不多开口而不高兴,他继续谈着,说自己是河北省人,在长春经商。如果拴柱子有一天到长春,可以到他柜上玩。接着他又再三的说明自己住在头道街,开万盛号。 拴柱子还是只会点头,他明白老头儿的话具有诚意,但不知道在车上分手后,这辈子能不能再见到面。 一站又一站过去,老头儿也不瞌睡,精神非常的好。拴柱儿看看王本元,早已进入梦乡。本来黄黄的一张脸现在变成土色,嘴角斜着,长串唾液垂在长袍上。 老头儿又告诉拴柱子,他到关东时,也是十六七岁,两肩杠着一张嘴。现在有几家买卖,他微笑着叮嘱拴柱子:“关东遍地是宝,遍地是黄金,可得勤快人去捡,光勤快不行,还得俭省才守得住。” 拴柱子懂这是句金玉良言,他从挨饿受冻中长大,自信不会“好了疮疤忘了疼楚”。 老头儿拍拍落在怀前的烟灰,然后对拴柱子说:“你把他喊起来吧,下一站就是锦州了。” 拴柱子将王本元推醒,王本元用两手揉着眼睛问:“到了吗?” “嗯。” 王本元双眼睁开了,擦拭着玻璃,在暮色中,窗外的房舍越来越稠密,又远远的看见一座古塔:“是到了。”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