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现代文学 > 北极风情画 | 上页 下页
简介


  无名氏(1917-2002),本名卜乃夫(又名卜宁、卜宝南)。原籍江苏扬州,出生于南京。

  中学未毕业就只身去北京,旁听于北京大学,自学成才。20世纪三十年代即从事写作。抗战时做过记者和教育部职员。1940年去西安独居华山一年。1944年去重庆,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后隐居杭州,从事写作。一九八二年他离开大陆至香港,后赴台定居。

  1943年,首次以“无名氏”为笔名发表小说《北极风情画》,轰动一时。以《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两书享有盛名,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很大,在台有国宝级作家之誉。

  *****

  无名氏的小学生活是在中央大学实验小学度过的。所谓实验小学,就是按照杜威教育思想进行实验,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在小学时,他的聪明才气就表露无遗。

  有读五年级的时候,无名氏的作文《夏天来了》等两篇,被老师寄到上海中华书局办的《小朋友》杂志发表,一时校中传为佳话。当时,《小朋友》杂志的主编是陈伯吹。

  17岁时,无名氏在天津《大公报》副刊《小公园》发表文章,得到副刊编辑赵惜梦的赞赏,这时,他已靠稿费收入补贴生活。在高中即将毕业之时,一向成绩优秀的无名氏为了反对联考,宣布放弃考试,这就意味着放弃了那进入大学必需的文凭。此后,无名氏就到北大中文系当了旁听生,听到了周作人、钱玄同等著名教授的讲课。

  抗战开始之后,无名氏任职于成舍我创办的《立报》。1940年8月7日,为了纪念“八一三”上海抗战三周年,无名氏在一夜之间就写了一篇4000字的散文《薤露》,献给全体死难将士的英灵。该文刚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中央广播电台立即请国立剧专学生郭季定朗诵播出。重庆北碚后方医院里的伤兵听到了,纷纷要求院方让他们重返前线去杀敌。电波又传到正在印度旁遮普省的中国远征军的医院,受伤住院的军官用速记记下来传读。《薤露》又成了莘莘学子的教材,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就选用了该文作为语文教材。至今台湾的语文教科书还能见到这篇名文。

  无名氏于同年冬天,写了一篇低徊缠绵的抒情散文《梦北平》。在《新蜀报》副刊发表后,四川自贡中学选为高中语文教材。

  让无名氏一举成名的是小说《北极风情画》。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是韩国革命志士李范奭。而无名氏与李范奭的认识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无名氏想写韩国志士李奉昌行刺日本天皇的故事,便去找重庆的韩国革命者,因而认识了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从而结识了光复军参谋长李范奭。无名氏为这群异国革命者所感动,离开重庆新闻界,成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客卿,为这个政府做宣传工作。他和李范奭同住在一间屋子里。

  李范奭具有传奇般的经历,身上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每到夜晚,健谈的李范奭就打开他的话匣,一边抽烟,一边“独白”自己四十年来的经历。无名氏回忆说:“每夜从八点到十二点,我要听他的哈姆雷特式的独白,长达四小时之久。”

  有两个晚上,李范奭讲了他在俄国托木斯克时的一段爱情故事。“九一八”事变之后,李范奭在东北抗日义勇军马占山部任高级参谋,抗日失败,他跟着马部撤到苏联境内西伯利亚托木斯克。有一天深夜偶遇波兰少女杜尼亚,当时她是中学教师。多次相会之后,两人产生了爱情。但是部队不能长驻,当部队撤走后,杜尼亚不能随他而去,竟殉情自杀。

  无名氏听完这个哀婉的爱情故事后,第二天早晨就记录下来。他的二哥来看他,发现了这份记录,冲着他喊道:“乃夫,这个故事很不错。写成小说一定吸引人。”但是无名氏没有立即动笔,在过了两年之后,西安《华北新闻》总编辑赵荫华很想在自己报纸上有一个出色的长篇连载,软硬兼施要求无名氏给他一部小说。而刚巧,当时无名氏比较空闲,就答应了,用了20天的时间写成了《北极风情画》这部约13万字的小说。

  孰料《北极风情画》一经在《华北新闻》连载,立即轰动西安,当时几乎人手一纸。无论无名氏出去理发、洗澡、上饭馆、咖啡馆,或者到公园喝茶,到处听到有人在谈论此书。无名氏的友人黄震遐从甘肃来到西安,一见到他就说:“从前拜伦写了《柴尔德·哈罗德》旅游诗,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名满伦敦,足下现在正是当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