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朱自清 > 中国歌谣 | 上页 下页 |
徒歌(1) |
|
徒歌或称为“自来腔”(《歌谣周刊》七十一号CK先生文),包括诵的和歌的。山歌其实也可以说是徒歌;但本节所指,却严格地以彻头彻尾不合乐的为主。这种徒歌自应纯是白话,而因古今语异及文人改削的关系,有些古谣在现在看来,却似乎很文,这在流行当时并不如此的。徒歌之古者,相传有《康忂谣》,但那是依托的(五十一页)。《蜡辞》较为可靠,也甚古,但恐系追记;又其是否乐歌,甚难断定。此外,《孟子》中载晏子引《夏谚》一首云: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梁惠王》下) 此歌虽名为谚,而“其辞如歌诗”,实“谣之类”(焦循《孟子正义》中语),赵岐注以为夏禹时谚。孟子之书较早,此歌又系晏子所引,自然甚可靠。但陆侃如先生以为文字平易,疑亦是追记的(《中国古代诗史》稿)。所以关于最古的徒歌,实是难有定论。 徒歌内容,就《古谣谚》中所载言之,大约可分为下列诸项: 一 关于政治的 (一)占验的 以占验的观点解释歌谣,起源甚早。《国语·郑语》载周宣王时童谣云: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说是褒姒亡周的豫言。古人好言神怪;若照我们现在的解释,则这歌当是褒姒得宠后的传说,形诸歌咏,乃民怨的表现,与“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及“千里草,何青青”之谣系同类,不过表现方法各有不同而已。至于以后的应验,则全属偶然,并无一定的因果关系存于其间。但这种占验的解释,辅以荧惑之说(关于荧惑的记载,始于汉代,其起源大约甚古),直到近世,还有很大的势力。因为史书《五行志》中采用此说,所以影响有如此之巨。《儿歌之研究》中说这种歌谣,学者称为“历史的儿歌”,引日本中根淑释童谣云: 其歌皆咏当时事实,寄兴他物,隐晦其辞,后世之人鲜能会解。故童谣云者,殆当世有心人之作,流行于世,驯至为童子所歌者耳。 并说“中国童谣,当亦如是”(《谈龙集》二九三页)。至如关于个人的预言,如《晋书·五行志》谓庾亮初镇武昌,出至石头。百姓于岸上歌曰: 庾公上武昌,翩翩如飞鸟。庾公还扬州,白马牵旒旐。 又曰: 庾公初上时,翩翩如飞鸟。庾公还扬州,白马牵流苏。 (二)颂美的 前引《夏谚》即是一例。又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这些都是普泛地颂美为政的人的。又如《汉书》载魏河内民为史起歌云: 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 这是专指一事加以颂美的。 (三)讽刺的 如《后汉书·刘玄传》载长安中语云: 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这是讽刺刘玄时受官爵者之滥,是贬咏。又如《史记》载天下为卫子夫(武帝后)歌云: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这歌专咏一人,讽刺之意甚隐。又如南朝时袁粲、褚渊同受宋明帝顾命,粲尽忠故国而死,渊则入仕新朝。于时百姓语曰: 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为褚渊生! 这是讥渊个人失节的。 (四)怨诅的 如前举“千里草”之谣是诅咒董卓的,属此类。又如《汉书·翟方进传》云: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陂,水溢为害。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事,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 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 这是为一事而发的。 (五)记事的 记当时新闻而成歌咏。如《汉书·匈奴传》载《平城歌》云: 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这是记平城之围的。又《旧唐书·韦坚传》载玄宗时人间戏唱歌词云: 得体纥那也,纥囊得体耶。潭里车船闹,扬州铜器多。三郎(指玄宗)当殿坐,看唱《得体歌》。 书中以此歌为预言,其实也当是新闻的歌。 二 关于社会的 (一)颂美的 这是指颂美学术、德行等而言。如《论语·比考谶》诏孔长彦、孔秀彦兄弟聚徒数百,时人为之语曰: 鲁国孔氏好读经,兄弟讲诵皆可听。学士来者有声名,不遇孔氏那得成! 有一个比较少见的歌,是颂富的。《晋书·麹传》说金城麹氏与游氏世为豪族,西州为之语曰: 麹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二)品鉴的 这与前项相似而不同,是评论人物而估定其价值的。东汉时此风最盛,起于学者而行于民间。其措语亦似有定式,如《后汉书·召驯传》说驯少习《韩诗》,博通书传,以志义闻,乡里号之曰: 德行恂恂召伯春。 “伯春”是驯的字。又《许慎传》,时人为之语曰: 五经无双许叔重。 此种体格,大抵用以评论人之学术德行,间有涉及政事的,也以颂德为旨。如《后汉书》异文,鲍永辟、鲍恢为从事,京师语曰: 贵威敛手避二鲍。 这实在还是说二鲍之抗直的。也有连用两句论一人的。如《后汉书·胡广传》载京师谚曰: 万事不理问伯始(广字),天下中庸有胡公。 又有用两句来比较两个人的。《后汉书·党锢传》序云:“初,恒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 天下规矩房伯武(植字),因师护印周仲进(福字)。 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进尤隙。” 更有用两句分论之人连为一歌的。这种歌或称语,或称谚,或称谣。照《古谣谚》例言,所录称语者即谚。但谚是经验的结晶,应是原则的或当然的,与此种歌性质不符,故仍当作谣而加以论列。在东汉以前,也有这种歌,但体式不同。《史记·货殖传》注,徐广引谚云: 研桑心算。 研是计然,桑是桑宏羊。这也应属于谣。 (三)风俗的 《五杂俎》(明谢笔淛著)载京师风俗谚云: 天无时不风,地无时不尘;物无所不有,人无所不为。 又如《后汉书》马廖引长安语云: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这是说风俗流行的情形。又如《石痴别录》(明代)载儿童衣裙相牵,每高唱云: 牵郎郎,拽弟弟,踏碎瓦儿不着地。 《坚觚集》据《询刍录》说这是祝生男之歌。这便是风俗的表现了。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