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朱自清 > 中国歌谣 | 上页 下页
歌谣的异名


  《乐府诗集》引梁元章一作帝。《纂要》曰,“齐歌曰讴,吴歌曰歈,楚歌曰艳,浮歌曰哇,……”前三种是因地异称,后一种许是声音的关系;《国语·楚语》注,“浮,轻也。”大概这种歌的调子是很轻靡的。近来又有“俗歌”一名(见《谈龙集》,《海外民歌译序》《江阴船歌序》),则是别于一般的诗歌而言。谣有“谣言”,“风谣”(见《后汉书》,据《古谣谚》卷一百引),“谣辞”(见《旧唐书》,据同书目录),“民谣”(见《晋书》),“百姓谣”(见《南史》),“口谣”(见《明季北略》,据同书目录)等名字。谣字有或作“譌”字者,如《风俗通·皇霸》篇,载赵王迁时童谣,《史记·赵世家》,“童谣”作“民譌言”。“谣”字有误作“讹”字者,如《宋书·符瑞志》,载永光初谣言,前《废帝纪》“谣”作“讹”,而其词用韵,实系歌谣之体,与他处“讹言”无韵者不同(采录《古谣谚·凡例》本文与注)。又有以“风诗”总称歌谣的(《谈龙集·读童谣大观》)。

  《古谣谚·凡例》说:“讴有徒歌之训,(原注)《楚辞·大招王注》云:‘徒歌曰讴’,亦可训谣。(原注)《庄子·大宗师·释文》云:‘讴,歌谣也。’吟本训歌,(原注)《战国秦策》注云:‘吟,歌吟也。’与讴谣之义相近。(原注)《文选》陈孔璋《答东阿王笺》‘以为吟颂’注云:‘吟颂,谓讴吟歌颂。’唱可训歌;(原注)《礼记·乐记》‘一唱而三叹’郑注云:‘倡,发歌句也,唱与倡同。’诵亦可训歌;(原注)《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郑注云:‘诵,谓歌乐也。’噪有欢呼之训;(原注)《国语》韦注云:‘噪。欢呼也。’呼亦歌之声,(原注)《尚书·大传》云,‘其歌之呼也’郑注云:‘呼出声也。’并与讴谣之义相近。故谣可借讴以称之,(原注)如《左氏宣二年传》载宋城者讴。又可借吟唱诵噪以称之”。(原注)如《晋书·石虎载记》引佛图澄吟,《北齐书·后主纪》载童戏唱,《左氏僖二十八年传》载晋舆人诵,《哀十七年传》载卫侯梦浑良夫噪。这讴、吟、唱、诵、噪、呼几个名字里,吟、噪、呼(《古谣谚》目录中,加一字称为“呼语”)都甚少见,且据《古谣谚》所录的而论,也与我们现在所谓歌谣不合;那些只是个人的歌罢了。

  此外南方还有“山歌”,广东也称为“歌仔”(见屈大均《广东新语粤歌条》),普通以指情歌,但据梁绍壬《秋雨庵随笔》四及钟敬文先生《歌谣杂谈》三(见《歌谣周刊》七十一号),其范围颇广,与“歌谣”之称,几乎无甚分别。——广西象县的僮人又有所谓“欢”,是用僮语所唱的山歌;用官话唱的则仍叫做山歌(见《歌谣周刊》五十四号《僮人情歌》)。又有“秧歌”,义是农歌,但所包也甚杂。这两种大抵七言成句,与句法参差的不同。更有甘肃的“话儿”(见《歌谣周刊》八二号袁复礼先生文),直隶新河的“差儿”,“数大嘴儿”,“但掌儿”等俗名(见《歌谣周刊》六十八号,傅振伦先生《歌谣杂说》)。这些是只通行于一定地域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