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郑振铎 > 中国俗文学史 | 上页 下页
第十四章 清代的民歌 一


  清代的散曲也和明代的一样,已成了文人的作品,不复是民间的东西了。明代的南北曲,尚是和“南宋的词”相同的东西,虽已达老年,而还能生存,还能被歌唱,还能流行于民间;但清代的散曲却像“明代的词”了。除了少数的例外,大多数的南北曲都已不能被之弦歌,都已不能流行于民间。散曲作家们的气魄也不复像元、明二代之豪迈。他们不是过于趋向尖新、鲜丽之途,在一字一句之间争奇斗胜,便是拘守格律,不敢一步出曲谱外,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活尸。

  清代的重要的散曲,自当求之于民间歌曲,而不能在文人学士们的作品里见到。

  明人大规模的编纂民歌成为专集的事还不曾有过,都不过是曲选或“杂书”的附庸而已。——除了冯梦龙的《挂枝儿》和《山歌》二书之外。但到了清代中叶,这风气却大开了。像明代成化刊的《驻云飞》、《赛赛驻云飞》的单行小册,在清代是计之不尽的。刘复、李家瑞编的《中国俗曲总目稿》所收俗曲凡六千零四十四种,皆为单刊小册,可谓洋洋大观。其实,还不过存十一于千百而已。著者昔曾搜集各地单刊歌曲近一万二千余种,也仅仅只是一斑(惜于“一·二八”时全付劫灰)。诚然是浩如烟海,终身难望窥其涯岸。而综辑民歌的工作,也不断的有人在做。其规模虽没有比冯梦龙的更大,却比他更为小心谨慎。他的《山歌》、《挂枝儿》等集,究竟有多少是民间的本来面目,很可怀疑。他一定曾大胆的加以删改,加以润饰,好像把魏唐石刻,敷以近代的泥粉一样,未免有些走样或失真。其中,且更有许多的他自己或他友人们的拟作在内。但清代的民歌搜集者、编订者却甚为忠实,其来源也甚为可靠。像《白雪遗音》的编者差不多便费了一年多的编辑工夫。

  《中国俗曲总目稿》,著录曲艺、民间小戏作品曲目的工具书,成书于1932年。对研究清代以后曲艺的流度、曲本的流布,有重要价值。

  记录清代中叶以前的俗典总集。清代王廷绍编,选录当时流行于北京的时调小曲曲词622首。

  曲谱四本,乃多方搜罗,旷日持久,积少成多,费尽心力而后成者。(华广生自记)

  在高文德的序上,也记着编者华广生的话,道:

  初意手录数曲,亦自作永日消遣之法。迨后各同人皆问新觅奇,筒封函递,大有集腋成裘之举。

  所以,他的搜罗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并非出于一人之力,而是出于许多人的协助。其中,搜集的人或难免有偶加润饰的地方,但大多数可信其为本来面目,有许多且是很新鲜的从民众口头上采集下来的。

  《霓裳续谱》的来源,比较复杂。但在实际上也是伶工们的口头相传的东西。王廷绍序云:

  三和堂颜曲师者,津门人也。幼工音律,强记博闻。凡其所习,俱觅人写入本头。今年已七十余。检其箧中,共得若干本。不自秘惜,公之同好。诸部遂醵金谋付剞劂,名曰《霓裳续谱》。

  这是《霓裳续谱》的来历了。虽然“其曲词或从诸传奇拆出,或撰自名公钜卿,逮诸骚客,下至衢巷之语,市井之谚,靡不毕具”,但究竟以衢巷市井之歌为最多。像这样慎重的编订,乃是明人所不能及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