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郑振铎 > 中国俗文学史 | 上页 下页
第四章 六朝的民歌 一


  六朝的民歌,有其特殊的地位。其地位较之明、清的民歌都重要得多。她像唐代的词、元的散曲,立刻便得到许多文人学士们的拥护,立刻便被许多文人学士们所采纳,立刻,这种新声便有了广大而普遍的影响。

  有人说,六朝文学是“儿女情长,风云气短”。又说是,“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为什么六朝文学会成为这样的一种风格呢?其主要的原因便是受民歌的影响。

  六朝的民歌,从晋代的东迁开始,便在文坛上发生了很大的作用。

  这些民歌大多数都是长江流域的产品。中原的人,迁到了江南,初时还有些故乡的思念,故有新亭之泣,有起舞、击楫之志。但到了后来,便安之乐之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在这样的好风光、好乡地里,所产生的情绪自然而然的会轻茜秀丽了。好女如花,柔情似水,能不沉醉于“相忆莫相忘”,“中夜忆欢时,抱被空中啼”,“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的歌声里么?

  新亭之泣,也即新亭对泣。西晋末年,西晋王朝被迫渡江南下,朝中大臣宴于新亭,感怀不已,相对而泣。后来以“新亭对泣”表示感怀故国、忧国忧时之情。

  起舞,即闻鸡起舞。指《晋书·祖逖传》记载的祖逖听到鸡叫就起床练舞之事。后以此形容志士奋发自励,准备为国效力。

  击楫,即击楫中流,在河中间敲打船桨。晋代祖逖领军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请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用以称颂报效国家的慷慨之志与激烈壮怀。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