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郑振铎 > 民间文学研究 | 上页 下页
民间文艺的再认识问题


  从前许多朋友们,连我自己也在内,在讨论民间文艺问题的时候,总以为旧瓶不宜装新酒,把许多流行于民间的歌曲、戏剧的形式及歌调利用了来写抗战的情感与故事,我们总觉得不大适宜。当时,我们听到若干抗战的诗歌,是用了旧调子来唱的,便觉得格格不能入耳。像北平印行的淞沪战的皮黄剧本,用“四小卒引翁照垣上”,等等的场面,我们都认为是不大相宜,而且有点“滑稽相”,会破坏了严肃的空气的。许多改良的皮黄戏,也未能有很好的成就,总不如旧的东西,像《武家坡》,《连环套》,《玉堂春》等等的那末受人欢迎。

  当时,我们曾武断的说道:“旧瓶不宜装新酒。”

  当时我们只注意到几个大都市的市民们的反应,却没有注意到最大多数的农村里的人民们的情绪。

  经过了八年的抗战,经过了大后方许多次的经验的所得,这结论是应该变动了。对于各地方的民间文艺的形式我们有再认识的必要。

  新的形式,像话剧、电影和小说等,人民们不是不欢迎,但更容易为其接受的却是旧的形式的民间文艺。

  在大后方,大鼓书和相声便曾流行得很广。秧歌也是受很广大的群众的欢迎。原来流行的秧歌,其形式是很简单的,其唱调也是很单调的,但经过了改革,成为秧歌剧之后,其形式便大大的进步,足以表现任何内容的题材了。

  我们在上海,曾经见到《兄妹开荒》的一个秧歌剧,觉得异常的新鲜、感动。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作为任何民间文艺的改革的范式的。

  原来所谓民间文艺,其形式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本身常常在变易、改革之中。从前流行于全国的高腔(即弋阳腔)渐渐衰落之后,在昆剧班和京戏班里,却还有时可以见到其一二出最流行的东西。昆剧成了曲高和寡的古调的时候,也还有若干出最好的东西保存在皮黄戏里,像《林冲夜奔》、《游园惊梦》之类。

  粤剧是常常采用了新的歌调和表演的方式进去的。

  “申曲”本来是坐而弹唱的,但近若干年来,也变成了彩排的或走而表演的“申剧”了。

  可见革新的民间文艺并不是不受欢迎,而民间文艺的形式,其本身原来是常在进步,常在革新之中。

  我们现在要深入人民大众之中,便决不能坚守新文艺的壁垒。应该对于旧有的一切民间文艺都有一番新的认识。

  我们不能强迫人民大众们都来接受新文艺的形式。反之,我们应该在旧文艺形式中灌进了民主建国的思想。这样,才能发生了广大的影响与深入的作用。

  民间文艺的形式是多样的,差不多每一个地方都有其不同的歌调与形式。我从前曾收集到各地方的歌曲唱本一万数千种,自北方到广州都有。这些,还都是写印出来的小册子。其他,口头上流传着,不曾写下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这些唱本可惜在“八一三”的时候全部损失了,否则,倒可以作为研究的一个基础的。

  旧形式可以保留的,应该无条件的保留下来,像大鼓书、相声、秧歌调之类。其应该加以改革的地方,也须不迟疑的加以改革,像皮黄戏,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便须加以改变——如“四小卒引翁照垣上”,如果穿了旧戏装是不合理的,穿了军装,也与那种形式不调和,这必须加以改革,使之适合于这剧本的内容的情调。例如,把上场诗及行卒之类废除掉,而布置成“话剧”那样的布景和场面,便可比较的能够协调了。

  我们应该开始工作。第一步,把各地方的唱本,小剧本,以及其他凡有文字写下来,印出来的东西,全部收集起来,成立一个民间文艺的图书馆,作为一个应用的和研究的基础。像李家瑞《北平俗曲略》里的东西,在北方便可开始大规模的搜集着。许多潮州调,福州调,申曲,粤调,扬州歌曲等等,便可以在当地搜集着。不妨多搜集若干份,把中心放在上海及北平等若干大都市,而本地也需要有一个这样的图书馆。

  第二步,应该有若干人在人民大众的口头上搜集若干流行的歌曲而把他们写了下来。这件事比较困难,但实行起来,也还简单。要有若干组,每组若干人,分散在各地搜集,写定。写下来的东西,也便可以归藏到各图书馆里去,作为资料。这种活的材料,较之已印行出来的,更为有用,更可以作为应用的基本东西,还可以拣选若干印行流通。

  第三步,把搜集到的材料,加以研究,加以拟作,把新的精神和内容放了进去。必须注意到那歌曲的本来情调,是抒情的或是叙述故事的,是靡靡之音或是慷慨激昂的调子,都要有个明白的辨别。应该革新的地方,不妨大胆的改革着;应该保留的地方,也不妨尽量的保留着。

  文艺如何与广大的人民们打成一片,是今日谈民主文艺的人所必须注意到的问题。

  文艺作家们不应该再停留在窄小的新文艺的圈子里。应该从写字台上站起来,看看中国,看看人民大众的需要而写作着。

  这并不是说,凡一切文艺作家们都要放弃了他们所能写作的东西,而勉强的去模拟民间文艺的形式。这只是一个呼吁,想请求一部分对于民间文艺的形式有研究、有兴趣的人来从事于这一部分的工作。

  文艺的范围是很广泛的,繁赜的。人有所能,也有所不能。我们对于一切从事文艺工作的人都尊重其成就。不过,在今日苦难重重的中国,应该怎样为人民大众而服务,却是每一个有艺术良心的作家所应有的问题。而这个关于民间文艺的再认识的问题,对于一部分人或一大部分人,却是一个很值得仔细讨论的课题。要和人民大众们打成一片,这民间文艺的形式便不能不加以接受和应用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