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邹韬奋 > 小言论·第二集 | 上页 下页
动静两个方面


  同时我们对于青年也愿尽其愚诚,略抒管见。记者以为学生的行为有静的方面,有动的方面。静的方面为经,动的方面为权。静的方面为潜心学术,就自己所专攻者加深切的研究;动的方面为当国事方面或外交方面有极重大的紧急问题发生的时候,倘遇当局颟顸,社会麻木,不得不团结起来督促当局,唤起社会。我以为当静则静,当动则动,尤须能动能静,能静能动。这怎么说呢?请略加申说,藉倾鄙意。

  每闻有人不管国事如何,只一味的劝人埋头读书,我未敢赞同;也有人不管实际问题怎样,只一味的盲动乱动,我也未敢赞同。我承认学生是在培养的时代,培养时代的宝贵光阴不应虚掷;我们更应牢记救国的基本工夫在把各人养成专门的人材,作长时期的奋斗,若各人只窃得一些皮毛,对任何专门问题平日都无切实的专精的研究,将来一遇到专门的困难问题待决,便瞠目挢舌,莫知为计。这是静的方面的工夫。但我不赞成不顾一切的埋头读书,我以为如在无须动的时候,一面研学,一面仍须亲切注意国事的进展,如认为有必须动的时候,便须团结同志起来轰轰烈烈动他一下。有人说学生爱国运动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我以为只要目标看得准,时期看得准,效果也不小。例如当政府有对辱国条件妥协倾向的时候,全国愤慨,青年学子起为先锋,民气藉以兴奋,政府即不能无所顾忌。但政府果能顺从民意,努力自效,则学生方面亦可暂观成效,蓄力待时。此即所谓能动能静,能静能动。

  还有一点,我们也很可注意的,即在动的时候,如有爱国的实际工作可做,自当努力做去,否则即须同时顾到静的工作。如既不上课,又无实际工作可做,而但觉烦闷,闲荡度日,便等于精神上的自杀。中山先生终身尽瘁于革命,亦终身好学不倦,他虽在海外亡命,清廷以十万圆购他首级的时候,多么危险,但他总带有新书,一有工夫即手不释卷。后来他在国内为革命而督军,一在战事暂停的当儿,他就读书不辍。他虽是学医出身,对于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学识所以能那样渊博,全是他在颠沛危难中不忘研学的结果。如果他在亡命或国事倥偬中而一如现在青年之烦闷或颓废,束书高阁,不求学问,便无从求得新知,增长学识。他的这种能静能动能动能静的精神和能力,实在是我们的好模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