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恽代英 > 恽代英文集③ | 上页 下页
致子强


  (一九一九年四月十四日)

  中学之教授宜有下列标准:(一)适合学生程度,故宜考察其容纳量。现今教师(1)或求速,则只养成三五高材生,使得特别发展。其资分稍低者,拚死亦赶不上人,尚以不用心咎之。教师亦只畏高材生之评议,以高材生言论常较有价值也。此由教师务名之故。(2)或骛高,教师自己脑筋较细,造诣较深,以己度人,不知就客观考察,故彼恒好以其最觉有趣之心得,授之学生,而学生无此沉静头脑以融纳之,故茫无所得。此亦等于不兑现之纸币而已。故吾每谓,教师若为高材生心服,有学问之参观者所赞美,仍未必为良教师,以彼等同是脑筋细密人,一样偏弊。若设身为稍劣之生徒想,即知其未尽善,此由教师不解客观的心理。教师原为学生做事,若投以不适宜之食料,咎有应得矣。(3)或借教书为求学。古人言教学相长,本非无理。究竟教之长学,只能在教授法方面。否则,答问或预备功课所生之附产物(By-product)究竟预备功课与研究学问完全两道。教师之责任,应为学生做事。若自忘其责,只求利己,所以每将中学教师当大学教授当起来,此大罪也。

  中学教授宜反复讲解及练习。以彼距小学不远,且中国今日小学不良,若欲为中学生打稳固根本,一二年级尤宜多取小学教法之意。抑就社会心理考察之,聪慧者在群众中较钝拙,勤奋者在群众中较惰逸,沉静者在群众中较浮嚣。若非利用反复刺激,即高材生亦或无所得。我作事好计日程功,即如九班之练习簿,每可证明教授之效甚少,日记亦可见彼等常悮会吾所劝勉之言。盖言出于口,入于耳,各人先有主观之见,每易悮会。又一班五六十人,智愚勤惰不齐,而一小时中岂望其时时精神集中,即勤奋者亦不免鸿鹄之将至。又况卫生未讲,凡心身不愉快者,在堂上每易有心不在焉之患。彼不用反复刺激之法,而责学生不用心,亦可谓不恕矣。

  (二)应注意社会需要。于此有一先决问题,即在中学期应完成其生活力。说者或拘执学校系统之说,而以为中学为预备教育、常识教育。吾深痛其不顾学生一生之幸福,社会对于教育之信仰也。吾家岂得谓贫,然因出入才敷,吾兄弟之求学已虞不继。在此同事者,彼此均觉侥幸熬到卒业。此犹就有贤父兄者而言。假父兄不知学业重要,或不顾子弟前途,或同居伯叔,因互相牵制不能筹出相当学费,则中途辍学者有之矣。即令勉强苦学以至卒业,仍不能得一种生活力。试问,学校对于此种辍学及卒业者,果无愧于中耶?社会生活之艰难,只有甚于今日者。若中学常是此种娱人视听而毫不受用之杂货摊的教育,其终必至于中人以下之家,子弟皆不能受教育,且亦不愿受教育。然则所谓教育,岂为脓包之纨袴少爷所设耶!或曰:彼果无力受预备教育,则何不入甲种实业学校?曰:今日中国之实业学校,同是不适应于生活力之养成。且以中学兼授国民常识与生活技能,卒业后使升学就业两均便利,本非不可能之事。且就中学制略变通,以行职业教育,如吾上所云者,较甲种实业学校为妙,而合现时需要,欲使国民均受相当的常识,又均能生活,惟此法为好。

  即言养成生活力,亦即因社会由贫而生之一种需要。因此则当极力打破此玩意儿的常识教育。一切课程,一切课程内之材料,均当视需要最急,生活最切者而授之。又中国社会现状,与西人在不同的进化之阶段,故西人中学所必授者,吾人未定必授。吾等固不当迁就社会,但社会原未需要,将来亦不需要,吾人又无法使社会于此学生卒业左右期间,发生此种需要。或在理本不必应有此需要者,教育家必欲养成一种欧美式的学生,或理想的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不顾其将来无地吃饭之苦,此亦最大之谬见也。说者必谓升学与谋生两事,必非同时可以预备,此亦谬见。若如吾上所列课程,谋生固可,升学亦无不足。今日最严的学校,入学考试,亦用不着今日中学名义上卒业的程度。教育部定章,既为无目的而向壁所造,访间只知按其课程年限,不问社会与学生之需要,而塞与甚多之教材。故每有专门以上之程度,而编入中学,以之担搁其他学习之进行。又课本每以材料丰富自夸,故讲授多而练习少,学生疲精劳神,犹虞不继。如此而不改良,则其时力之不经济亦至矣,何怪其无暇顾生活技能之养成耶!

  中学养成生活能力,除关于该生活科目外,余均只需要及格程度,不必多求。如此,然后一部分不浪费力,一部分能勇猛精进。

  选自恽代英一九一九年日记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