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谢觉哉 > 谢觉哉文集 | 上页 下页 |
给林业部党组的信 |
|
(一九六二年三月七日) 林业部党组同志并其他同志: 接到2月26日你部党组信,使我了解全国林业情况和工作部署,甚感。 “林业十八条”和“十省会议纪要”我都看了。 我还想写几句话,以补前两信的不足。 小时读四书: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告子章》) 2000多年前的孟子,已知道护林和育林,他老先生很不喜欢“濯濯”,即现在说的“剃光头”。我在各地看到不少“光头”,有的是林权没确定被剃的,有的也许是林业业务人员剃的。它却并不“郊于大国”。这是孟子所没想到的蠢事,应该深以为戒。孟子又说过: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梁惠王章》)《礼记》上说: “草木黄落,然后入山林”(《王制篇》) 木材在生长的时候不去砍伐。又说: “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鼈不中杀,不粥于市”(同上)“粥”是出售。“中伐”、“中杀”是说要长到一定的程度才准“伐”、“杀”。 现在市面卖的猪肉,都是不中杀的。过去我的家乡、不杀这样小猪,小猪肉没有人买。我也在各地看到伐倒的一些小的木材,因而常常想起小时读过的话。林业部门可不可以来个规定,即某种类的树不达到某种大不要砍。 《孟子》上还有这样的话: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梁惠王章》) 那时的国,比现在的县大不多,大概都要有一些高大的树(乔木),否则不足以显出国家的历史(故国)。因此我想到旧社会的坟山树、屋场树、水口树、河堤树,不许轻易砍伐,“农业纲要四十条”规定的宅傍、村傍、路傍、水傍栽的树,也应该是不许轻易砍伐的。我的家乡——湖南宁乡,以前有不少大树,有人告我:现全县只存有3棵大树(在何处我还不知道),这就使得读过“故国乔木”的书的我很伤心:“风景优美的不美了,水旱无忧的有忧了;”用的烧的,大感困难;“乌舡子到不了黄材”;“大树清泉俱已杳,只留情景在心头”。 我国是个林木不富裕的国,我们的先人很注意护林育林,不只是“木不中伐,不粥于市”,就是“中伐”的也要留下一些不伐,这不是迷信。试看:中山公园的大柏树;瑞金沙洲坝毛主席住处的大樟树,如有人去伐,那一定是疯子,要受到人民制止。可惜全国各地方,已有过不少的这类疯子。 我们要遵守“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的传统和故国必有乔木的习惯,即是说要择伐,也有的择而不伐。 前几年一位民主德国林业专家来视察,随他视察的同志在《人民日报》写过一篇文章(我没有剪下只记得大意),说这位专家很不赞成我们的采伐方式,说是破坏林地、破坏幼林,你们可找出那篇文章看看,“有则改之”。 “迹地更新”这句话,怎样了解?是全砍光来新栽?是择伐后补栽?我以为应该是后者,生长才快,而不应该是前者。已经剃光头的,要赶快去“更新”。防止再过几年,“样子更难看”“象个瘪三”,要挑土上去才能栽树、那就更费力了。 “保持水土”要时去踏看指导,不要轻信那些表报。特别是“板起几条筋”、“象个瘪三”的地区,保持更不容易。去年我到禹门,见河水很浑,不由得想起“泾水一石,其泥数斗”的古话。在禹门筑水库的同志告我:此地水库不速建成,三门峡水库寿命只能数十年。我问:几十年或百年后怎么办?他答:到那时再说“保持水土”是可以做到的,但要费力,要真正人民起来,切切实实地干,十年二十年后可以看到成绩。 人工造林比自然造林快,但也不可能很快。我看到一块杉木林,栽种已十二三年了,看来还是不大成材的幼木如果就砍伐,多么可惜:你们“力争在1970年农村生产与生活用材能够基本自给”。这是好的,要记住在“力争”2字上多下工夫。 农村林业的矛盾:一面林木不能伐、甚至要封山,一面国家需要木材,农民要烧要用,又急不能待;一面划定林权,一面又怕林权不稳,而且栽树不比庄稼,春种可以秋收,要等到10年20年后才能有收益。因此: 要大力激发全体人民热爱林业:为了生产,为了生活,为了现在,也为了子孙。 要动员全体人民参加植林护林运动,不论是全民所有、集体所有或个人所有。 要推广速生林的栽种技术,不只看表报而要去实地察看。 要千方百计节约薪炭和用材。 顺便讲讲原始森林——从未砍伐过的自生自灭的林子。黄河历来成为害河,就是因上游少有原始森林。我很怀疑大禹治水的同时,有一位与禹齐名的伯益,专门放火烧山,禹治洪水,益驱猛兽。“益烈山泽而焚之”,猛兽是赶走了,但没有注意水土流失,以致禹以后黄河经常改道。前几年有位学者在《人民日报》上写文,说太行山以前有原始森林,金人入侵,为防范人民游击队,把森林破坏了,因而河北平原上一些湖泊现在都成平地了。现在你部向东北西南一些原始森林采木,必须注意到此。原始森林也可以人造。湖南宁乡有个“官山”宋儒张南轩葬此,自宋以来禁止砍伐。我小时到过那里,有好多别的山没有的树。山附近人民靠此山为生,有“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之盛。例‘不准砍活树但可以砍死树,’我在山里看见有把树砍翻,等枯死再运出。人民用材也取于此。总之是生的多采的少,至少是相等。解放前此山“濯濯”了,连山下一股相当大的泉水也没有了。多么可惜!原始森林有限,应多有些人造“原始森林”。 林业部门注意了国家需要的木材,这是主要的,但还要注意到民用木材的重要。我听到有些地方:打“推子”找不到推齿,找不到竹子做“天心”,找不到棕打绳子,甚至做筷子的竹子都难找。更不要说其他建筑材料。因此除文件上说的油茶等外,还要多栽各种用材。 “老鼠子进风车”——翻鼓(鼓古同音——湖南谚语)我翻了一点古,翻点古也许有好处:看看过去,比比现在,想想将来。 我腿子不中用了,不能去实地看;眼睛不亮了,不能多看书面材料,因而讲的话必然不大适当。乱写一阵,不算正式信件,只供你部同志们参阅。 致敬礼! 谢觉哉 1962年3月7日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